學生不該過早註冊非營利組織

Xueying Chen
Spike Lab Chinese
Published in
Dec 11, 2020

嘿,各位高中生,在你嘗試追尋熱情、實現理想之際,先別急著將專案註冊為非營利組織!這是高中生在展現雄心、投身社會事業(我們稱之為Spike,也就是「強項」)之際,最常見的錯誤之一。發展到某個程度、或是到了某個時間點,部分專案確實應該要註冊(後文詳述),但大多數專案都不該這麼做。此外,任何仍處於「發掘」階段的專案,也應該避免正式註冊──因為點子還沒有在所謂的「真實世界」接受測試。

年輕創業者應當儘一切可能,避免分心於麻煩的組織註冊法律流程,因為那得耗費許多時間和金錢。他們應該等到確切知道自己在做什麼,並且證明那真的行得通、取得一定程度的關注之後,再來思考此事。

我因為自身的經驗,非常在乎這個相對著重於行政面向的主題。18年前,我在大學畢業後隨即創辦了名為HelpArgentina的非營利組織,至今,這個組織依然在茁壯成長。但我認為,我們在創辦初期獲取的成功,應歸功於我等了將近1年的時間,才將組織註冊了美國的501-c-3公益慈善機構。那讓我得以聚焦於初期的募資活動、對抗阿根廷的嬰兒營養不良問題,並將我們所有的活力投注於發揮真正的影響力。我在頭6個月裡逐漸發現,我真正想要的組織模型,與我一開始的想像極為不同。一直等到藉由初期經驗獲得足夠驗證之後,我才將這項倡議註冊為非營利組織。我現在依然是HelpArgentina的董事會成員,也已經投身非營利組織領域近二十年。我想強調的是,避免不必要的、過早的非營利組織註冊,真的非常非常重要。

孩子(和家長)常會過早註冊非營利組織的主要原因在於:

  • 現成偏誤:舉目四顧,似乎每個社會議題背後都有個非營利組織,所以他們假定,任何倡議都必須以非營利組織的形式推動。
  • 正當性:學生常會覺得,如果有個正式的法律實體,其他人就會更認真地看待自己。別讓不安全感變為成功的阻礙。只因為你是非營利組織的創辦人,並不代表你產生了真正的影響力;大學招生人員也了解這點。此外,出身富裕家庭的學生,建立了空有使命但影響力有限的非營利組織,只會帶來更大的反效果。
  • 行政因素:學生認為,需要註冊非營利組織才能募集捐款,或是與其他非營利組織及法律實體合作。

在幾乎所有的情況下,它們都不是好理由。你通常不該早早就註冊,除非有個重要捐款者表示,你得立刻註冊為非營利組織才能獲得這筆捐款。我們鼓勵學生在初期採行另外3種更好的組織模型:

  • 選項1:保持非正式組織的狀態。大多數倡議在初期並不需要依法建立組織。我們最近有篇文章討論了Greta Thunberg的氣候大罷課倡議(那也是我們眼中的「2019年頂尖Spike」),直到不久之前,這項倡議才脫離非正式組織的狀態。
  • 選項2:組織型贊助。以此而言,學生是在使命相符、已經建立關係的現有非營利組織之下,以試驗專案的形式推動他們的倡議。最常見的形式就是,學生在自己的學校成立社團,或是在教堂、扶輪社等當地社群組織之下推動倡議。
  • 選項3:財務型贊助。這個選項和前一個相似,合作對象同樣是非營利組織,但這些組織設有明確的計畫,專門用來支持使命相符、又不想在早期就面對註冊流程的新專案(例如你的專案)。你可以點選這裡,進一步了解美國的非營利組織委員會

以創立新事業(包括青少年社會事業)的最佳實務而言,精實創業和客戶開發這兩種架構正是今日的黃金標準。這裡有幾篇討論精實創業客戶開發的有用文章。如下圖所示,創業的階段包括:「發掘」、「驗證」、「推出」和「規模化」。如果你目前處於「發掘」階段,亦即你仍在判斷你的模型、尚未開始測試,那你絕對不該開始進行非營利組織的法律註冊流程(下方的選項4),而是應該保持非正式的狀態(選項1)。隨著你的想法趨於成熟且獲得更多驗證,確實應該開始思考建立正式的法律實體,但我們建議在想法獲得充份證明、已經準備好規模化之前,繼續保持非正式狀態,或是尋求組織型(選項2)和財務型贊助(選項3)。

如果你是個青少年創業者,而且想要獲取這類策略方面的建議,我們建議你與更有經驗的創業者聊一聊,如果對方是青少年新創事業方面的專家,當然更好。接下來就是其中幾個尋求專家建言的方向:

--

--

Xueying Chen
Spike Lab Chinese
0 Followers
Editor for

Community Manager @ The Spike La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