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你戇鳩怕你嬲》——雨傘運動網絡歌曲的感性力量

Eric Cantona
藝若是 Those As Art
6 min readFeb 23, 2018

吳文基
2017年9月27日

DDED HK 《【話你戇鳩怕你嬲】無篩選版》 截圖

《話你戇鳩怕你嬲》(說你愚昧怕你生氣;戇鳩乃香港粗口,意指愚昧;嬲指生氣)是香港 2014 年佔領運動(雨傘運動)爆發後一星期後(10月5日),由 David Cheang 創作及結他自彈自唱的歌曲,並自拍上載到 Youtube,截至差不多三年後(2017年9月27日)原片點擊達24萬次,加上網絡動畫 DDED 製作的動畫版更達 63萬次點擊,加起來的87萬次點擊(還未計算衍生出的各個重唱版本的傳播),比當時有運動「大台」(下文會分析何謂大台)主流歌星合唱、於10月4日上載的《撐起雨傘》的 71 萬還要明顯多一截。而DDED動畫版在一天內就在 facebook 上得到8000讚好及5546個分享。究竟一首錄音和製作業餘、甚至粗糙的網上粗口(髒話)歌曲,何以會如此受歡迎?

▋粗口與青年文化認同

從 2006 年保育運動開始, 80後青年開始被描述為香港社會運動的新力量,青年人參與社會運動的人數漸漸增長,亦年輕化的跡象。接著到了 2012 反國教運動,更是由中學生發起,引發12萬人包圍政府總部,青年人參與社運到達了高峰。

雨傘運動的發起事源從2013年起醞釀的「讓愛與和平佔領中環」的行動,目標是爭取一個全港合資格市民皆可有參選權和被選權的行政長官選舉制度。這一年多期間,支持和反對佔領行動的各派互相攻訐,社會的對立越加激烈。年輕人在運動醞釀至爆發期間亦是十分重要的主體之一,在各個的媒體報導或輿論都把運動突顯出一個面向:年輕人處於香港社會的結構,是讓他們都失去掌握自己生活、學習、前途、探索可能性、建構社會的權力,面對這種壓抑,青年人在社運中依稀可以摸索出一些自己的主體,對抗體制的霸權。而其中一個面向,就是他們一代從網上發展出的一套語言。

粗口本來不分年齡,但香港近年網上的社交平台普及,尤其以高登討論區和 facebook 是當時最受青年人歡迎的平台。而高登討論區上設有自動審查粗口的系統,把常用粗口自動替換成一些完全沒關係的字句,這樣用戶反而衍生出更多代用字,甚至直接以那些替換字句作為粗口的代用詞。當中的無厘頭和趣味,讓粗俗的字眼成為了字面上無關痛癢的字,使得轉化後的粗口使用起來更自在,在年輕一代間流傳,讓粗口漸漸從上一代的視為非常粗魯之禁忌中鬆綁,轉化成線上線下的日常用語,廣受年輕一代歡迎,成為新一代的文化認同。

《話你戇鳩怕你嬲》一曲中,作者大量使用粗口字句的歌詞,正正符合了這個文化。歌詞差不多每一句都有粗口,但大部分皆為助語詞而已,並不構成粗俗意象,反而突顯其趣味,不會使聽者尷尬難堪,正正是作為「廢青」對矛盾另一方的控訴中;歌者那種原始沒有技巧造作、不經後製修飾的唱腔,以及後段有點玩味的提高聲調,都能貼切地表達了他們挑釁及嘲諷之態度,也符合了他們對趣味粗口之青年文化認同。,而這歌在聆聽或唱頌時,所能盛載和觸動的情緒,也許比專業製作的《撐起雨傘》更豐富貼身。

▋偏離主流「大台」、層次更多

雨傘運動的發動,其中一個遠因是香港權力架構日益壟斷話語權,除政治體制外,城市空間、教育、媒體、生活模式等等,各方都有一套越見鞏固主流標準。而在主旋律以外的可能性,尤其在雨傘運動前兩三年起嚴重收窄,對佔領運動爆發的影響不能忽視,群眾對媒體、生涯規劃、政府大小施政、大商家和企業等等,已經累積了很大的怨氣。

運動爆發後佔領區主要有三個,金鐘是第一大的佔領區,最接近政府總部的商業區,而學運領袖、主流政黨、佔中發起人以及各界名人都會聚集於此,在中間的大台發言演說;第二大佔領區是旺角,商業及民居夾雜,人流亦非常複雜,較多與反對者的衝突;第三大佔領區是銅鑼灣,由於範圍較小,衝突不多,亦不是大台所在,比較邊緣。而運動期間,金鐘佔領區內部組織架構明顯,時有質疑權力的不透明和中心化,忽略了旺角的品流複雜和銅鑼灣的作為外圍防線的經驗和聲音。

以上狀態正好呈現在「大台」作品《撐起雨傘》和《話你戇鳩怕你嬲》之間的分野。《撐起雨傘》由專業樂手製作,由主流樂壇明星填詞及演唱,歌詞內容傾向概括,除了「催淚」和「舉傘」能聯想佔領運動的畫面外,其他歌詞其實比較空泛地形容,人到了重要時刻,應該一起爭取的訊息。歌曲配樂以口哨和一枝清聲木結他起始,慢慢進入慢板輕搖滾的芭樂曲風,加上含蓄的電結他和電子聲效點綴,力量變化由鼓聲及人聲推進,最後加上一段人聲合唱無文字的哼唱,總體而言的感覺是正面積極的歌曲,歌頌參與運動的人。當中的考慮是可以理解的,因為創作人及製作團隊知道自己的影響力,想創作一首盡量包容最大群眾的運動主題歌曲,沒法太過著眼個別細節,無可厚非。

然而,《話你戇鳩怕你嬲》由寂寂無名的網民創作,歌曲中的大量粗口,歌詞精警諷刺,拋開了顧全大局、政治正確、和平理性力的思想枷鎖,對於當時大量憤怒的人們,可能更貼近當下難以處理的心情,那種不得不罵粗口的語境。音樂部分從頭到尾原始的木結他加人聲,以電腦攝影機錄製的粗糙質地,感受上反而可能更貼近反主流、自發自主的佔領群眾,尤其對位於旺角、銅鑼灣,遠佔領運動金鐘「大台權力核心」、時刻遇到複雜處境的示威者而言。

此外,這首歌敘事獨特,畫面感特別強烈:歌詞講述主唱遇到一個朋友在酒吧喝酒,那朋友依據日常生活的受阻,以及天天受主流媒體(親建制媒體)影響,並以此為判斷事實根據批評佔領人士,鼓吹警察將佔領人士拘捕。歌者心裡覺得朋友太戇鳩,但卻不願說出口,一句句的不恥憤慨之言,都沒有向這朋友直言,只運用想像對方食大量屎,在自己腦海裡和對方辯論或對其懲罰。然而其字裡行間也有拯救之說,未至於絕交,甚至置諸死地,尚算對矛盾的另一方的控訴中保有惻隱之心。

這首歌最動人之處,也許在於歌者雖然面對和持相反意見的家人和朋友的關係撕裂,困在理想和友誼間的掙扎,但是在厭惡的心情甚至心裡咒罵之際,歌者卻仍然傾聽對方,也不欲挑起口角衝突。這種既憤怒又無奈的內心矛盾,在雨傘運動爆發一星期後,仍然看不見前路、卻要面對理想與關係的拉扯之佔領人士,也許比起正面的鼓勵,能產生更深層的共鳴。

不得不提,一名擺明車馬支持政府的電影導演李力持,居然引用了這歌,以為這是諷刺佔領者的作品……最後佔領者當然為他奉上這歌:《話你戇鳩怕你嬲》!

▋關鍵:感性共鳴

一首個人包辦的偏鋒粗口歌與龐大資源製作的主題歌曲,在網絡傳播上居然旗鼓相當,顯示出引起群眾共鳴的,未必取決於資源、創作人地位、甚至歌曲製作質素,更可能是歌曲能夠反映聽者當下情緒的感性力量。正如美國研究神經學家 Daniel Levitin 指出傷心的人要聽傷心的歌,反之如果有人走來播放開心積極的歌,可能會被那傷心的人揍得很慘。

《話你戇鳩怕你嬲》除了讓粗口極敏感人士會反感外,連反佔中的人也不小心聽到有共鳴,我想,當中面對矛盾的感性經驗,就是社運音樂的力量吧。

--

--

Eric Cantona
藝若是 Those As Art

社區文化發展工作者、跨領域藝術研究生。相信社群藝術充權。2013/14 Hong Kong Scholar on the Clore Leadership Programme in the U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