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 Service blue print和User journey map的不同嗎?

Tiffany
TT DESIGN LAB
Published in
8 min readAug 19, 2020
Photo by UX Indonesia on Unsplash

我們的生活,其實就是一場又一場的旅程所構成。你前往學校的路,或是去醫院看病,搭乘飛機出國遊玩,一場難忘的旅行等等,還有許多,這些都是一環扣一環的條件所組成,進而引導整個事件的發生。

在學校中,有老師,行政人員,學生,打掃人員還有更多人來維持學校的運作。而醫院裡,想像你在看病時,背後除了醫生診斷,護士會紀錄,包藥,安排你至其他科室做檢查。搭飛機出國旅遊,上飛機前保安檢查,地勤check-in,上飛機後空姐服務和提醒。一場旅行中,除了飛機,還有飯店,餐廳,旅行社在背後合作串連維持你整趟旅途的順暢運作。

繪製的過程,其實都是以人為本來思考,去研究2個問題:
① 用戶經歷了什麼?
② 在用戶看到的事情之外,是什麼維持起整個運作?

而Blue print 和User journey其實是兩個互補的方法,可以幫助我們看到上面敘述這2個問題。

很多人會搞不清楚Blue print和User journey,那他們兩個到底有什麼不同呢?

開始前:設置舞台

在我們深入挖掘這兩者之間的不同前,我們需要了解服務設計中“舞台”這個概念。這是了解Blue print和User journey之間的不同的重要概念。“舞台”由三個視角組成:前台,後台,幕後(Frontstage, Backstage,Behind the scenes)

你可以想像一個簡單的戲院,前台是事件發生的地方, 觀眾可以很清楚的看到發生了什麼事情。而對我們來說,客戶會在前台執行動作。

後台用來支持前台發生的一切流程,例如燈光,佈景,工作人員。而這些通常是客戶看不到的事情。

然後是幕後,這通常不是實體的東西,是公司組織為了維持前台和後台運作所產生的事物。例如:規章制度,政策,預算等等。

整個“舞台”是服務設計產生產生影響力的地方,通過各種方法,我們可以深入了解各個階段。(之後我們會在討論方法~)

什麼是User journey map?

User journey map從用戶的角度,呈現了用戶在過程中的經驗,也就是“前台”發生的事。我們會使用用戶的敘述或是數據,來繪製他們在一段時間內的經歷,通常會描寫“他們在做什麼?在想什麼?感到如何?還有他們在過程中發生的互動行為。

你最終得到的是一個反映用戶內心狀況的旅程,可以幫助你從用戶的角度查看用戶體驗,理解用戶感受,找出痛點,挑戰,和可以改善的地方

一個好的User journey map就像是一個作者在講故事,作者在其中就是用戶。Journey map就和故事一樣,裡面會包含豐富的情感,內部對話。我們作為一個設計師,這時就是很好的機會去同理用戶的經驗,設身處地的以用戶的角度來觀看這整個體驗流程。

繪製用戶流程可以採用2種方法:
1 用戶訪談
你可以利用用戶訪談來採集用戶們的意見,然後在交叉比對每個用戶的意見,找出它們的共通點,模式,以及趨勢來繪製 journey map。

2 現有用戶數據
整合現有的用戶數據分析,也是繪製journey map的來源。

User journey map 能可視化端對端的用戶體驗,所以我們說這是“前台”,你可以直接看到用戶實際的感覺體驗,以及用戶在流程中的互動關係,甚至在和你,也就是設計師/公司的互動中,看出和我們接觸的方式和行為。

User journey map除了反映現在用戶的體驗,它也可以用來構想未來,推測用戶未來會看到和做什麼事情。

通常journey map不會是對單一真實用戶的描述,他是整個用戶調查的集成,以及專家知識的匯總。雖然每個用戶的經驗都是獨特的,但當你把這些用戶的旅程彙整成一個故事時,這將會成為一個強大的故事敘述工具,最重要的是,他可以讓描繪出一個畫面,讓參與者能透過同一個角度來看這整個體驗。

其實journey map對於建立同理心,了解用戶想法很有效。也能讓你找出想要改善的痛點,並在找的過程中學習到更多相關體驗知識。

優點:可視化用戶體驗,有效同理用戶,找出痛點,挑戰,能改善的點。

什麼是Blue print?

現在我們來講Blue print。Journey map在於“前台”端到端的體驗,而Blue print則是在於“後台”和“幕後”的運作,探討公司內部建構,通常在做服務設計時會使用到。

User journey不會展示組織內部是如何運作的,但Blue print試圖發現和紀錄所有在表層下的事件,以及組織的內部組成方式,所以他像是能展示公司運作的可視化數據,可以更深入的探討用戶體驗環節。

在每一個journey下,其實都有複雜的結構支撐著整個旅程的運作,例如內部工作者履行他們的職責,系統支持著內部工作者,還有決定能做什麼的規則和政策。Blue print不只提供你旅程中的廣度,更提供你每個節點的深度探討。

優點:深入了解組織內部運作,找出非實體的體驗(例如:公司規則),找出內部和外部的用戶體驗,發掘表面到核心的體驗,可視化公司運作

創建Blue print

製作Blue print,你首先要

1.確定每個“場景”,也就是每個端到端的旅程。這些場景包含用戶旅程,以及用戶旅程外的組織方案。也就是這這條線上的每個點,往下延伸出一段故事,故事串起了整條線。

2.深入挖掘場景,這部分需要發掘各部門之間的合作關西,以便找出內部和外部的用戶體驗。

最終交付成果通常是一個完整的圖片,包含端到端,表面到核心。這會是個強大的文件,能同時給你流程圖和深入的細節體驗,可以完整看到“後台”和“幕後”的事件。

如果沒有從表面深入核心的去發掘部門/公司的全體樣貌的話,就很難在服務上提供有意義的改變。

兩者間的差別

User journey可以幫助你紀錄表面的用戶體驗,Service blue print則可以幫助你深入找出公司現有真實的情況。

Blue print能客觀的描述公司如何產出東西?產出了什麼東西?以及端和端之間是如何被建構起來的?

一般公司會花很多時間在尋找User journey上面,卻忽視了探討自己公司的運作方式。但後台其實也不斷的為前台用戶提供服務,blue print就可以很好的揭露出後台內容。對公司內部深入了解探索,能更好的找到痛點和能改善的點。

Blue print主要不是紀錄用戶體驗,他是以用戶體驗為起點,並對其進行分析,來發現公司是怎麼支撐起整個用戶體驗流程的。所以Blue print常被視為與用戶是分離的狀態,通常會要求減少你的同理心去感受用戶的狀態,和要求感受用戶同理心的User journey map很不同,因為他更要求你專注在底層方面,例如:我們組織含有的實體和實體和非實體部分是什麼?讓這條旅程可以順利被進行。

什麼時候使用什麼方法?

如果你不了解現在用戶體驗了什麼,那你適合使用User journey map,來了解用戶感受,找到一些痛點,挑戰,和改善的機會。

一段旅程可以豐富地講述一個完整的用戶故事,通常會把這個故事描寫出來,成為一段敘述。故事只有被完整的描繪成一段敘述,才有可能從中捕捉到用戶的感受。User journey map是個強大的工具,可以真正圍繞以用戶為主設計。

如果你對用戶體驗已經有很深的了解,或是已經有確定的痛點,那你可以選擇Blue print。它可以帶你深入研究公司運作方式,不管是好的還是壞的部份,它可以幫助你了解組織複雜性,並幫助你將潛在因素和用戶旅程連起來。

結論

User journey map和Service blue print都是進行服務設計時重要的方法。重要的是了解兩者的區別,以及兩者如何互補。User journey map主要在“前台”的部分,可以幫助你理解和同理用戶的感受。

Service blue print和你的“後台”有關,以及後台和用戶體驗的關西。可以幫助你了解組織運作體驗,和深入分析業務。

兩者互補才能建立起完整的舞台,了解表面和核心意味著你能發掘出更有意義和正確的改進方法!

參考資料:
https://blog.practicalservicedesign.com/the-difference-between-a-journey-map-and-a-service-blueprint-31a6e24c4a6c

★可以點選下方,關注我的IG來獲得更多即時訊息★

★或是訂閱電子報來獲得更多深入的設計和美感生活tip★

希望大家最後給我拍個手,讓我賺一杯奶茶的錢吧~
按綠色拍掌按鍵可最多5次,讓Tiffany得到LikeCoin作回報。
想成為讚賞公民,真正支援網絡創作生態,請按這裡。鼓勵持續創作,支持化讚為賞!

--

--

Tiffany
TT DESIGN LAB

長年在設計圈中打滾,但依舊常常對著稿件到期日發愁的苦逼設計師。堅持創作是生活的調味劑,旅行是帶來靈感最棒的解藥。喜歡吸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