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你在這?」 — — 清水河民歌唱作工作坊回顧

Eric Cantona
藝若是 Those As Art
11 min readFeb 23, 2018

吳文基
2018年2月7日

城中村,在2017年一場風波之後進入了大眾的視野之內。遷徙、離散、流動不定,草根階層從來難以在某處生根,無論長了多少年,風一吹,就什麼都沒有了。

然而,除了結構性的社會經濟論述,當中的個人的故事,我們又聽到了多少?除了報導裡觀看到的悲傷、除了流離失所之外,一個個的生命還有哪些心聲?

共藝術合作社第二波活動之「清水河民歌」唱作工作坊,著重的是清水河村居民的參與,讓他們平時沒時間講、忽略了沒有講、很想講的故事,以音樂盛載、紀錄和陪伴,讓生命更有機會被聽見,嘗試自己故事自己唱。一個個獨立的個體,在音樂裡聯合起來,交錯編織的故事和感受,希望能更立體呈現村裡的真實處境。

「深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羅湖展場,是一個集地鐵、火車、高鐵、公路的交通交匯點,作為一個車站,正正是深圳的比喻 — — 各人都搭著來自不同地方的列車,在不同的時間進站;有人留得比較久,有人馬上就要再上路;有人目標明確,有人還在迷茫,有人能多待一陣子就一陣子;但歸根究底,最後大家還是會要走的。因為,這只是一個中途站。

因此,唱作工作坊以大家的經驗和想像為基礎,以家、旅程、工作、疑問為發想的焦點,邀請清水河村居民分享他們的故事,譜成能夠描述他們當下的歌曲。過程以多元素遊戲和練習 — — 包括簡單畫畫、戲劇、動作等,讓參加者從輕鬆的節奏開始,到樂器探索、小組創作,啟發音樂創作的想像,再到各人故事分享,由淺入深的創作過程,在一起的時間把詞曲寫出,並且合唱錄音、錄影。四天下來,總共寫出四首清水河居民的歌:〈清水河〉、〈來到深圳〉、〈線〉、〈什麼的原因〉。

▋ 清水河的新傳說

〈清水河〉寫的,是一條想像中的清水河的傳說。第一天的工作坊的參加者主要是小朋友,因此以想像力發揮是不二之選。在一輪節奏即興後,大家從樂器合奏裡的音景,想像出一個大自然的環境,從此發想心目中一條理想的、漂亮的河,究竟是怎樣的。

「如果清水河村裡,真的有一條清水河,你們希望它是長怎樣的?」

透過畫在牆壁上的河,青年、中年和兒童組成的參加者七嘴八舌的描述出一個像童話一樣的畫面:在河上河下充滿動物的自然環境上,也不失繁榮的高樓大廈;在這裡大家能騎馬、放羊、放風箏、吹泡泡。雖然現實裡面我們無法真的抵抗經濟發展的巨輪,但最起碼,在音樂的世界裡,我們可以描繪出我們嚮往的環境,栽培著積極的想像力,尋找社會生活的另一種可能性,難保假以時日,大家從清水河村再出發時,能夠朝向可以建設如此的一個地方,在勞動後享受到勞動的果實。

〈清水河〉

*青青的草地上
美丽的花园
高高的大厦下
是那清水河

水里面有珍珠
还有美人鱼
有螃蟹和青蛙
还有绿绿的水草*

有鸟叫 有猫叫
有狗叫 有狼叫
有鸡叫 有羊叫
有牛叫 还有我们

重复*

飞快的 骑马
幸福的 放羊
开心的 放风筝
慢慢的 吹泡泡

清水河是我们美丽的家园

▋ 來了就是深圳人?

第二天的工作坊的啟發來自於在住宿外的一句標語:「來了就是深圳人」。這句話在社區裡的大小告示板及壁畫上 — — 究竟為何社區以至政府要這麼強調呢?在這裡的人,又是怎樣想的呢?

原定這天的參加者是成年人,所以預期可以挖掘到更多從家鄉來到深圳的經驗以及感受。最後參與的是大人跟小孩參半,超出預期的,是他們都一致覺得自己家鄉在別處。因此工作坊在樂器即興後,以交通工具作為發想的基礎,在地圖上標出故鄉的地點和採用的交通方法,顯出「深圳人」的組成。

由「你來了多久?怎樣來的?來做什麼?要去哪裡做什麼?」開始,再追問「來了就是深圳人」的感受時,發現大家都有複雜的感受。有一位參加者是一位老師,也是一位漫畫家,用了一幅漫畫比喻了深圳的狀況:教室裡周圍有不同的動物,但中間的大鯨魚牽一髮而動全身,周邊的動物都只能跟從。難怪,大家在這裡互相認識時,都還是會一直問到對方的家鄉是哪裡,而歌詞中的一個「卻」字,就最能涵蓋「來到深圳」當中難以言喻的情感。當然,我們的過往、現在與將來,不是輕易能夠改變,在環環相扣的結構下,我們都在各種狹縫間求存;但如雷鬼傳奇巴布.馬利(Bob Marley)指:「在光明的未來,你不能忘記過去」 — — 意識到我們生命的軌跡,往往是向前走最好的指引。

《来到深圳》

这里没有农场
小道里面很脏
城市逐渐苏醒
早起的人 开始忙碌

繁华大道的远方
是回不去的故乡
声音开始此起彼伏
我们的老家 来自四方
却来到深圳

我来自__(老家)来了__(多久)
我搭__(交通工具)来了__(多久)
我来跟大家___(做什么)
我想去_____(下一个地方,做什么)

例:
我来自河源来了二十年
我搭汽车 来了二十年
我来跟大家看深圳
我想去台湾看星星

我来自北京来了两百年
我搭火车 来了两百年
我来跟家人一起吃饭
我想去香港唱卡拉OK

▋ 現代手中線,豈止身上衣

「線」的意象,原來貫串著女工的生命故事。第三天工作坊整天的工作坊是與女工組織「綠色薔薇」合作。她們一進來工作坊場地,就指這火車廂跟以前的工廠十分相似,也慢慢聊到以前工作的狀況。輕鬆的進入節奏即興,最能引起的共鳴就是機器聲的記憶。大家各自有各自曾經最親密合作的機器,仔細的畫出那個機器,再寫出一段段又像謎語又像詩的文字,對我來說,與機器的通感,就是女工們生命故事最強烈的隱喻。

其中一句「機器跟人一樣,都會很累」,就是對於整個勞動歷史的一個致敬;「沒有了它,就賺不了錢」的它/她/他,可以指涉的,更是充滿了想像。而「線」,既是縫紉機的線,也是工廠的流水線,亦是串起各地女工處境的一條條無形的線。

工人藝術的美學,並不一定只限定在某種風格或某種內容的形構,而是從長工時的工作生活內外,提煉出工人能夠引以為傲的細節與情感,同時從他們的角度去發掘他們生命所累積出來的要求與尊嚴 — — 當勞動受到尊重,讓大眾重新認知:其實只要有打工,就人人都是勞動者。讓這種可能迂迴卻無比重要的線鞏固起來,重新建設社會關係的美學,也許是藝術可以做到的貢獻。

綠色薔薇的創作過程是很有份量的 — — 她們既溫柔又堅定的力量,加上低調與幽默的結合,讓導師在帶領流程時一直感受到同時被照顧。有些參加者因為要負責照顧小孩,把小孩也一起帶來,一邊投入創作關於工作的故事,一邊留意著孩子的一舉一動,光是這光景就令人肅然起敬。能夠一起為女工藝術節孕育出這一首歌,實在十分榮幸。

《线》

两边准时坐满了人
叫它走来叫它停
流过成为心爱的礼物
伴随着我的青春 一起成长

机器跟人一样会累
一针一线 织出美丽
机器跟人一样会累
流水线不停的转动
没有了它就赚不了钱
没有了它就赚不了钱

踩来转去哒哒呜
红蓝绿紫拼一起
春去秋来温暖妳
陪伴我们 一辈子

机器跟人一样会累
一针一线 织出美丽
机器跟人一样会累
流水线不停的转动
没有了它就赚不了钱
没有了它就赚不了钱

▋ 問題未必都可以馬上解決,但重點在於問

稍息一天後,腦袋中除了回港掃瞄照出過大的水泡之外,就是更多的問題。大小朋友駐留的清水河,為何沒有了水?他們為了什麼而來?工作接著工作一輩子,是什麼決定了他們留在這個永遠的中途站?最後一天的工作坊,在最後能以工作坊的方式接觸居民,也許就收集一些問題,作為繼續上路的行裝裡的錦囊。借鏡台灣樂團「顯然樂隊」提出的社會學搖滾,如果讓社會裡的人自己問問題,又會指認出什麼面向?

大小朋友提出的問題,從最日常生活的物件出發,雖然有些看來很簡單,但如果我們不是為了解決問問題的人,而是解決問題的話,卻毫不容易。而讓人最困惑的,其實不只是那些問題,而是小孩帶著這些問題,應該向誰提問?有誰會真的與小孩並肩,一起尋根究底,重新思考每個問題背後的構成?副歌一直重覆的追問,沒有一條問題是不值得發問的,沒有一條問題是不值得回答的。養活感知的好奇心,拒絕成為盲從啞忍裝睡的人,是保持民眾力量的強大武器。

《什么的原因》

什么的原因?什么?
什么的原因?什么?
为什么要写字?为什么啊?
什么的原因?什么?

什么的原因?什么?
什么的原因?什么?
为什么寒假只放一个月?
什么的原因?什么?

什么的原因?什么?
什么的原因?什么?
为什么上学又上学?又要被老师打?
什么的原因?什么?

桌子为什么可以放东西?
鞋柜为什么可以放鞋子?
手机为什么可以打电话?
我爱的女人为何是他老婆?

口红为什么是女人的命?
小学生为什么要写作业?
为什么阳台种不了花草?
为什么男人爱女人要结婚?

▋ 下一站是……

四天的工作坊轉眼過去,寫出來的幾首歌加起來就大概十分鐘。我們不會奢望這二十個小時能為社區帶來怎樣的實質的改變,太多的事還是社群藝術無法處理的,更枉論只在臨時藝術區裡待個幾天的活動。但是在幾天裡,看到有些一再回來的朋友,或者只來一陣子的朋友,在工作坊的時間裡都是掛著一張張的笑臉,把一些可能從來沒有說過的故事分享給大家,在音樂當中建立的信任、聆聽、合作、同理,都是真實的在清水河村裡面發生過。

音樂的好處是,它不用實體的媒體紀錄,就已經儲存在每個人的腦袋裡面;而集體創作的過程,一種以身體實踐民主的過程,只要還有記憶,都是參加的各人所擁有的,可以在將來任何一刻,在腦子裡再次奏起,甚至是送給下一代的禮物。其中一位參加者跟我們說,這種體驗,在這個地方,是從來沒有出現過的。而在當下,我們喜見有其他參展藝術家 — — 西三電影製片廠、藝術到家 — — 正打算在清水河村展開長期計劃,把今次建立的網絡延續下去,耕耘一種慢性而持續的改變。

(〈實踐是驗證真理的唯一標準〉西三電影製片廠作品)

感謝譜出清水河民歌的每一位參加者、主辦者、聆聽者、紀錄者,這些音樂是屬於你們的,也是屬於我們的,但歸根究底是屬於你們的。你們讓我們在這裡過得很快樂,也使這裡變得很可愛。今天我們暫且從這個車站再出發了,但我們相信,在往後的旅途中,無論在哪一站,我們定必重遇,以音樂相認。

--

--

Eric Cantona
藝若是 Those As Art

社區文化發展工作者、跨領域藝術研究生。相信社群藝術充權。2013/14 Hong Kong Scholar on the Clore Leadership Programme in the U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