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戰視覺、嗅覺與聽覺:品味不尋常料理 (1/2)

《 土地 thóo-tē 》
thoote
Published in
9 min readJun 26, 2019
《不尋常料理 Unusual Dishes》食物體驗設計展_視覺海報一覽

研究調查顯示,人體在使用五感時,感受深刻程度分別是「視覺 (37%)」、「嗅覺 (23%)」、「聽覺 (20%)」、「味覺 (15%)」,和最後的「觸覺 (5%)」。

若是使用不同感官來面對同一個事物,就會產生不同的體驗與想法。

人們的感官在正常運作下,彼此會交互作用、相互影響;透過感官與感官之間的牽連,我們就能創造出煥然一新的感受。不過現在生活中的許多體驗,讓我們的感官知覺單一化,許多實境並無法滿足多重感官的刺激與享受,讓交感鈍化,我們也漸漸地流失了這些感受的能力。

這次《土地 thóo-tē》便帶著大家前往位在高雄的駁二藝術特區,來去重拾我們的感官能力、重建我們的品味自信,好好欣賞《不尋常料理 Unusual Dishes》的餐桌風景!

Team Coco 出發

《不尋常料理 Unusual Dishes》展覽總共涵蓋12個主題創作以及1支《食物美學 Food Design》紀錄片 (註1),我們從中挑選了4個主題,將用兩篇的篇幅,分別以嗅覺、聽覺與視覺這三個感官知覺,去分類與解析這些料理的不尋常之處。其他精彩的作品,就留給各位把握盛夏時光,親眼一睹、親身體驗了!

(註1) 《食物美學 (Food Design)》是2009年,由馬汀‧哈布利斯萊特 (Martin Hablesreiter) 和索尼亞‧斯杜瑪哈 (Sonja Stummerer) 所打造的食品工業設計的秘辛解密紀錄片。

《華盛頓科學書籍與電影特刊》的戴恩‧貝里斯 (Diane Bellis) 更高度評價到:「《食物美學》就和他描繪的過程一樣吸引著我們的感官。電影探索人們對食物的感官反應,以及食物製造如何運用人類生物學來優化我們的每日飲食體驗。……這部電影製作精美外也很有趣。」

嗅覺:氣味是記憶裡不可抹滅的一環

沒有顏色的甜點店 A Patisserie without Colors

氣味設計|Odor Funder 氣味製造所

一步入展場,第一眼就是正對著展台上十盅全白色的甜點,一個個靜靜地座落在清透的歐式玻璃點心罩裡面

當「鏡頭先吃」已經無可避免地成為我們用餐的第一步驟,曾幾何時,我們還有停下手邊的動作,先享受餐點剛上桌四溢的香氣?

甫過夏至的南台灣,日頭赤炎炎,工作人員們十分熟練與親切地接待剛受到熱浪洗禮的民眾入場,引導我們來到《沒有顏色的甜點店》展台旁,先品嚐甜點所帶來的愉悅與歡快。透過自己的鼻息與甜點氣味的交融,好好放鬆全身的肌肉與知覺、緩緩調整步調,進入品味料理展的情緒之中。

純白的顏色,讓每個甜點看起來都一樣均衡;少了其餘顏色的喧擾,讓一吸一吐,只能依靠嗅覺來聯繫大腦,去思考十道甜品分別是什麼口味。現場也準備了十張口味配對卡 — — 仙草、芒果、甘蔗、檸檬、鳳梨、玫瑰荔枝、茉莉柚子、蘋果肉桂、桂花烏梅、蜂蜜烏龍茶 — — 讓大家可以透過嗅聞與配對,考驗自己的嗅覺記憶。想要挑戰更高難度的朋友,也可以不以小卡玩連連看的配對,完全依照氣味與印象中的食物的味道,去聯想是哪些食物。

「有時我們也會透過嗅聞來預期眼前食物嚐起來的味道或是確認食物是否新鮮」

沒有顏色的甜點店 十種口味的配對小卡

嗅聞的過程中,大家時不時叢叢拌嘴著,「這應該是這個味道吧?」「咦!不是吧,是這個才對吧?」頗是有趣。當我們已經習慣了看著菜單上書寫的各式絢麗的品名時,已經漸漸地讓我們的嗅覺記憶僵化 — — 口味這件事,似乎已經文字化;也因此,面對著這麼多不同的甜味時,香氣的瑩潤味道便搞混在一起,或者說,氣味與記憶的連結已經被視覺文字攔截了。

在嗅聞味道的同時,也發生了相當驚人的變化:當氣味順著鼻腔、擴散至腦門時,腦袋瞬間像活化一樣,把純白的甜點,上色了。每個氣味,連結著口味、甚至是口感,再讓記憶裡那份滋味的色彩,投射在像是張白紙的甜點模型上,讓氣味與視覺相互加成,味道也就更加鮮明、更多了幾份安心的感覺 — — 「啊!就是這個味道!」。不過這樣的結果,也不禁令人反思,是不是又再次把自己囚禁到視覺文字與食物色彩的對應迴圈中了。

甜點的造型與味道都不相同,不過造型和氣味並沒有直接的關連,讓民眾純粹依照氣味循線,到底是哪些味道呢

打狗夏茶 Summer Tea of Takao

設計創作|Weed Day 雜草稍慢

打狗夏茶的展區一景,以七副食材字聯對應七罐高雄地區青草茶本,氣勢滂礡地自成一氣

我們一心嚮往著朝山林、往海潮、入田園的同時,其實身邊的城市裡,也保有著一些不被注意的自然和生態,這些,就是每個城市所屬的它們的味道。

甫踏上高雄土地的片刻,便自覺到這又是另一個空間。城市的節奏、陽光、濕度、地景、人流、聲音、細至氣息,通通是不一樣的感受,是專屬於這座城市的味道。

在《打狗夏茶》一區,我們可以見到這片土地,又再次更精確地劃分出其中七個地域:美濃果然紅、橋頭糖廠、大岡山、鳥松心福田、愛河、港都、駁二藝術特區。夏茶系列以每個地區的「雜草」 — — 孕育一方土地、最親近人們生活的野生植物 — — 採青草茶做法曬乾製成,讓每罐茶,都散發出濃烈的地區香氣。

打狗夏茶 高雄駁二藝術特區青草茶_茶罐
打狗夏茶 高雄駁二藝術特區青草茶_字聯

用嗅覺品茶時,可以聞到它們各自的酸、甜、清、甘,這些氣味的比例組合,也就形塑出不同的性格感受。就像「駁二藝術特區」是以長柄菊雨豆、樹菩提、含羞草、紫背草、大花咸豐、大葉欖仁、大飛揚草、朱槿、大黍等調配而成,其氣味清且甜,呈現一股活力感;對比「大岡山」以天竺草、風颱草、香澤蘭、生肌香、鳳尾蕨、三角葉西番蓮、構樹、金午時花等構成,青草茶的氣息芬芳,是一股沈靜、舒緩的感覺。

「珍惜身邊的人,珍惜眼前的幸福」是高雄市市花 — — 木棉花的花語

從各地青草茶的氣味裡,我們透過在地的雜草們散發出的氣息,嗅啜一口口它們各自的個性;也呼應著雜草稍慢所想要讓我們品嚐的,高雄各地的人文地貌風土與豐盛。而罐子裡鋪乾的、沈靜的、濃縮的、永恆的雜草們,就封存成一份對當地土地的致敬。

打狗夏茶 感謝大地母親給予我們如此的豐盛

聽覺:仔細聽,因為聲音會帶你辨識美味關係

物食關係 Object Food

設計創作|鄭琬蒨

天然的食物和人造物件透過電流的振動與撞擊,製造出未知的聲音,讓每個裝置都像是一個獨立的生態系統

吃東西時,我們可能配飯配聊天、配菜配電視、配酒配手機,雖然讓吃的動作更加豐富,卻也多了更多干擾;而食物的聲音,一直在這些過程中,對我們不離不棄。

來到展場進門的右手邊,有塊獨立又隱蔽的小空間,裡面擺設了許多裝置,在地上的、在台架上的、在空中懸著的、嵌在影像裡的,各個都窸窸窣窣著,彷彿在訴說著什麼,等你的好奇心引領你一探究竟。

高矮胖瘦的瓶器裡頭,填入了各式各樣的自然食材,有乾果、米粒、冰糖等等,闔上雙眼、仔細靠近聆聽,會發現每種食材的碰撞,都會產生不同而鮮明的聲音;而這樣的連結 — — 是的別懷疑 — — 就是在大腦裡所建構起來對每樣食物的「味道」之一。

物食關係 食、物聲音裝置
物食關係 食、物聲音裝置

你有多久,沒有聆聽自己吃飯的聲音了呢?

聲音在飲食的過程中也佔有一席之地,就像汽水和啤酒「西西」的氣泡聲、豆腐煲「波波」的滾沸聲、生鮮蔬果或洋芋脆片「喀喀」的咀嚼聲,這些細微的聲響,讓我們在不知不覺中,就可以判別食物是否新鮮、是否美味,也建築起對它們「想」吃的渴望。

透過《物食關係》,我們發現到不只是吃的當下所產生的咀嚼聲,從生產、備製到烹調的過程中,也有許許多多的食物的聲音存在著,拼湊出每到料理的一角,完整了整張食物拼圖。特別的是,每個人所形塑出的料理拼圖,也會因為接收到不一樣的聲音,而有所差異。

九支與食物有關的聲音剪輯影片,從冰開水、煎蛋、小火鍋、烤土司抹醬、水沸、切菜、洗菜滾動、刷洗鍋具到削竹筍,每個動作都有獨具的聲音特色

接著閱讀|【 挑戰視覺、嗅覺與聽覺:品味不尋常料理 (2/2) 】

展覽資訊

《不尋常料理:食物體驗設計展》

▶︎ 展覽期間|2019/06/07 (五)-08/25 (日)
▶︎ 開放時間|週一至週四 10:00-18:00,週五至週日及國定假日 10:00-20:00
▶︎ 展出地點|駁二藝術特區 C5倉庫當代館
▷ 票價資訊|可參考駁二藝術特區公告的票種,選擇最適合自己的票券

不尋常料理 資訊台與展覽論述

▶︎ 主辦單位|駁二藝術特區 The Pier-2 Art Center
▶︎ 藝文支持|想映電影院Joint Movies
▶︎ 視覺設計|早起設計 Matinal Design
▶︎ 展場設計|一起設計
▶︎ 展場執行|樂誠創意
▶︎ 參展單位|odorfunder 氣味製造所台灣卡固高食品模型早起設計、何芊澐 Sybil-ho 常日生活、社團法人台灣重新思考環境教育協會 RE-THINK 重新思考、洪亦辰、郭怡慧、 鄭毓迪 100%純污水製冰所、蔡佩玲、莊佳華 食物與人_Daily Food Outfit、詹慧珍 【食物設計】設計在舌尖-Food Design Space梁崇栢宋政傑種籽設計鄭琬蒨雜草稍慢 weed day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