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大地藝術季所經營之意象─ 以漁光島藝術節為例

陳筱湄
藝若是 Those As Art
31 min readJan 21, 2022

摘要

近年來以地景藝術為主的各式藝術季逐漸崛起,藝術節(季)型態的經營模式逐漸遍佈台灣各地,由藝術節(季)透過駐地創作、藝術品設置、藝術活動等,逐步完善地方與藝術活動之關聯性,藉此透過地方創生活化在地特色與社區營造。

本文主要以漁光島藝術節為例,探討地方藝術節的興起所影響的多面向情境,藝術節創作如何將在地文化與藝術結合展現。

與在地居民產生何種的互動,在藝術節的舉辦下讓在地區域產生何種願景,以及未來當藝術節結束後,該地區需要如何繼續營造此意象。

並比對「落山風藝術季」、「空山祭」、「月津港燈節」與漁光島藝術節之差異性與創作之關聯性。

一、 緒論

1.1 研究動機

近年來以地景藝術[1]為主的各式藝術季逐漸崛起,藝術節的經營形式逐漸崛起,並且因為藝術節的興起帶動許多的偏鄉經濟與活化社區環境,讓在地的居民重新找回對地方文化的自信。

本文以漁光島藝術節為例,從這個沒沒無聞的小島作為出發點,探討地方藝術節給帶大地藝術何種意象,藝術創作與藝術節主題兩者關聯性,藝術家在此創作帶給地方何種期許,與策展人所想營造的情境是否有呼應,以及藝術節帶給社區的回饋與困境,並比對東海岸大地藝術節、桃園地景藝術節等藝術節之主題與創作之關聯性。

1.2 研究目的

以探究漁光島藝術節之緣起為出發點,分析2017「在漁光島放空的99種方法」、2019「海島新樂園」、2021「安棲之嶼」等三屆藝術節之展覽意象,釐清展覽主題的訂定於藝術創作中所呈現的形式與感受與該屆策展主題是否相互呼應。

且因為藝術節對於社區所造成的種種問題,並以漁光島藝術節為主與其他藝術節相互對比,了解在藝術創作上主題的對應;理念與創作意象上的差異,以釐清藝術節所營造的大地意象。

並探討地方與藝術節結合後所造成的後續問題,是否有符合所謂的「地方創生」[2]意涵。

[1] 地景藝術(Land Art), 或作「大地作品」 (Earth works) 或「大地藝術」 (Earth Art)。 「地景藝術」始于 1960 年代地大物博的美國,它是從環境藝術 (Environments Art) 演進而來,廣義地說,即環境藝術的一種。

[2] 「地方創生」這一名稱發源於日本,其中心思想是「產、地、人」三位一體,一句話來說,希望地方能結合地理特色及人文風情,讓各地能發展出最適合自身的產業。

1.3 研究方法

以網路資料為主收集文獻,透過文獻分析釐清漁光島藝術節所營造出大地意象,同時並行比對藝術節所要展現的思維,對於地方創生所產生的影響與環境與歷史連結在地文化所造就創作的呈現。

並以「落山風藝術季」、「空山祭」、「月津港燈節」等藝術節做為比較對象,分析兩者於策展理念、場域、作品、地方效益等差異。

二、 漁光島藝術節

2.1 漁光島藝術節之緣起

根據臺南市政府水利局綜合企劃科(2017)所述,「漁光島是位於臺南市安平區緊鄰安平漁港與商港的一個小島,舊稱三鯤鯓[3],鯤鯓指圍繞著潟湖、內海仔外的沙洲,也可略稱為沙汕地形或簡稱汕,後來因安平漁港興建,漁船在夜間補魚點燈,從陸地遠望海上遍佈點點漁光,故改稱為漁光島。」

而早期漁光島南北兩端曾先後與陸地相連,但現在均為安平港的港道,故陸上交通仰賴漁光大橋[4],與對岸的億載里往來。

圖 2- 1 《康熙臺灣輿圖》,圖源:國立臺灣博物館,檢索日期:2022.01.15。

[3] 鯤鯓(臺灣話:Khun-sin),原作鯤身,為一僅見於台灣的特有地理稱呼。其指圍繞著潟湖、內海仔外的沙洲地形地貌,即濱外沙洲。

[4] 因民國六十七年(1978年)南邊開挖安平港新港道,使得三鯤鯓與四鯤鯓分開。北邊的舊港道則陸化且修築馬路,與安平相連。為了島上居民的交通,特地規劃一座跨港大橋便於往來,民國98年(2009年)漁光大橋完工通車,次年(2010年)舊港道重新打通[3]。北側港道主要進出漁港,南側港道主要進出商港。

圖 2- 2 現今漁光島地圖樣貌,圖源:Google Map,檢索日期:2022.01.20。

昔日的三鯤鯓即為今日的漁光島,如今的漁光島以不如以往,當提起漁光島大家可能沒有太大印象,但提起海濱秋茂園不免會回憶起當時台南最著名的地點之一,當90年代海濱秋茂園[5]逐漸沒落後,漁光島的發展曾一度處於停滯狀態。直至2017年台南政府發布〈漁光島環境藝術節規劃設計執行案〉[6]開始,開啟了漁光的嶄新的轉變。

[5] 旅日華僑黃秋茂先生於民國65年獨自出資開闢了兩座遊樂園,一座位於苗栗通霄,另一座就是台南的海濱秋茂園。

[6] 2017漁光島環境藝術節規劃設計執行案:http://gov.bizq.com.tw/award/show_detail_awd.php?storyid=201705037958687

2.2 展覽主題奠定意涵

如今漁光島藝術節已舉辦三屆,除了2017年「在漁光島放空的99種方法」,另外則在2019以「海島新樂園」和2021的「安棲之嶼」為策展主題。

起初的構思為希望大家能夠回到此島嶼,享受島嶼的輕鬆愉悅感,並藉藝術節的發展再度把漁光島給推廣出去,讓人們了解島嶼的生態與處境。由於首屆漁光島藝術節造成廣大回響,促使大眾關注到漁光島的存在,即使是在藝術節結束後還是會有許多人慕名而來。

而後2019年以「海島新樂園」為舉辦主題,則是為了將「兒時回憶」與當時的秋茂園做為出發點,喚醒大家對當時的樂園的繁榮勝景締造當地美好回憶做為發想。所以將以海島新樂園讓人回想過去的榮景與透過藝術創作讓漁光島成為一坐美好的樂園。

2021年則因為氣候變遷、新冠肺炎疫情等因素,導致全球局勢陷入了動盪不安的狀態。漁光島藝術節為回應疫情帶來的不安,將展覽主題設定為「安棲之嶼」,意指一個可以天人共存、主體可以安身立命的棲居之地。[7]

前兩屆命題的方式皆以島嶼與社區共同的記憶作為出發點,而2021年因為全球疫情大爆發,只有台灣成為一座防疫典範的島嶼,讓國人感受到安穩安逸的生活而以此命題。而這些策展主題以保護當地人文與藝術創作,希望我們能透過此展演,了解當地歷史釐清孤島的無奈與心聲。

[7] 都市藝術工作室 策展理念:https://www.ua-studio.com.tw/2021-yuguang

2.3 所謂的漁光島藝術節

2017年是第一屆的漁光島藝術節,以「在漁光島放空的99種方法」為主軸,邀請了9組藝術家團隊在此製作了14件作品,擷取漁村生活元素與當代藝術結合。

遠離日常生活的喧囂,讓我們乘著海風品味片刻的靜謐 — — 這次的漁光島藝術節,和藝術家們特別量身創作之「放空的空間裝置」與「放空圖景」,透過當代藝術家的視野,再次看見漁光島的深度魅力,找到屬於每個人與在地對話的獨特方式。(都市藝術工作室,2017)[8]

藝術介入社區讓此藝術節並非一場單純的地景藝術活動,而是必須與當地居民有共同的共識,讓居民了解藝術節的目的,希望由藝術活化再地,並將現有產業元素加以發揚光大。

且因藝術節的來臨,人們開始重視這塊美麗的海岸,舉辦了數場淨灘活動,使荒廢蕭條的沙灘逐漸恢復生機。

將在地特色與藝術結合,與當地居民共同打造出藝術節之作品,使居民共同參與復甦島嶼繁榮的過程,讓居民投入及認同這才是永續的發展。

為貫徹2017年主題,營造出與主題相互呼應的創作,將舒適愉悅的狀態傳遞給觀者,此屆漁光島的藝術創作有大部分都以可互動性的創作為主,使觀者在漁光島享受當下悠閒自得的環境。

藝術節除了精彩的作品之外,還規劃了市集、工作坊、表演以及導覽活動等,讓民眾可以透過多元的管道參與藝術節。

由於首屆舉辦令人驚艷,2019、2021年便再次集結了各方藝術家與之共榮,也因為首屆的效益高昂讓許多的人開始發現了漁光島的存在,這裡再也不僅是蚵農與衝浪客所知道的那個漁光島,而是一個充滿生機與希望的島嶼。

以下列出三屆漁光島藝術節所展出之創作,並從作品中挑選與地方社區協同創作或是具有特別含意與效益的作品做詳細介紹與評論。

[8] 都市藝術工作室 策展理念:https://www.ua-studio.com.tw/2017-yuguang

2.3.1 2017年展出的作品

  1. 魚蹤仙徑 Fantastic fish route |有用主張
圖 2- 3 魚蹤仙徑,圖源:左:La Vie網站,右:樂活台南,檢索日期:2021.12.20。

有用主張與億載國小漁光分校的學生共同創作,繪製每一隻各有特色的魚旗,從漁光大橋開始,一隻隻隨風漂游的魚,綴著像鱗片般的七彩反光材料,引領著觀者踏入漁光島展開冒險。

1. 日落塔 The Sunset Tower |雨果 Hugo

圖 2- 4 日落塔,圖源:欣傳媒XinMedia,檢索日期:2021.12.20。

《日落塔》,是英國藝術家雨果(HuGo)將廢棄蚵棚再利用、改建成40公尺高的塔形的作品。

這件作品矗立在漁光島的月牙灣,由於龐大的體積使該作品在拍攝上成為了一種拍攝標地,由於特殊的結構與日落的景象如此令人著迷,一度成為漁光島代表性的地標,甚至於展覽結束後依舊會有人因此慕名而來找尋美麗的影像。

且由於該建築的建造媒材屬於廢棄物再利用,在安全上是有疑問的,尤其於2019年6月10日發生了國小學童因躲雨遭竹棚壓死的案例,於是當地政府與藝術家以安全上的考量與顧慮,同意將作品於2019年拆除。筆者在此認為此創作於主題的呼應上感到疑惑,在一望無際的地平線上,突然蓋起了高聳的一座建築,這真的能使人放空嗎?周遭的生態是否會因此而造成破壞?透過這些藝術創作真正需要的是什麼,這是值得好好思考的。

2. 箍起來 Encircl e|禹禹工作室

3. 森境之塔 Towers of wander in dreams | 建築繁殖場

4. 過境平台 Decks of wander in dreams|建築繁殖場

5. 時境長廊 Corridors of wander in dreams|建築繁殖場

圖 2- 5 過境平台、時境長廊,圖源:都市藝術工作室,檢索日期:2021.12.20。

《時境長廊》、《過境平台》及《森境之塔》這三件作品為國立台南藝術大學建築繁殖場的作品,木製的結構構成綿長的棧道與休憩的長廊,讓觀者能走進作品至長廊上躺下,享受著微風聽著海浪潮聲,悠哉地享受當下。《時境長廊》居於《過境平台》及《森境之塔》中段,以地景式的效應,除了形塑整體空間與氛圍,更讓人置身在漁光海灣的夢境之中。這件作品讓許多觀者很喜歡駐足於此,透過輕鬆的姿態享受著海風吹撫與天空中的光線變化,讓人不禁會因此忘記紛擾的時光,投入悠閒的空間中。

6. 虹橋 Rainbow bridge|方偉文

7. 跳進來! Jump in! |都市藝術工作室

圖 2- 6 跳進來! Jump in!,圖源:都市藝術工作室,檢索日期:2021.12.20。

海灘上,佇立著都市藝術工作室[9] (urbanart studio)的作品,取名叫「跳進來Jumpin」的巨大畫框,不管你是初來乍到或是舊地重遊,漁光島多采多姿的在地風光,讓每次的旅行都是一場驚喜。

這件作品讓觀者可以透過畫框看到不同的景色,無論任何角度都能產生一幅不一樣的風景。這就像是Tim Ingold 曾在4A[10]書中提出的框架論,框架佇立在海灘上並不能使他成為一幅畫,而透過攝影的技巧所拍攝的景象則讓他成為了一個框架。

[9] 都市藝術工作室,2007年由杜昭賢創立,由一群視覺設計、影像傳播與公關行銷組成,針對不同個案,提供全面的策略規劃、創意設計到專案執行與管理。

[10] 4A在這裡說的是,提姆.英格德所寫的《創作:人類學、考古學、藝術與建築》英文:Making: Anthropology, archaeology, art and architecture一書。

1. 一群螞蟻 A Bunch of Ants|莫嘉賓

2. 餘光島 Glimmering island|共感地景

3. 喃喃細語潮間帶 Whispers at the intertidal zone|林舜龍

圖 2- 7 喃喃細語潮間帶,圖源:自由時報,檢索日期:2021.12.20。

林舜龍以海砂、糯米粉、黑糖、少量石膏製成的球體中,包覆著寫有孩童創作詩句的卵石,如珍珠項鍊般散列於月牙灣。

經海浪不停歇得淘洗,偌大的球體將慢慢地消融於海水,留下若隱若現的隻字片語,宛若孩童對海的低聲呢喃。透過這顆包覆著孩童創作的砂石,傳遞著不僅是消逝在漁光島熱鬧光景,也是一種對於世界的一種吶喊。

但這個媒材在此處自然消逝,對於該地的生態環境來說是否友善,還是會因為媒材的消逝造成環境生態不可抹滅的影響,在此筆者對於此創作雖感到認同也卻抱持著質疑,認同的是創作中所引述的思維不僅是表現出漁光島的現況,也透過作品讓人反思對於這些因為各種因素而遭孤立的社區該如何處理。不認同的則是媒材上的選擇是否可以透過該地的田調去釐清該地的特性,進而調配適合此地區的專屬媒材呢?

4. 粼光棲所 Glittering house|有用主張

圖 2- 8 粼光棲所,圖源:都市藝術工作室,檢索日期:2021.12.20。

這件作品以安平漁民會在海邊搭製臨時簡易的「寮」做為捕魚的避風處,以鯤鯓[11]做為創作概念,作品中置入了平台,讓觀者可歇坐於此觀賞潮汐變化,旁襯佈滿大小不一的鏡珠,反射的光洽同粼粼波光的大海,示意「漁光島」的由來:「夜間漁民捕魚,海上遍佈漁光點點」。[12]

觀者走進作品中,歇坐在此感受漁光島的潮汐天際,所以這件作品所營造出,提供觀者一個安歇之地的意象,充分呼應該屆主題放空的概念。這件作品與時境長廊有異曲同工之妙,但是所主張的方向卻不太相同,透過這件作品觀者感受到的是一種被作品包覆的感受,且因為鏡珠的反射使得此作品有如魚鱗般地閃爍於沙灘上,充滿生命力。

[11] 鯤為傳說中一種大魚;鯓原作「身」,即身體之意,後加上魚字邊特指魚隆起的背部。鯤鯓是比喻沙洲在海上遠觀有如大魚背部的意思。台灣因外型及面積廣大,亦有鯤島之稱。

[12]資料來源:https://www.ua-studio.com.tw/2017-yuguang

1. 愛心光景 Three bright hearts|陳映竹x有用主張

2. 迷霧森林 Misty forest|游文富

游文富使用經常大量地使用「羽毛」和「竹」作為媒材,對他而言,羽毛和竹子不僅是創作的材料,也是他生命中的重要元素。他於月牙灣的《迷霧森林》,無數個泛白蕭瑟的竹佇立於海岸潮間,泛白廊帶的森林如漂浮在砂島間的雲霧,仿燈塔般誘人指引人們進入,經由海上迷霧間寬看著漁光島樣貌與情景,亦如海的迷霧,島的迷霧,林間的迷霧,沙灘上的迷霧,走入迷霧放空在潮間、在沙灘、在白茫茫的一片光亮中,形成如夢似幻的迷霧森林誘人走入,身在其中恣意放空在潮間、在沙灘、在漁光島上。

圖 2- 9 迷霧森林,圖源:都市藝術工作室,檢索日期:2021.12.20。

2.3.2 2019「海島新樂園」展出作品

  1. 奇幻島 Fantasy Island|游文富
圖 2- 10 奇幻島,圖源:都市藝術工作室,檢索日期:2021.12.25。

游文富憑藉著40年前,國小五年級時到秋茂園旅行,坐在斑馬上拍照所留下的相片回憶,使用竹籤在海岸旁,打造一道蜿蜒漸層的地景藝術作品「奇幻島」,豐富地景層次,展現回憶之美。

與上屆展覽形式雷同,皆是以白色竹籤設立於海岸邊形成漸層的竹海,隨著海風吹撫,竹枝會隨風晃動形成奇幻的浪潮。

1. 回憶成山 When NOWs Become Memories|都市藝術工作室

2. 海風 Disco Breezy Disco|彡苗空間實驗

3. 鯤 Khun : The Giant Fishes|南藝大建築所

圖 2- 11 鯤,圖源:左:都市藝術工作室,右:id SHOW好宅秀,檢索日期:2021.12.25。

此次藝術團隊以鯤(大魚)作為概念發想,透過平台浮起於沙灘上,讓旅客坐臥於其空間感受裝置動態及風與浪潮的起伏。

這件作品的棧板是呈現圓弧狀,因此當人走在上方時,棧板與上方的棚架會隨輕微晃動,有如踩在游動搖擺的魚身上。

4. 彩色泡泡 The Colorful Bubble|梁賴昌

5. 虹樹林 The Rainbow Forest|有用主張

6. 海中絮語 The Chatter of the Sea|漁光島民+李提+都市藝術工作室

圖 2- 12 海中絮語,圖源:都市藝術工作室,檢索日期:2022.01.15。

此件作品與島上居民合作,透過當地最重要的養蚵產業,運用漁民採收牡蠣後的空殼,將其編織成如「鯨魚」般的裝置,吊掛於防風林樹中。

透過將蚵殼串連而創作,所帶來的不僅是視覺上的饗宴,也是透過此互動,讓在地居民產生所謂的協同精神,讓居民在創作中找到未來發展的定位,藉此透過創作將在地特色文化宣傳出去。

7. 秘鏡 The Secret Mirror|有用主張

8. 虹橋 The Rainbow Bridge|億載國小漁光分校集體創作

圖 2- 13 虹橋,圖源:都市藝術工作室,檢索日期:2022.01.15。

億載國小漁光分於藝術節與學生共同使用壓克力板作為畫板,將想像塗鴉佈滿漁光大橋。

同樣為協同創作,卻是兩種不同的表現形式,海中絮語透過蚵殼傳遞出當地居民的生活軌跡,而孩童們的作畫,確是在畫板上帶給漁光島更多的希望與想像。

1. 想摸海平線上的雲 Eager to Touch the Cloud Above the Ocean Horizon / 徐婷&陳瑜辰

2. 回憶拼圖 The Memory Puzzle|陳麗如 & 陳思涵

以第二屆漁光島藝術節來說,不僅是將藝術創作組織的更為縝密與精巧,也透過徵集的方式尋求各位來到秋茂園所留下的照片與回憶,透過這些照片,喚起當地居民對當時秋茂園盛況的記憶。

且因為首屆的成功,帶給大家更多的自信心,透過創作與居民的連結,使的漁光島呈現出更加美好的前景。

2.3.3 2021「安棲之嶼」展出作品

1. 漁光島國國旗 Yuguang Island Flags Ali Chen ǀ 億載國小漁光分校學生

圖 2- 14 漁光島國國旗,圖源:都市藝術工作室,檢索日期:2022.01.19。

由設計師Ali Chen設計之抽象幾何圖騰,呼應著漁光島的自然元素:運用圖騰組合各種圖形,創作出屬於他們自己的理想國國旗,豎立在漁光島的唯一通道,歡迎著旅人們進入這充滿驚喜與療癒的國度。

這一屆與學生的協同創作以旗幟為主,透過旗幟的引領,讓觀者能進入到展演的區域。由此可以發現,與學生的互動如此緊密相連,以旗幟之身,緊緊聯繫著與島嶼的羈絆。

1. 浮生 Floating Memory ǀ 禹禹工作室

2. 脫殼激動 Thrill of Shedding ǀ 陳建智

3. 築林織間 Weaving Forest ǀ 曾靖婷

4. 起伏 Ups and Downs ǀ 何采柔

5. 夢想之框 Frame of Dreams ǀ 石昭永

6. 海朝你的方向吹來 The Sea Blows Your Way ǀ 南藝大建築所

圖 2- 15 海朝你的方向吹來,圖源:都市藝術工作室,檢索日期:2022.01.19。

這三屆所展演的作品其實大同小異,這一次與其他兩次不同的差異性在於這次的作品中,建構了一個延伸至海的棧道,人踩在棧道上彷彿站在海上,明顯能感受到海浪的波動與被海包圍的感覺。

這是一個與環境對話的現地創作,在作品中往天空的方向看,頭頂上針織網的擺動將無形的風視覺化,海浪與風的相互作用使針織網的擺動更加明顯,它們的飄動也象徵著全球海洋環境本為一體的關係。透由此作品讓觀者感受風與浪與海的關係。

1. 海的耳語 Whisper of the Sea ǀ 蔡筱淇 & 吉川公野

圖 2- 16 海的耳語,圖源:都市藝術工作室,檢索日期:2022.01.19。

他們是旅英藝術家組合Tsai & Yoshikawa(蔡筱淇與吉川公野)以大海的氣息和聲音為靈感,創作出樹上的雕塑裝置。作品在色彩上研究了光線折射於海面上的漸層變化,進一步探索光與水之間視覺關係。

這件作品於現地觀看時非常之壯觀,顏色之間的協調性彷彿像是從樹叢中透過藝術家的巧思具現化蔓延出來。

1. 漁光 Light Fishing ǀ 邱承宏

2. 筌屋 Quan House ǀ 范承宗

3. 平行宇宙 Parallel Universe ǀ 徐婷

4. 將變成樹與天空 Will Become Trees and the Sky ǀ 阿部乳坊

圖 2- 17 將變成樹與天空,圖源:都市藝術工作室,檢索日期:2022.01.19。

「在漁光島可以感受海及天空的廣大,在這裡我發現了一棵樹,它像是一個天然雨棚,我想讓旅者在樹下的木平台上休息,並使他們的注意力轉移至天空和樹梢。」

當他伸展雙手時仿佛能觸及天空,雕塑顏色會從他腳下的黃漸變到向上伸展的雙手的藍。當走到這座雕塑前透過它的動作觀察天空與海洋,你會發現不同的世界,在這個疫情紛擾的時間中,找尋轉化的方向。

1. 聲音地誌 Sound Geography ǀ 劉致宏

2021年由於全球受到疫情影響,因此許多的大型活動被迫暫停或延期,漁光島卻意外的如常舉行,此藉因為全球疫情太過嚴峻,希望疫情快點結束的心情之下,題目訂定為「安棲之嶼」的原因則是因為台灣在前半部防疫過程中成為了全球唯一的淨土,於是今年的展覽作品較為以往不同的多元化。

2.4 小結

由三屆漁光島藝術節的舉辦,發現藝術節不僅串聯了地方與藝術,將藝術作為一個起跑點讓封閉孤立的小島再次活躍起來,貫徹起初舉辦藝術節的初衷,以效仿瀨戶內國際藝術季的形式帶領社區結合藝術家一同參與活躍地方。

第一屆作品以漁光島生態作為出發點,透過當地風俗結合創作,例如基礎建設的不足、島上空間的運用、封島機制、島民對於發展的共識等,以創作述說著漁光島居民的希冀與歷史。並攜手在地居民一同創作藝術作品,如〈魚蹤仙徑〉這件作品,就是集結億載國民小學漁光分校的小朋友一同彩繪鯉魚旗,用飄揚於漁光大橋上的鯉魚旗一同觀迎來到漁光島的群眾們。

不論是攜手國小學童一同創作還是與蚵農一同用蚵殼串聯藝術,這些行動都為了該地的生活帶來不一樣的風貌,2019年以當地最廣為人知的蚵殼懸吊於防風林中,隨著風吹過發出碰撞的聲響,顯示著當地居民的生活樣貌,讓人歷歷在目。

漁光島藝術節自此以舉辦了三屆,從首屆開始逐漸將此宣傳出去,至2021年第三屆時,漁光島藝術節以成為台南著名的藝術節之一,而漁光島也透過此藝術節找尋到新的定位,不僅是在藝術節進行中的市集、攤販聚集,還是在藝術節結束後許多人仍受到此地的吸引而到來,至此我們能發現經過這三屆藝術節的薰陶,漁光島再也不是一座被孤立逐漸消失活力的島嶼,它正在朝向全新的方向轉變,而我們需要的是讓它在這些藝術節的支撐下讓人發現其他漁光島的特色與美好,並持之以恆的經營與維持使之能成為永續發展的鎖鍊。

三、 漁光島藝術節與其他藝術節之差異

以漁光島藝術節為例看向其他藝節,漁光島起初抑制在於復興漁光島的繁榮,那除了漁光島以外的藝術節,是否與漁光島有類似意涵,又或是帶有另一種不同的風景。

這邊以「落山風藝術季」、「空山祭」、「月津港燈節」作為對比,在這些藝術節的經營下,創作是否會給當地居民帶來負擔又或是帶給他們新的希望,於媒材在於當地是否帶給大地負擔,或是透過該藝術節傳遞出當地的特色,比較兩者之間的差異性與想要呈現出的大地意象。

3.1 落山風藝術季

屏東縣政府2018年舉辦落山風[13]藝術季,從當年的主題「地理風流」到2020年的「逆風而行」,藉由連結地理與人文,加上政府將原有的候船室變成看海美術館,形成藝術景點為車城海口港[14]地區文化觀光發展構建基礎形象。

由於落山風藝術季就是要強調「落山風」那強勁的特性,顧許多創作皆以表現風的流動為主,好以清晰梳理落山風與創作之間之對話。

如朱志康的「來自海上的祝福」大型藝術裝置,這座靜謐的教堂,沉穩而平靜;狂風呼囂時,布條隨風飛揚。這都是大自然所賦予的生命力,也是大自然給與人們的祝福;生命的樣貌千變萬化。乘著海浪,迎著落山風,大自然的祝福,在此處匯集,而落日後點上的燈光設計,則展現出另一股溫暖氣息。

穿梭在沙灘上一件件作品,沉浸感受港口海灘的藝術與自然,同時藝術品也會一路延伸至一旁的『看海美術館』。

[13] 台灣每年10月至次年4月,東北季風翻過中央山脈於恆春半島降下、形成強勁的落山風,是舉世罕有的地理現象。

[14] 海口港位於本鄉海口村,地理位置屬恆春縱谷平原的最北端,也是海洋、平原、山地的交界處。因沿岸附近有著名的「海口沙漠」而知名。

圖 3- 1 來自海上的祝福,圖源:CP值,檢索日期:2022.01.15。

落山風藝術節與漁光島皆處於海岸邊,但由於地理位置的關係,落山風是有時效性的,故舉辦日期就只能在會發生落山風的這個區間,漁光島則不太需要限制場域展演時間,且以藝術創作呈現上來看,由於落山風藝術季要強調的就是落山風,所以有時候展演作品趨勢皆會偏向與風共舞為主,會造成很大的侷限。

表 3- 1 漁光島藝術節與落山風藝術季兩者差異比對
圖 3- 2 落山風藝術季地圖,圖源:落山風藝術季官網,檢索日期:2022.01.18。

3.2 空山祭

「空山祭」為龍崎區[15]首次大型藝術活動,從2019年12月21開始,以虎形山公園為基地,展出由7組藝術家與社區居民學生、生活環境互動激盪出的作品。以地方藝術節來說是較為新穎的生力軍。

地點位於龍崎的虎形山公園,是一座維護良好的森林健行步道公園,白天生態豐富,晚上則搖身一變成為「龍崎光節」的藝術空間。

[15] 龍崎區是臺灣臺南市下轄的一個市轄區,龍崎區舊稱「番社」,係由於早期平埔原住民西拉雅族新港社人移居境內的牛埔及大坪一帶而得名。而「龍崎」由來,則是日治時期設庄時,取境內的「龍船」及「崎頂」之首字,始稱「龍崎。

圖 3- 3 2019空山祭地圖,圖源:樂活台南,檢索日期:2022.01.18。

「龍崎光節」想做的,就是「價值的選擇:看見生命」。[16]

龍崎是竹子的故鄉,除了盛產竹筍,竹子也被常運用在日常生活中。龍崎80%是竹林,其中一半是刺竹、30%是長枝竹,其他為麻竹及綠竹。龍崎竹產業以竹筍為大宗,50%務農人口皆為筍農,隨著務農人口越來越老化,很多竹林日漸荒廢。

因此於空山祭中,可以看到許多使用竹編的器具與創作,透過與藝術創作結合,使的竹子重新有了新的定位與方向,產生的新的價值。

透過空山祭的宣傳,讓人們透過了解龍崎的地理環境與歷史,藉此將傳統竹編文化特色傳遞出去。並且透過不刺眼的光線,穿梭於山地、

谷底、洞窟等地形,伴隨著藝術品了解到自然是美麗而珍貴,藉此了解到空山祭故事真正的意義。

以漁光島與空山祭相比由於空山祭所舉辦時間偏短,所以目前尚未了解未來趨勢,兩者除了地域上的差異以外,還有的是由於空山祭是在一座森林公園中舉行,所以於場域有許多的限制,這點在漁光島可能比較寬鬆,但兩者間想呈現的幾乎都是為了讓社區中的特色與文化能有所傳承出去。透過藝術節的形式希望能讓年輕族群回流,藉此活化地方。

[16] 資料參考:https://www.tainanlohas.cc/2019/12/2019-Longci-Light-Festival.html

圖 3- 4 光洞,圖源:天下雜誌,檢索日期:2022.01.18。
表 3- 2漁光島藝術節與空山祭兩者差異比對

3.3 月津港燈節

月津港的歷史淵源悠久,起初稱之鹽水港,從明朝開始便是重要的貿易港口,當時主要與大陸、廈門等地進行貿易,一度成為與安平、鹿港並列的重要水路交通要地。清朝時期鹽水一地因為貿易與軍事要地關係,且往來府城之間鹽水是必經之地,人口逐漸聚集,市集漸次形成, 而北方的八掌溪與南方急水溪沖刷而成的三角地帶,狀似新月,使鹽水又有「月津」、「月港」之稱,也因而有「一府、二鹿 、三艋舺、四月津」的俗話流傳下來。

一開始是以縣府舉辦「人來蜂 — 2010月津港迎春燈會」,邀請鹽水在地的藝術家禹禹藝術工作室[17]合作,因而開啟第一屆燈節的契機。

而後由臺南市政府主辦,自2012年起於每年元宵節期間舉行之燈會活動,地點位於鹽水[18]月津港水域。

如今月津港燈節已邁入十周年,經過十年燈節的薰陶,該地區也逐漸地納入新血,現在提到鹽水在也不僅是只有蜂炮[19],燈節也成為了一個重要的地標。

展覽區域也從一開始的沿著河岸布置,逐漸地向外擴散,引領著周遭的環境。

[17] 由陳禹霖、陳禹廷兄弟倆所創立,正是月津港燈節創始之初最大的功臣之一。官方網站:https://yuyuartstudio.com/

[18] 鹽水區位於中華民國臺南市西北部,屬於新營地區的範圍。

[19] 由鹽水武廟主辦,所謂烽炮是指許多沖天炮組成的大型發炮台(狀如多管火箭炮組合),點燃時萬炮齊發,會發出鳴聲,稱「蜂炮」。

圖 3- 5 2022月津港燈節地圖,圖源:月津港燈節 FB,檢索日期:2022.01.18。

透過月津港燈節的舉辦,讓我們從中發現該藝術節必須要挖掘地方的文化做為主體性,並引領地方居民一同納入經營,藉由每次的藝術節讓來自各方的人群乃至藝術家、策展人看到,透過在地駐點與規劃引進人口使特色產業德以重振,創造就業人口,帶動地方創生。

月津港燈節透過如此的經營模式,於十年間造就了一方佳績,活化地方文化特色與吸引人口駐地創業,這可以是漁光島未來的景象,也是最好的效仿對象。

雖說兩者的地理位置與歷史淵源差異性較大,所參與展出的作品種類也有不同,但是兩者主旨皆是為復興地方經濟,帶動地方文化產業,創造新的就業機會,拉攏心血重新進入社區。那既然月津港燈節可以做到如此盛況,漁光島藝術節勢必也能造就如此佳績,筆者認為要成就一個永續發展的藝術節,與地方共同成長則成為一個最重要的指標。

表 3- 3 漁光島藝術節與月津港燈節兩者差異比對

四、 結論

從漁光島藝術節的策展理念為起點,從這個藝術節開始去產生探究藝術創作與在地結合,從漁光島藝術節出發,發現策展的初衷以瀨戶內國際藝術季為典範,希望能藉由當代藝術創作結合在地文化來復甦以往一直被孤立的島嶼。

透過這些創作的影響與吸引各地觀者前來參觀閱覽,讓人們逐漸了解到原來台南還有一座叫做漁光島的小島,那座島嶼承載了許多人的回憶,從秋茂園的倒閉後直至現今政府透過發案由都市藝術工作室做為起頭,讓漁光島從一座荒廢的島嶼重新被人看見。

漁光島所經營的大地意象對於想要將島嶼文化傳遞出去的人來說是有達到目的,由於第一屆藝術節的成功,引領起一股假日就要去漁光島的風潮,使這座島嶼被發現被關注。

然而,也因此發現,如今年輕人為了工作與擁有更好的生活品質,逐漸遠離偏鄉移居較為繁榮的都市,使的偏鄉的人口逐漸偏向老幼化,甚至有的地區只有老年人。由於老者的競爭力與生產力原本就較青壯年低下,便造成了惡性循環,透過這個藝術節的發起,不僅從邀請藝術家進入創作,也衍伸出表演、市集、網美拍攝地等特色文化,另類的將人群帶入這個場域。

但這些榮光僅限藝術節展演的期間,當藝術節結束後,島嶼又將恢復平靜,人潮便隨著藝術節的結束逐漸離散,藉此探究此議題後,重新正視到地方創生的問題不僅是一開始的建構,而是該如何讓地方透過藝術創生永續經營下去。

五、 參考文獻

網路資料

1. 臺南市政府水利局綜合企劃科https://wrb1.tainan.gov.tw/News_Content.aspx?n=5234&s=38336

2. 維基百科漁光里 (臺南市)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6%BC%81%E5%85%89%E9%87%8C_(%E8%87%BA%E5%8D%97%E5%B8%82)

3. ShoppingDesign https://www.shoppingdesign.com.tw/post/view/3926

4. 自由時報 https://news.ltn.com.tw/news/life/breakingnews/2241740

5. La Vie https://www.wowlavie.com/article/ae1702212

6. 中時新聞網 ttps://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71108000521-260503?chdtv

7. 微笑台灣 https://smiletaiwan.cw.com.tw/article/1782

8. 東海岸大地藝術節https://www.teclandart.tw/zh/%e9%97%9c%e6%96%bc/

9. 桃園地景藝術節 https://www.taoyuanlandart.com.tw/works-detail/7894__5/

10. 東部海岸國家風景區https://www.eastcoast-nsa.gov.tw/zh-tw/travel/earthart

11. 【閱讀地圖】鯤鯓現蹤 優游台江數百年,撰文/賴英錡 ‧ 攝影/顏松柏‧第247期2019.02 http://www.rhythmsmonthly.com/?p=36054

12. 康熙臺灣輿圖 https://kangxitaiwanmap.ntm.gov.tw/yesterdayToday.html

13. 漁光里 (臺南市)維基百科https://www.wikiwand.com/zh-tw/%E6%BC%81%E5%85%89%E9%87%8C_(%E8%87%BA%E5%8D%97%E5%B8%82)

14. 台南安平漁光島「日落塔」即將變成絕景!?https://www.xinmedia.com/article/167418

15. 月津港燈節https://zh.wikipedia.org/wiki/%E6%9C%88%E6%B4%A5%E6%B8%AF%E7%87%88%E7%AF%80

16. 鹽水漫遊網https://www.yanshui.com.tw/custom_76358.html

17. [活動] 2017漁光島藝術節-在漁光島放空的99種方法https://www.tainanlohas.cc/2017/11/2017-99.html

18. 月津港燈節 yuejin lantern festival https://www.facebook.com/yuejinlanternfestival

19. id SHOW好宅秀https://today.line.me/tw/v2/article/onXg75

20. 【龍崎DOC】傳承竹藝神聖使命的百竹園https://itaiwan.moe.gov.tw/local_info.php?id=2506

21. 2021落山風藝術季官網amazing-pingtung.com/2021ptlsf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