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州邨百年樹人

Vincent Chong
theLIBoratoryproject
3 min readOct 15, 2016

訪問者:Vincent、柚子、Lesley
日期:2016年9月18日

「你知唔知婆婆今年幾多歲?」

「嗯⋯⋯七十幾八十?」

「婆婆差一年就一百歲啦!」

喧鬧公園中人來人往,婆婆坐在一旁的長椅上,旁邊正好大樹成蔭,每天如是。訪問開始時,婆婆一邊看着小朋友互相打鬧,一邊跟一個阿姨閒聊,看起來精力充沛,難以相信她已活了一世紀。

「11號車」到處走

對深水埗的認識,婆婆可說是專家。由蘇屋邨落成到清拆,直至重建完成,婆婆全都見證了,屈指一算,已是五十多年光景。隨着重建,婆婆也遷離了居住將近五十年的蘇屋邨,搬到附近的元州邨。

「咁你搬左落黎之後,生活環境覺得點呀?」

「幾好呀,咁靚地方,風涼水冷,住得幾舒服。」婆婆對自己居住多年的地方,好像十分滿意。

「咁平時有咩做呀?」

「有時朝早咪同下街坊飲茶,下晝去公園坐下,有時係附近行下,搬之前有時仲會行下圖書館,夜晚就翻屋企,等新抱煮左飯咪同下孫食下飯咁啦。」

「咁你多唔多同街坊周圍去架?你覺得生活點呀?」

「咁又唔算好多,始終食嘅野唔同,傾嘅野唔同,唔會係好夾到,何必呢?⋯⋯我同啲孫都係咁,佢地翻到黎,叫聲婆婆,我咪講聲乖,你仲想點呀?話唔得你話,講太多都無意思。幾十歲人,坐低肚餓咪食下嘢,安安定定,有時咪周圍行下,11號車行到又識返到去咪無咩所謂,又有幾千蚊生果金同健康,咪求其囉。」婆婆說到這句,像在強調生活滿足,但卻欲言又止,帶著一絲無奈。

「唔好意思,咩係11號車?」我聽過婆婆的話後抱着疑惑,硬着頭皮問。

「咪就係兩隻腳囉!」婆婆瀟灑回答。

今昔對比

「你講左而家嘅野咁多啦,你以前係做咩架?」

「我以前做旅店嘅,做過幾間。做樂思酒店,好多鬼婆,但唔識英文唔緊要,最多『喂幾多號房叫你呀』,你咪拿拿聲去囉。之後我係官涌酒店做,一做做左四十幾年,到七十幾八十歲先退休, 好開心架!」

提到年輕時工作的軼事,婆婆雙眼頓時發光,雙手不時擺動,之前話語中淡淡的無力感霎時消失。

「咁如果而家有得比你做,你做唔做呀?」

「有得做,梗係做嘢好,但係婆婆成百歲人,而家貼錢比人人地都唔請你啦,食啖飯都嫌你慢啦。年紀咁大仲做得咩,有咩用呀?咪等食、等訓,同埋⋯⋯等死。不過我係屋企有時都會自己做下嘢,自己做得到就做,唔好完全唔做呀嘛。」

「咁你又好似好滿足咁嘅?」

「有時做人唔好苛求太多,得唔到個心仲難過。」婆婆淡淡然跟我們分享她的人生道理。

無可避免的問題

即使生活安定,都未必真正過得快活。令長者活下去不難,我們真正要思考的,也許是如何令他們活得有尊嚴,繼續參與社會。這其實是你和我他朝一天都會問下一代的問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