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隊|Engineer Manager — Matthew

KONO 的哩哩叩叩
Kono Tech Blog
Published in
Mar 3, 2021
Matthew, Engineer Manager

在一個風和日麗的上午,我和 Matthew 約在公司樓下的星巴克,聊聊他眼裡的 KONO。

在開放的KONO享受適度壓力帶來的成長

Matthew ── 取得台大工程科學及海洋工程學系碩士學位後就進入 KONO 工作, 至今已經 4 年。今年 29 歲的他是 KONO 的工程經理,等於是後端的靈魂人物。 現在回想起來,他認為同樣負責後端的前輩在他還是「菜鳥」時離職,他必須 一肩扛起前輩手中的工作,這件事讓他成長許多。

「KONO 這間公司非常特別,兼具傳統企業的穩重與新創企業的開放」他說。 一如他在面試時就感受到的 ── KONO 的組織扁平,大家可以自由表達意見。 或許因為能夠充分表達,他發現 KONO 的夥伴都會衡量輕重緩急,在個人想法 與公司利益之間取得良好的平衡。同時儘管公司風氣自由,KONO 的夥伴也都 會盡可能在表達意見時提出一定的根據,而不只是天馬行空地講,讓公司真正 廣納雅言。

KONO 的開放除了展現於組織,工作時段也完全採取責任制(不是過去大家開玩笑說的「上班時間制、下班責任制」哦!)。對於能夠自律安排工作時間的人, KONO 是很棒的選擇。另一方面,或許因為 KONO 是台灣屈指可數的電子雜誌平台,產品也相對穩定了,因此不會急就章推出瑕疵很多的新功能。在 KONO 可以花費一定的時間嚴謹地開發、測試,慢工出細活。Matthew 認為這是 KONO 與其他新創企業最大的差異。

KONO在尋找持續學習、實事求是與能同理用戶的你

Matthew 認為當大家同心協力開發並推出新功能,收到來自用戶的正面反饋, 就可以很直接地獲得成就感。所以我在這裡要邀請大家盡情地透過 APP 評論、 臉書專頁以及各種管道與我們分享你覺得 KONO 好用或不好用的地方。不是都說「愛的相反不是恨,是沉默」嘛。

儘管有時難免會因為過度自信而將餅畫得太大,導致最後必須使出「最有效率的番茄醬工作法」才能達成承諾專案經理等人的需求,Matthew 認為他在工程部扮演大隊接力第 1 棒的角色 ── 熱愛學習的他期許自己可以求新求變,帶領 其他人進行各種不同的嘗試。同時,他也深知 KONO 每項工作都不是能夠單槍 匹馬可以完成,必須倚賴團隊合作。就像大隊接力一樣,一棒接一棒,才能夠穩穩地將產品做好。

因此 Matthew 希望未來加入 KONO(尤其是工程部)的新血也能夠具備①持續學習、②實事求是、③同理用戶,三項能力。就像前面提到的,「持續學習、實事求是,以踏實的態度嘗試摸索更多可能性」在工程部是很必要的條件。同時, 他認為這些應該從用戶的角度出發,才能真正使產品切合用戶的需求。

此時 Matthew 想起 KONO 的「好讀模式」就是從用戶的角度出發,才能夠成功開發的功能。「好讀模式」是指調整雜誌內文的排版形式,讓用戶即使使用智慧 型手機也能輕鬆閱讀,而不會受限於版面的限制。然而大家可能不知道,KONO 有 1 位工程師專門在維護「好讀模式」,讓雜誌每頁內容都以美觀並符合邏輯的樣貌呈現在用戶眼前 ── 從這裡就可以看出 KONO 真的是不惜砸重本優化用戶的閱讀體驗啊!

歡迎加入KONO大隊接力的行列!

最後,我問 Matthew:「如果對方還不認識 KONO,你會如何向對方介紹?」他 說:「無論是對我們的閱讀平台有興趣,或是對加入我們的行列有興趣,我相信 KONO 都很值得讓你期待。」你也開始期待了嗎?立刻來了解如何訂閱 KONO 或如何加入我們吧。

走出星巴克時,微風迎面而來,我不禁想起 Matthew 說的「大隊接力」。能夠 在 KONO 工作,真的很棒!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