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tting Things Done》每天幾百封信件也不焦慮,清空大腦的管理大法︱閱讀筆記

The Art of Stress-Free Productivity

Tiffany Chen
82年生的蒂芬妮
9 min readMar 6, 2024

--

會議越來越多,訊息越來越多,工作時間變得零碎,想到有待辦事項時專心度就開始下降,好想改善,怎麼辦?

Getting Things Done: The Art of Stress-Free Productivity》閱讀筆記(中譯:《搞定!:工作效率大師教你:事情再多照樣做好的搞定5步驟》)
💡 Contents:
1. 為什麼會想看這本書?
2. 兩分鐘原則
3. 用「行動」記待辦事項
4. 從各路管道實踐到現在的管理方法
5. 覺得不專心的時候我會這麼做
6. 結語

1. 為什麼會想看這本書?

文章開頭那內心的吶喊,你也曾經歷過嗎?

● 工作時間變零碎的時期

前陣子經歷了一段一個案子快收尾,一個專案進行到中段,一個專案在初步規劃階段的時期。那段時間,30 分鐘的 sync-up 會議變多,訊息變多,工作時間也變得零碎。

那陣子較難進入專注狀態,一想到 30 分鐘後有會議時,專心度就開始下降,想到有未讀訊息也專心度下降。因為跟不同時區的同事一起工作的關係,下午三點後幾乎沒訊息。當心裡預期「接下來的兩個小時都不會有人打擾」的時候,反而比較專心,效率提升。

● 想要在協助他人和自身工作間取得平衡

於是,開始覺得白天的時間沒有好好的利用,接下來要帶暑期實習生了,得好好想個能夠在協助他人與自身工作間取得平衡的方法才行。

翻翻書單,想到了這本很紅的《搞定!》,是在提升工作效率分類中,榜上有名的書,因此興起了看這本書提升工作品質的念頭。

文中,有一句話非常吸引我:

GTD 工作法讓每天幾百封信的人也能有效率的管理生活

目前最想得知的就是如何在任務瑣碎、常常有訊息、工作時間變得零碎的狀況下,在零碎時間保持專注的高效率工作方法。

看的過程,陸陸續續將一些書中提到的技巧應用在生活和工作中,確實感到大腦被釋放許多,如果看完一本管理書能帶走一個觀點並應用在生活中的話,這本書就值得了。

本文分享幾個書中提到提升工作效率,並持續應用半年以上的技巧。有相同煩惱的你,歡迎參考看看唷。

工作中,有許多一直進來的資訊,如何有效的處理這些資訊,是一門學問。

2. 兩分鐘原則

如果事情能兩分鐘內能解決的話,那就直接做吧。

「當你正在處於專注狀態,好不容易進入心流了,這時,Teams 彈出了一則訊息,你會怎麼做?

A. 訊息要即時回覆,不然怕別人以為我不認真上班,中斷正在做的事吧,回!
B. 剛瞄到一眼內容了,不即時回也沒關係,繼續工作!

● 到底要不要馬上回訊息?

你是否曾有過相似的情境呢?因為要跟不同時區的同事一起工作的關係,主管鼓勵大家有問題就丟上討論區,不要自己悶著,盡快解決大家的阻礙。

在這樣鼓勵互相協助的風氣下,我也受到了很多幫助。有時候不預期別人會馬上回,但收到同事的即時回覆後,確實幫助我馬上進行下一步,很感謝即時回覆的同事。

隨著工作漸漸上手,也從一開始的得到協助者,漸漸成為提供協助者,能夠幫助別人很開心,也很喜歡這樣的風氣。然而,手上還是有自己的工作要做,當訊息越來越多,零碎會議越來越多,心流狀態漸漸成為很想珍惜的狀態,看著那些訊息,不禁想著到底要不要現在馬上回覆。

● 兩分鐘原則

這本書,提供了一種解決方案-兩分鐘原則,如果事情能兩分鐘內解決的話,就直接做吧。兩分鐘是個準則,也可以調整成適合自己的時間。

這個原則很簡單,也容易執行,所以我就想說好啊試試看吧。結果真的對我決定要不要回訊息這方面提供了舒緩。

訂兩分鐘的原因是,有些很快可以解決的事,如果把他放到一旁的待辦清單,等等再來做,等到要做的時候,可能反而還需要花更多心力去回想這件事在講什麼,然後決定要幹嘛,最後花了更多的時間。所以有了這個原則,如果事情很容易解決,那就別堆在待辦清單了,直接做吧!

● 預覽訊息的當下決定要不要回

實際在應用時,我的 Teams 通知是預設設定,有通知會跳出預覽訊息,因此我可以在不已讀狀態下大概看到內容是甚麼,如果只是那種我需要回「謝謝」、「有幫助到你太好了」,或是「回答類」的訊息,那種我可以大概查一下然後解決類的訊息,也就是不是那種一來一往的討論,這種我會馬上回。

● 番茄鐘工作法+兩分鐘原則

實踐兩分鐘原則後,有時候,因為也瞄到不是需要即時回覆的事,所以就想說等等再回。但過程中,心裏就會一直想著「有個訊息還沒回,有個訊息還沒回,有個訊息還沒回」,心流狀態還是被打亂了。

因此,把許久沒用的「番茄鐘工作法」拿回來使用了。看一眼番茄鐘剩幾分鐘,如果判斷到休息時間再回也沒問題的話,我就會放著,繼續我的工作。目前實踐下來,好像心裡有預期「我確實等一下什麼時候會做這件事」,這樣的話,更容易回到心流狀態,比較沒有那種「阿~有個訊息還沒回」這種心理狀態,因為我知道我什麼時候會回。

原本實踐的是番茄鐘工作法-25分鐘內只專心做那件事,其他事在5分鐘休息時間再做。現在算是綜合這兩者,像是如果有個訊息跳出來,只是那種確認訊息,只需要回覆個表示看到了的訊息,我會馬上做。

Pomofocus-簡便的網頁版番茄鐘計時器,無須註冊帳號即可使用唷。

題外話,有些人習慣 Hi Tiffany,等到我回了,又寒暄幾句,再開始正題,這種就不能偷看了。你是哪一派的傳訊息人物呢?一次講完,還是先打招呼呢?

3. 用「行動」記待辦事項

“衣服”

下班回家了,看著今天白天在待辦事項上面的記下的「衣服」,hmmm…,是洗衣服?買衣服?領送洗衣服?還是要幹嘛呢

● 用「行動」記待辦事項,越具體越好

Write down the very next physical action required to move the situation forward.”

現在待辦事項都用 Google Keep,有時候速速記下,等到回頭來看時,確實發生過上述的情況,所以看到這段話的時候非常心有戚戚焉。

因此試著用本書提供的寫下行為的方式來記待辦事項,而且越具體越好。最容易的檢查方法就是用動詞開頭,因為人總要去做什麼事情,所以才是待辦事項。

例如,「衣服」,寫為「洗衣服」;「機票」,寫為「查機票」,或訂機票,買機票,寫下真的是下一步的行為。

實際實行一陣子後,覺得很神奇,這樣一個微小改變記待辦事項的方法,確實讓我不需要再額外回想這個待辦事項在幹嘛。人的腦力有限,真心覺得要把精力花費在重要的事情上,這種瑣碎的小事,如果有一個很好的系統,讓我以最低的精力消耗,那真是太棒啦。

4. 從各路管道實踐到現在的管理方法

以前很喜歡寫手帳,後來延伸很喜歡一些看時間管理、生活管理等等的書籍,也陸陸續續嘗試了許多方法。發現經過多年,能持續到現在的方法,大多是在「方便」和「有效」中,達到一個完美的平衡。平衡這種事情很主觀,這邊就分享對我來說方便又有效的方法,給讀者參考看看囉。

  1. 兩分鐘原則(來源:《Getting Things Done》)
    兩分鐘內能處理的事就直接做吧。
  2. 待辦事項用「行動」記(來源:《Getting Things Done》)
    用動詞開頭記待辦清單。
  3. 番茄鐘工作法博客來
    專注 25 分鐘,休息 5 分鐘。每四輪後休息 15 分鐘。
  4. A6小本本(來源:YouTuber 薑餅資
    番茄鐘工作法的專注期間,想到什麼待辦事項或思緒就寫在記事本上。不怕忘記,就不怕佔用心神。
  5. Google Keep 記事本
    用清單功能列週一至週日,記待辦事項。很日常的事情也記,像是洗垃圾、倒垃圾、關冷氣。
    由於發生過準備出門的期間,想著出門順便倒個垃圾,結果出門後,想到「啊!忘記倒垃圾了!」,這種類似的事情發生個幾次後,覺得「記得倒垃圾」這種事情不該佔據我的腦袋,於是開啟了把瑣碎的待辦事項也記在清單上的習慣。
Google Keep 記事本對我來說在「方便」和「有效」達到良好的平衡。

5. 覺得不專心的時候我會這麼做

有時候,即使番茄鐘計時器按下去了,還是難以進入專注狀態。在這種情況下,我會試試以下這些方法:

  1. 戴上耳機,聽 Study Lofi(lofi hip hop radio),或歌手 IU 的 soft playlist
  2. 拿出空白筆記本,把腦中的思緒寫下來
  3. 把手機蓋著,螢幕朝下。再進階一點的話,放到視線以外,但震動感覺的到的地方

6. 結語

本書帶給我最大的收穫是:

  • 兩分鐘原則
    判斷哪些事情馬上做可能更有效率的準則
  • 用行動記待辦事項
    具體的方法是用動詞開頭

這兩個項目是讀完這本書半年後,還有一直在使用的。除了兩個原則之外,書中還提了許多處理接收資訊的方法,例如:

  • 在電子世界中善用新增資料夾的功能,如果 60 秒內想不到該放在哪個資料夾的話,就代表要創新的資料夾了
  • 感到很「阿雜」的時候,拿起紙筆寫下在你腦中的東西,然後理出非常具體的下一步(the very next physical action)
  • 面對洋洋灑灑的待辦清單時,用「做完這些行為會產生什麼結果」,作為安排事情優先順序的依據

如果看完一本管理書能帶走一個觀點並應用在生活中的話,這本書就值得了。如果看完這篇文章能帶給你什麼改變的話,那麼,寫這篇文章也值得啦。

  • 書名:《Getting Things Done: The Art of Stress-Free Productivity》
  • 中譯:《搞定!工作效率大師教你:事情再多照樣做好的搞定5步驟》
  • 作者:David Allen
  • 出版日:2015/03/17
  • Amazon 連結
  • 博客來連結

-2024.03.05。

想敲碗什麼樣的內容,或資訊有誤/欲補充的話,歡迎在下方留言讓我知道,不好意思公開的話,也歡迎在Google 表單留言唷 : )

--

--

Tiffany Chen
82年生的蒂芬妮

Graphics Software Engineer @ MD。白天是名軟體工程師,晚上偶爾寫寫 blog,2021年秋天跟著 DRT 搬至美國亞利桑那州居住,記錄AZ新鮮人的日常生活&軟體工程筆記。現居M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