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刻意練習》

Peak: Secrets from the New Science of Expertise 刻意練習

不知道大家小時候是否也有過這些印象,誰家的小孩又拿到了某個演講比賽的第一名,某個學校風雲人物在跑步比賽的時候破了學校的紀錄,又或是隔壁班的同學拿到了學科競賽的特優等等。家長們總是會婆婆媽媽地聊著八卦,誰天生數學資質好,或是誰的缺少了某種游泳基因等等。這對於當時還是小朋友的我來說實在是無法認同卻又不能解釋的說明:為什麼有人不用努力就可以表現優秀,而有些人再怎麼努力卻都停滯不前呢?難道真的有天賦這種事嗎?那麼這樣講起來是不是大多數人天生只適合或是不適合做某些事情呢?《刻意練習》這本書正想要打破這種大眾根深柢固的認知。作者安德斯.艾瑞克森透過自己參與過的研究以及大量的實驗佐證了自己的想法,種種資料都能夠顯示天才並不存在,所謂的有天分都只是刻意練習的結果而已。

《刻意練習》與一般的練習差在哪裡了?當提到練習音樂、運動、打球等等時,我們想到的大概就是去鋼琴前面坐下來練習幾首曲子、去球場上打打球,這對於熟練技能到一定程度或許管用,但是當要在更精進邁向頂尖的時候,卻容易陷入高原期因而停滯不前。刻意練習更強調的是要定義明確的目標,在大量練習的時候要非常專注,在失誤時要有回饋並在練習的時候設法降低失誤。

相較於大眾認知的大腦到一定年紀便會定型,作者認為人類大腦會因為密集訓練而成長或改變,任何人都可能透過有意識的刻意訓練形塑大腦。大腦就和身體一樣,在被逼出舒適圈,不斷地挑戰極限才能夠發生代償性變化;在離開舒適圈不是太遠時,改變最快。這種刻意練習長期下來能夠改變專家腦中的神經回路,製造出高度特化的心智表徵,進而在記憶、模式認知、問題解決等方面表現驚人。因此在某個主題上投注的心力越多,心智表徵就越精細,理解、消化新資訊的能力也越強。

對於刻意練習的黃金法則。作者認為最重要的是該領域必須發展得相當成熟,佼佼者的表現水準和新手有極大差距,且最好需要有個老師提供可以幫助學生改善表現的練習活動。倘若該領域發展還不夠成熟,那麼就先找出該領域的頂尖專家,弄清楚他們做了些什麼才能如此成功,接著發展出讓自己可以做到那些事的訓練技巧。只要運用特定方式練習,進步是沒有極限的。訓練技巧不斷改進,成就也越來越驚人。

那麼該如何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上運用刻意練習呢?首先是找出個好老師或是頂尖的學習對象,這樣子的對象能夠協助學生發展個人的心智表徵,並針對表現監控並修正;在練習的時候,專注與投入都相當重要,如果開始分心或覺得輕鬆好玩時,可能就代表沒有進步,因為漫不經心的重複練習並不會有幫助,重點是發現自己的弱點並嘗試不同方式直到改善為止。如果無法維持數小時的注意力,那麼可以先將練習時間設定的比較短但目標清楚,習慣之後再逐漸拉長;當然,有目標的練習是苦功,要能夠持之以恆並不容易,因此要找到持續不懈的動機,不論是別人的支持鼓勵或是自己技能進步的展現,都是讓自己能夠走下去的動力;最後,要相信自己一定能成功,綜觀那些成功的例子,作者相信只要是懷抱夢想,並且努力實踐刻意練習的人,最終都發現一條可以實現夢想的路。

那麼,大家所謂的天賦以及天才到底是怎麼出現的呢?作者最後點出所謂的天才,都充滿著無數默默努力的練習,即便是突然間嶄露鋒芒的明日之星,也是花了大量的時間與精力才能有所成就。智商高或是有資質或許能讓一開始的起步比較順利,但是要能夠邁向卓越,那麼堅持下去的勤奮練習才是唯一的道路。

看完這本書之後,有種「原來不是只有我這麼想」的感覺。很少人是天生下來就注定是某種奇才,相比之下,大部分的人都是透過不斷地努力練習、修正錯誤才能夠越來越有成果。但為什麼有些人練習了半天卻不會有所進步呢?可能是目標不夠明確、練習不夠專注、或是沒有針對缺點重點加強等。

另外,在別人成功時,不要急著羨慕別人的資質或天分,而是要想到其實他們也努力付出了很多;一味地相信天分,覺得自己天生不適合做某件事學習某些技能,只是合理化自己不夠努力的理由,最終導致負面的自我應驗預言。相反地,如果你我也願意如此努力不懈,那麼也有機會在自己的領域闖出一片天。最後,我想用我中學時代影響我很深的老師所說的那句話作為總結:

這世界上真正的天才很少,菁英的獎項其實是留給持續努力不懈的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