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 曼陀號領航計畫】PM 組月會心得筆記 — 完整產品開發流程及組織架構

Elvis Yang
The Mentorship-曼陀號領航計畫
7 min readJun 28, 2022
Photo Credit: Chung Yun Cheng

2022 PM 組的船長是街口支付的產品長 Clare,第一次月會中 Clare 跟我們分享了她一路走來當上 PM 的經歷,也以 91 App 跟街口支付為例子介紹了不同團隊規模的組織架構及開發流程,並將組員分組討論目前任職的公司為何種組織架構及開發流程方式。

產品組織架構

如下以街口支付為例,闡述各個產品團隊規模階段的 Pros and Cons

第 0 階段 — 創業初期、無明確組織

沒有明確的開發流程,大家一起做夢一起達成目標

  • 優勢:資源透明、彈性、目標一致、溝通誤差少
  • 限制:團隊超過 10 人以後難以執行

第 1 階段 — 成員變多、組織成形

  • 優勢:有了基本的流程,可以追蹤任務進度
  • 限制:產品複雜度提高,或是團隊超過特定人數開發速度即變得緩慢

第 2 階段 — 「上帝之手」依專案指派成員形成臨時團隊

  • 優勢:多線進行、人力及資源彈性
  • 限制:過度仰賴「上帝之手」的調度能力、臨時團隊開發的服務難以長期維護、系統混亂

第 3 階段 — 成員逐漸固定、形成專業領域團隊

而在第 3 階段,同時為大型專案編制跨模組團隊

  • 優勢:向心力變強、顧及服務的穩定及領域知識
  • 限制:瀑布開發緩慢、大型項目開發時跨領域合作需要新的機制、團隊間資源難以調度、考驗專業領域劃分能力

開發流程 — 開發前

開發前 — 1.1 Pre-Kickoff

目標:讓全體成員具備「目標」、「時程」與「風險」等意識,提前為開發工作做準備
會議內容
1. 闡述專案來由
2. 分享初期調研結果
3. 專案要達成的質化、量化目標及可能時程
4. 團隊對於此專案的想法及建議
Action Item:
1. PM創立專案channel
2. 發出 meeting minutes
3. 針對代辦事項, Owner 期限內回覆結論

開發前 — 1.2 功能與需求說明

目標:讓全體成員具備「目標」、「時程」與「風險」等意識,提前為開發工作做準備
會議內容
1. 闡述專案來由
2. 分享初期調研結果
3. 專案要達成的質化、量化目標及可能時程
4. 團隊對於此專案的想法及建議
Action Item:
1. PM創立專案channel
2. 發出 meeting minutes
3. 針對代辦事項, Owner 期限內回覆結論

開發前 — 1.3 PRD Review

目標:
1. 需求定稿,不再新增 Use Case
2. 使產品開發團隊都清楚 PRD 內容,且可構思開發架構
會議內容

通常進行兩輪,範圍較大或涉及模組眾多的專案可能會需要超過兩輪,需求單純的單一Task型專案可能合併為一輪

1. 第一輪:PRD 完成度 80%,主要邏輯、流程、Wireframe確認2. 第二輪:PRD 完成度 95%,錯誤處理、頁面狀態、邊界條件、文案細節等確認

Action Item:
1. RD 依照 PRD 進行系統架構及技術方案設計

開發前 — 1.4 Design Review

目標:
1. 產出一套符合產品需求、高效、可擴充的技術解決方案
2. 排定技術人力並確定個別時程
會議內容

1. 各 RD 輪流說明系統架構、資料結構、業務流程、系統部署等文件,並由其他人進行審核
2. 並確保設計內容充分考量業務、法規、資訊安全、效能及技術風險等各方面
Action Item:
1.專案 Kickoff ,開發時程定案
2. PM 列出專案風險點,並提出降低風險的解決方案
3. PM 和 RD 一起將 Task 切分放上任務管理系統(如 Jira, Trello…等)
4. QA準備測試計畫

開發期間— 2.1 Test Case Review

目標:讓專案成員理解測試的範疇、功能概況,讓 PRD 完善度逼近 100%
會議內容
1. 說明 Test Case 的思路與細節
2. 依據當下的內容進行討論,或直接修正案例及新增不足的案例
Action Item:
1. QA 和 PM、RD 對齊所有不一致的行為與Spec,並修正完一版最完整的 Test Case 給予所有專案成員

開發期間 — 2.2 程式開發及 QA Automation

PM工作內容:
1. 協助 RD 及 QA 解決開發及測試中遇到的問題
2. 與數據團隊確認發佈後的指標追蹤方式
3. 跨部門制定市場策略
4. 準備下一個專案的前期調研及 PRD 撰寫

開發流程 — 測試期間

測試期間 — 3.1 功能 Demo 及冒煙測試

目標:
1. 確保RD的成果與 PRD一致,且沒有影響主流程操作的大 Bug
2. 確保 PRD實作後符合專案需求
會議內容

1. 後端 API 開發完、交付前端前,執行 API Demo/ 確認 API SPEC
2. 前端 RD 開發完成進廁前, Demo 功能、行為
3. PM、QA、其他RD 確認與 PRD相符
4. 如發現部分功能需大幅異動 PRD內容,則 PM判斷是否暫時從專案中移除,或立即調整
Action Item:
1. 通過 Demo 的功能即可進入 SIT 測試(未通過則先修 Bug)
2. 如需調整 PRD 則由 PM協調部分流程從 1–3 重新開始

測試期間 — 3.2 SIT測試

目標:
1. 完成基本功能測試
2. 確保 Edge Case 與服務的耦合,不可出現任何 P0 Bug
會議內容
1. 黑箱為主:手動測試覆蓋至少 80% 的功能測試主要流程及驗證點,確認使用者端的操作一切正常
2. 白箱為輔:手動確認相關 API 與邏輯是否如預期,再將香菇的驗冊自動化,確認相關邏輯都有被覆蓋到
Action Item:
1. 依據檢測結果,決定是否進入 Stage 測試

測試期間 — 3.3 PM驗測

目標及內容:依據階段性的驗收範疇,列出各驗收項目,並定義 P0、P1 的 Bug

Reference: Bug等級定義

P0: 系統崩潰、核心功能不能使用、金流錯誤、重大資安風險
P1: 次要功能不能使用,功能實現不完整,介面顯示不正確影響功能使用
P2: 影響使用者體驗,如 UI 與設計不符、介面顯示不正確、字串錯誤
P3: 機率極低且繁瑣的錯誤,機率極低的系統崩潰,複雜流程中影響用戶極少的不可用,功能存在歧異造成用戶困擾
p4: 建議與改善

測試期間 — 3.4 Stage 測試

目標:
1. 確認新服務部署後不會影響原服務進行
會議內容

1. 系統整合測試
2. 壓力測試
Action Item:
1. QA 發出測試報告,內容包含未修復 Bug 分析及風險揭露

測試期間 — 3.5 PM進行上線判定

目標及內容:依據 QA 發出的測試報告及自行驗測之結果,確認該功能是否上線

開發流程 — 發佈期

發佈期 — 4.1 上版會議

目標:
1. 確保上版過程不影響現有服務操作,且新功能順利發佈
會議內容

1. 擬定上版流程及時間
2. 確保上版過程中線上功能影響最小化
3. 制定灰度發佈或全像發佈的計畫,頂氣特殊情境 Roll Back 處理方案
Action Item:
1. 通報受影響單位此上版計畫

發佈期 — 4.2 正式環境部署

目標及工作內容: RD 依照上版會議之共識於進行部署

發佈期 — 4.3 上線觀測、回歸測試

目標及工作內容:
1. QA 於上版後立刻進行回歸測試
2. RD 及 QA 透過監控體系確保服務運作正常

開發流程 — 上線後

上線後 — 5.1 回顧會議

目標:
1. 針對本次做得好和不好的地方進行復盤
會議內容

1. 回顧本次專案(做了什麼?遇到什麼困難?)
2. 分享做的好的地方/做不好的地方/需要協助的事/學習到的通用知識/想要感謝的人
3. 討論尚未完善/開發的需求,是否排入下階段開發流程
Action Item:
1. 帶著收穫開啟新的專案

上線後 — 5.2指標持續追蹤

目標及工作內容:
1.
RD 及 QA 透過監控體系確保服務運作正常
2. PM 定期檢視專案目標成果是否符合預期

由於平常公司執行的是敏捷開發,並沒有執行上述如此全面的開發流程。所以我也很慶幸能夠藉由這一次月會的分享及討論,學習到其他公司的開發及協作流程!

Photo Credit: Chung Yun Cheng

--

--

Elvis Yang
The Mentorship-曼陀號領航計畫

Based in Taipei and New York. School of Visual Arts majoring in MFA HCI. Automotive software product manager for n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