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擬藝術》

陳羿如
藝若是 Those As Art
Jan 20, 2022

2022/01 陳羿如

前言

生於科技正在蓬勃起飛的年代,我們面對3C產品並不陌生,根據2020年財團法人台灣網路資訊中心(Taiwan Network Information Center, TWNIC)所公布的「2020年台灣網路報告」:「調查結果推估全國12歲以上整體上網率達83.8%,上網人數為1,778萬人,而全國上網人數經推估已達1,884萬;家戶上網部分,推估全國家庭可上網有731萬戶,全國家戶上網比例達82.8%。」 [1]由此可見至今日台灣人民使用網路的佔比很高,而也是因為這樣的經濟工具和生活形態的轉變,使得我們對於科技以及虛擬的觸及更加方便,網路以及科技所創造的感官體驗更加逼真,我們所接觸的資訊和視覺傳達的畫面也非常容易受到網路動搖及改變。

而在這個虛擬網絡幾乎成為生活必需品的時代,我們是否早已開始模糊了虛擬與現實之間的界線?無法離開雲端串聯和通訊軟體縮短的距離,慢慢的被網絡精密計算著自己的喜好,是否我們有一天會過著被數據所掌控的生活?

[1] 財團法人台灣網路資訊中心(Taiwan Network Information Center, TWNIC)2020年台灣網路報告 https://www.ixresearch.com/news_12_11_20_twnic

一、面對虛擬的世代

虛擬一詞,對於現在的我們或許並不陌生,虛擬貨幣、虛擬交友、虛擬情境約會等,放在現在這些名詞聽起來一點也不衝突也不奇怪,把自己的身分變成一串數據置入雲端之中,與其他數據進行交流。雖然情境是被建構出來的,但實際上還是有人為真實操控,虛擬交友就好像是把一群人放在一個虛擬社區之中,你可以在那裏參加任何社交活動,透過網路,可以將其功能發揮到最大,這個社區本身其實並不存在,但卻可以達到信息集散的功能。

當虛擬與科技和網路結合,似乎就可以從原本有些抽象的名詞轉變為一個現代流行文化不那麼陌生的代表,也幾乎是貼近甚至融合現代人的生活的。

策展人王嘉驥在《從反聖像到新聖像:後解嚴時期的台灣當代藝術》裡說到:

隨著電腦與網際網路的發展,影像虛擬科技的進步更是一日千里。此一虛擬技術結合藝術的手法,形成了「虛擬實境」(virtual reality)的新表現傳媒。令人驚異與稱奇的是,這種「虛擬實境」的新傳媒藝術,晚近甚至更成為新神祇與新聖像的蘊生之所,並且,為當代許許多多人提供了心理與精神的慰藉──真可說是不折不扣的新宗教。[1]

2021年上映的電影《脫稿玩家》講述了真實人物到虛擬世界與虛擬人物發展感情還有虛擬人物對於自我真實性的懷疑,[2]電影使用了大量電玩的梗,包括知名的人生模擬遊戲,《模擬市民系列》、[3]犯罪模擬遊戲《俠盜獵車手系列》,[4]並基於兩者基礎虛構出一個名叫《自由城市》的虛擬世界,所展開的故事。那麼模擬、虛擬、虛構,三者間的不同又是什麼?

根據國家教育研究院《雙語詞彙、學術名詞暨辭書資訊網》的解釋,大部分人對模擬與虛擬的理解為:「模擬(simulate),使用另一系統的行為以代表一物理或抽象系統的某種行為特性。虛擬(Virtuality)指只敘述事物外表的特性,但不具有實質內容者。如虛擬字元,虛設插入或虛擬活動等。」[5]

虛構(Fiction)參照《劍橋辭典》的解釋,是指虛構的人物和事件,而不是基於真實人物和事實的書或故事類型。[6]我認為構一字,還有建構,創造的意思在,虛構即憑空幻想,非現實存在的人事物,並可以自由誇大,模擬(simulate)則又具有類比、模仿的意思,可以理解為基於原有的一個系統對其進行仿真或模仿該系統原先具有的某些特性或重點,並於這項基礎上重新建構出一個虛構的類比系統。而虛擬(Virtuality)我將它攏統的分為兩種解釋:

1.由機械,如:電腦、人工智慧創造出來的不存在於現實會與現實相對的。

2.於大腦之中的想像。

二、網路虛擬介入生活的虛假

a、網路上的虛擬性別:

圖1:李明維,《孕夫計畫》,2000~2002,網站架設、網頁展示

李明維的《孕夫計畫》透過網路虛擬出男性懷孕的過程,並運用數位合成技巧和網路傳播,建構出可以懷孕的男性身體,並擁有懷孕生產紀錄和相關醫學報告,打破人們對於男性生理構造的理解與想像。

《孕夫計畫》著墨在模糊現實與虛構,以及網路上性別模糊的議題,令我開始思考網路影響對於現實的危機,比如說現代人喜歡使用虛擬交友app或者玩線上遊戲,進而認識網友或者網公網婆,但有些人會選擇在虛擬世界中隱藏自己的性別,日本網站《Buzz Plus News》於2016年的調查統計100名遊戲受訪者,其中有28%的男性表示自己曾「ネカマしたことある」[7],相當等於有三分之一的機率會遇到所謂的「網路人妖」,同時也有受訪者表示,佯裝成女性比較容易在網路遊戲中收到禮物,[8]然而這樣的情況的網路詐騙在現代是層出不窮。

圖2:《Buzz Plus News》調查統計圖表 2016

我們是該開始反思使用網路時,大部分網路使用者都只相信於眼前所獲取的資訊而失去其思辨能力時,我們能在以假亂真的網路世界中保有客觀的理解和觀察?

b、網路上的虛擬消費:

上、下圖3:王俊傑《十三日羊肉小饅頭》,1994
圖4:王俊傑《HB-1750》,1998,複合媒材

以通俗反諷消費文化與階級意識,《HB-1750》主題是讓人返老還童的仙丹,並且有虛擬網站和廣告傳單,就像真實販售的商品一樣,對於《十三日羊肉小饅頭》王俊傑說:「一般人吃了也不會變成慈禧太后,一切看似可以打破階級區分的事物,其實很困難。」,作品背後要反思的是消費主義的手段和對媒體的批判,以及對當時台灣社會議題的關切。

真偽難以判斷的虛擬資訊充斥網路使用者的感官,我們是否能夠反思藝術家背後所要談論和關注的議題,而網路虛擬介入生活也反應了現代人依賴網路和使用虛擬軟體的狀況,比如說我們的「網路閱覽足跡」都被數據精密的紀錄和追蹤,以便於下一次我們瀏覽這個訊息時機器能夠更精準的給予我們相關類似的資訊,當然,更多的虛假訊息也會隨之頃巢而出,但是我們可能已經被資訊的傳遞變得眼花撩亂,在這之後產生的衝動購物、個人資訊的流出,都會是大部分現代人需要面對與反思的課題。

三、建立在現實生活的虛擬

圖5:吳瑪悧,《比美賓館》,1996,平面傳單

《比美賓館》傳單的文案和配色透露出恍若情色廣告的美學,上面的心動專線卻是台北市立美術館的電話,讓拿到傳單不明真相的民眾更加混淆比美賓館的真實性,並也成功引起群眾好奇而撥打電話詢問。

《比美賓館》是抗議1996年台北雙年展的藝術行動,在有著性暗示意味的傳單設計背後其實還有著要揭露父權體制以及文化的控訴和問題。

此外,查閱《比美賓館》相關資料的時候發現一件有趣的事,

在MOBILE01論壇,[9]比美賓館原作品中的特惠期間日期改成了2009年,並因為便宜的不合理的 價格和文案又引起了一次網友討論。

圖6: MOBILE01論壇的《比美賓館》討論, 2009

《比美賓館》是使用傳單的形式和媒材進行的藝術行動,卻在13年後於網路論壇裡又開啟了一次討論與好奇,究竟是誰將年份進行了更改,又是誰再一次於發起了關於《比美賓館》話題,我想這可能就是網路虛擬普及化的其中一個要談的問題,當大部分網路使用者能夠輕易取得資訊時,有一部分人會十分相信自己眼前搜索獲得的資訊而不一定會去考證,形成一種盲目或者盲從的狀態。

結語

虛擬之於我們的生活儼然成為一個已經融入之中的成分,不能說我們的生活都是虛擬的,但可以大膽地推定,至少在大部分人們的日常生活還是充斥著模擬和虛構的事務或裝置。

無論是近年來熱門的NFT「非同質化代幣」(Non-Fungible Token),還是第一節所說到的虛擬社區的概念,然而在資訊爆炸媒體活躍的當下,究竟我們是否能在虛擬藝術的真假難分的創作下,閱讀藝術家背後真正要傳達的資訊或是能夠還擁有對於事件真實性的思考和理解?

四、延伸創作計劃

疫情時代的偶像追星安全守則

因為疫情,需多需要多人接觸的活動改成線上或者是取消,比如說演唱會,追星不管在哪個年代都有屬於他的風潮和迷人之處,那麼發生在疫情期間,人們該如何追星才能達到安全又不會有被隔離又無法滿足的狀況呢?

在疫情持續蔓延的未來裡,我們如何去進行「追星」和「接觸」這兩件事,針對虛擬偶像演唱會或者線上演唱會這件事在許多國家已經實現,但假如未來已經被預設成被預設為一個全虛擬的狀態又在禁止人群集會與接觸的狀態下,追星這件事又該如何進行?

我們是否可以在維持一個安全的狀態下去進行人類原本可以自由且輕鬆做到的行為?

參考資料

財團法人台灣網路資訊中心(Taiwan Network Information Center, TWNIC)2020年台灣網路報告 https://www.ixresearch.com/news_12_11_20_twnic

台灣當代美術大系 議題篇:虛擬・實擬》(2003),徐婉禎

[1] 王嘉驥(2001),(從反聖像到新聖像─後解嚴時期的台灣當代藝術),《流變與幻形:當代台灣藝術.穿越九○年代》,世安文教基金會,2001

[2] 薛恩·李維(2021),《脫稿玩家(Free Guy)》,故事主要敘述一名銀行出納員發現自己實際上是一個殘酷的開放世界電子遊戲中的NPC。

[3]《模擬市民系列(The Sims)》,由威爾·萊特主創,主要構成部分是沙盒類遊戲,遊戲中創造多個「類比市民(Sims)」自由進行遊戲。

[4] 《俠盜獵車手系列(Grand Theft Auto)》,簡稱GTA,是一個動作冒險遊戲系列,本系列的背景皆是設定在模仿美國各城市的虛構地點,除了《俠盜獵車手》一款資料片的背景以倫敦為範本之外。遊戲性主要著重在開放世界的設定上,玩者可自由決定任務進行的時間和方式來推動故事劇情,此外也有許多附加任務可供選擇。

[5] 國家教育研究院《雙語詞彙、學術名詞暨辭書資訊網》,https://terms.naer.edu.tw/detail/7645720/?index=3,https://terms.naer.edu.tw/detail/957745/?index=1

[6] 《劍橋詞典》,劍橋大學出版社https://dictionary.cambridge.org/zht/%E8%A9%9E%E5%85%B8/%E8%8B%B1%E8%AA%9E-%E6%BC%A2%E8%AA%9E-%E7%B9%81%E9%AB%94/fiction

[7] ネットオカマ的簡稱,只在網路上男扮女裝

[8] 來源自《Buzz Plus News》https://buzz-plus.com/article/2016/06/29/net-game/ 2016.6.29

[9] MOBILE01論壇,https://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37&t=1322789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