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X經濟X生技醫療:全豬實用不食用

《 土地 thóo-tē 》
thoote
Published in
9 min readAug 9, 2019

每天晚上敷著的面膜,受傷貼附的人工皮,定期攝取的酵素產品,這些環繞在我們生活中的商品,都有著豬的踪跡。當台灣豬遇上生技醫療產業,將會為他們的生命,為我們的世界帶來怎麼樣的轉變?

畜牧的序幕

一篇出自“台灣經濟研究月刊”的專題指出,為了滿足全球急劇增長的畜牧產品需求,減緩畜牧產業對環境及生態的負面影響,畜牧產業的變革需要創新技術及良善政策規劃的驅動。

LIVE!國際現況

台灣因腹地小,農產品大多依賴進出口貿易來平衡市場的供需,根據聯合國糧農組織(糧農組織,糧農組織)統計,畜牧業產值佔全球農業產值的四成,而畜牧產業的內容則可作為人類對動物性蛋白質,非食用產品,畜力以及金融安全等需求的供給來源。

近年來為了呼應全球大量畜牧產品需求,和降低畜牧產業造成的生態環境破壞,國際間皆希冀為畜牧業和農業提出符合永續發展的解決方案,舉凡重新編配經營管理流程,提升智慧化管理技術,開創兼具休閒服務特性之產業,加強檢疫標準,訂定高效益替代飼料,篩選高適應力品種,研發人造肉品降低環境利用率,以及導入奈米技術更有效運用資源等。

國際農畜產品貿易的盛行,相對使動植物防檢疫難度增加,加上食安教育興起,食品來源與其生產方式以是否永續及人道的更高標準檢視,台灣禽畜國產品也乘著這股趨勢,將以「具備國際競爭力」作為產業未來發展的考量與變革指標。

LIVE!國內現況

行政院農委會的統計資料揭示,2015年台灣畜牧產業產值為1639億元,佔農業總體產值32.73%,僅次於農糧產業的48.80%;並且,畜牧產業主要以14項畜禽產品價格為調查對象,遠低於農糧產業統計的116項產品。這顯示了畜牧產業的產品單純性和高單價性。

畜牧科技研發趨勢方面,農委會於2016及2017年年提出多項發展重點,以具體提升產業競爭力:「提升家禽家畜之育種,生產技術與品質」,「精進飼料牧草之品質與檢測 」 ,「防治畜牧污染及再利用廢棄資源 」 ,「推動種原庫及應用種畜禽研究」 ,「研發畜產關鍵生物技術」和 「提升動物福祉及改進生醫用畜禽生產」等。不過,據研究調查顯示,台灣近年以提升前端生產量,改善飼養技術等面向為核心,並輔以對人,動物與環境的友善經營。

友善與加值

總歸,無論全球國際趨勢抑或是台灣本土,畜牧產業都以「友善」和「加值」的兩大方針定錨產業的永續經營。在防檢疫方面,也不斷有重大突破,今年(2019)七月,農委會主委陳吉仲即正式宣布口蹄疫拔針成功,台灣國產豬有望在明年五月正式回歸國際市場。

上述多項努力陸續為台灣畜牧產業帶來可觀的轉變,今天的篇章就以畜牧科技研發其中的畜禽研究,生技開發,生醫生產等發展重點切入,嘗試了解科技研發在畜牧業裡捲起的經濟與產業變革旋風。

醫美的蓬勃

一項世界衛生組織(WHO)發表的報告揭露,65歲以上人口預計於2050年達到現今的兩倍,加上生育率下降,人均壽命增加,世界人口老化的速度明顯加快。國發會的統計結果推估,台灣將於2025年躋身「超高齡社會」行列。

老化社會的年輕需求

超高齡社會伴隨著的是對“老化或相關疾病”提出多元的解決方案。工研院產科國際所分析師楊家琳便指出,隨著人口高齡化議題延燒,老化疾病蔓延,抗老化的相關解決方案方案與科技突破,自然成為近年生技醫療關注的焦點。

根據工研院一項報告指出,2017年的抗老化全球市場規模約為630億美元,預計於2022年時將達到860億美元。在抗老作戰市場中,營養保健品所佔比例最高(48 %),老化疾病常規治療次之(43%),醫美市場比例雖然為目前最小(9%),卻是規模增長速度最快的項目,年復合成長率高達8.7%,未來發展不容小。

其中,因應龐大的醫美產業需求,許多產品來源取自動物組織萃取,諸如膠原蛋白即主要為豬皮萃取。但是,台灣養豬產業年產值高達700億元,屬最大經濟動物畜牧產業之一,卻苦無辦法提供國內生技醫美產業使用,是為什麼呢?

外來種才合法?

傳統毛豬的飼養過程、豬皮與豬骨的採集流程並不符合國際規範,不事全球貿易下的國際競爭力,不僅讓相關產品無法行銷世界,更使國內生技廠商的生醫原料全全仰賴海外進口。

對此,農委會農科院規劃飼育「生醫級」豬種,透過導入國際法規,協助國內生技廠解決進口高成本問題,並看好動物性資材於生技醫美領域的創新應用。

「一頭符合無特定病源 (Specific Pathogen Free, SPF ) 的豬隻價格是傳統毛豬的4倍,而且在價格之外,最重要的是能夠提供國內醫美廠商需求的即時性與便利性。」動物科技組組長 楊啟裕博士表示。

SPF豬隻的高產值呼應飼育所需的高成本:軟硬體設施費用較高、飼養到組織採樣皆須符合標準操作程序 (SOP)、人員須接受教育訓練並嚴格執行程序等。嚴格監控豬隻飼料、疾病、採樣儀器設備、物料來源、環境清潔等,就是為了國際認證把關,這麼一來便有能夠降低產品成本、擴大整體產值

就地崛起:台灣豬搶攻市場

養豬產業為台灣最大經濟動物產業之一,在過去已經投入許多創新技術研發,據研究調查並分析後,我們發現目前台灣畜牧產業技術研發的六大發展優勢:

(1) 熟稔商品上市法規
產品出得去,錢才進得來。研發技術的成果仍須仰賴最終商品化,銷出後才得有利潤,對此,台灣畜牧產業企業掌握商品上市相關法規,並從流程面開始即符合SOP及標準化,便可以順利推廣至目標市場。

(2) 重視專業技術人才
畜牧業研發過程普遍需要動物實驗的操作參與,技術門檻較高,因此相關專業人才的培育就十分重要。優質的技術人員的培訓可增加人才專業能力、自我認同、凝聚企業向心力外,還可間接提升產業與產品形象。

(3) 善用產學整合資源
逾九成的畜牧開發計畫與學術單位合作,透過融合研究成果、學研單位思考能力,產學資源可加強前瞻技術發展的認知力、整合力以及應用力,可提升後續開發技術活動的效率。

(4) 強化研發管理制度
國際農畜產業開始重視提升與改善研發制度的管理,完善的制度有助於傳承研發精神,台灣的本土產業也陸續重視研發管理制度,力求完整掌握並落實促進智財歸屬、開發效率與數據整理等。

(5) 掌握國際發展趨勢
洞察國內外ˋ相關市場需求和技術資訊,有助於規劃產品差異化創新、適時調整預算編列與投入、改良營運模式等,像是在生產與飼育流程,就隨著人道意識抬頭,以更友善的方式對經濟動物進行飼養、實驗及宰殺。可顯示產業對市場環境走向的高敏感度。

(6) 匯通多方跨域資源
創新技術開發需要多方的資源挹注,除了與學研單位合作外,也須同時多方參考各方專家的意見,提升整體研發的規劃完整度、技術深度和資訊廣度。透過跨領域的資源與單位結合,產業的研發力、整體效益與競爭力都將隨之厚實。

多元的全豬

對大多數人而言,豬只是一種菜單上的品項、市場攤位上掛著的肉塊、超商生鮮櫃裡擺放整齊的食物,大家不知道的是,豬其實是非靈長類動物中,和人類最近的動物。

這裡說的近,不是在台灣相當輕易就可以吃全豬料理,而是當我們發現全豬利用的高值化產業技術,是豬體和人體間在生技醫療醫美領域所發展出的親密,有多麽地貼近。

豬心濟心

豬瓣膜已經成功應用於人類心臟瓣膜置換手術中,目前的心臟瓣膜修補手術,可透過置換金屬瓣膜或組織瓣膜 (豬與牛) 來維持心臟血流的正常流動運作。

其中的差異在於,金屬瓣膜可終生使用,並需配合持續服用抗凝血劑以防血栓,但抗凝血劑則有引發胃潰瘍和其他嚴重併發症的風險;組織瓣膜年限則為豬瓣10-15年、牛瓣20年,具與人體組織排斥性低、不需長期服用抗凝血劑等優點,且更適合應用於換心手術中年紀較長者,唯健保僅部分給付。

豬眼世界

豬眼角膜移植並非眼角膜移植手術的最佳選擇,但豬眼角膜參數與人體較接近,在缺少人體捐獻的情況下,適合優先考慮使用。

據醫師解釋,豬眼角膜移植手術是把豬眼角膜經特殊工藝處理,將角膜的三角立體結構移植至人類眼球上,形成新的角膜組織。此手術的成功率高達九成,若無嚴重排斥反應,則可增加維持視力的時間。

SPF全豬利用

目前台灣國內有2家生技廠商利用豬皮萃取膠原蛋白製生醫產品,亦有以豬骨粉製成牙科、骨科產品的創新醫療應用。在可觀的未來,農科院催生的「生醫級豬皮與豬骨平臺」有助於即時地提供國內生技廠商及醫美產業使用、牙骨科臨床創新應用、降低國內GMP申請門檻及產品開發成本,以及加速打入全球市場等優點。

透過與生技醫療、醫美等產業的技術研發,全豬利用的理想在不遠的未來可見其落實,像是豬眼角膜新生組織、豬瓣膜置換、豬動脈人工血管、豬小腸粘膜修補疝氣等,目前更對豬腦、豬肝及豬膽萃取物進行創新研發。

台灣的畜牧產業尋找到「食」以外的新價值、以及未來全球性拓展的新機會

龐大的供需市場在生產體系也需要積極擴充、完善。台灣所擁有的絕佳地理位置、優質人才和研發發展優勢,可望填補全球市場的巨大需要;畜牧產業、生技醫療醫美產業有機會共創雙贏局面,確實符合動物友善、產業加值的永續經濟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