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過就忘,資訊大爆炸時代學完還是記不起來?|建立個人知識庫從“有fu”開始

Tiff Lin
Tiff’s Cafe
Published in
Sep 25, 2022
https://tastecooking.com/what-is-pour-over-coffee/

”你說說看深烘焙和淺烘焙哪個要用低溫沖,哪個適合高溫?“

”深烘焙,低溫; 淺烘焙,高溫。“

”為什麼? 是什麼原理什麼原因?“

”痾… 因為高溫容易萃取出較多不好的物質,導致深烘焙沖出更多苦味。“

”那流速和研磨粗細度如何影響?“

”深烘焙顆粒要粗一點,流速要….“

”你這樣沒有fu啊! 聽起來像用背的。“

那到底,怎樣的理解程度才叫有fu? 要怎麼對新學習的事物建立起“fu“呢?

以前我總把有沒有fu歸因於個人造化,對一件事有興趣就自然容易有fu,而對沒fu的事物,再怎麼努力也強求不來。

“來,我們先想想,要去調整溫度、流速、顆粒大小這些是為什麼? 就是不要太多苦味嘛~ 接下來再去想 怎樣的溫度會造成苦味? 流速慢反應時間久,所以萃取出較多苦味;顆粒越細,接觸表面積高… 這就是我對這件事理解的”fu”,從苦味出發,再去回推。”

“以前讀書的時候,補習班老師都說 公式不用背,要有fu~ 所以後來我都要先建立fu,才能把東西記起來,我就是沒辦法死背。” 他說

原來,有fu 不只是一種虛無飄渺的“感覺”,不是用來判斷有沒有興趣的指標,而是一種對事物認知的解讀方式,對知識消化疏理過後所理解的邏輯。

原來,我過去的學習方式,大多只停留在“背”的階段,循著任何教材(課本講義、網路文章、公司文件內容等)所提供的資訊去理解記憶; 順著文中的邏輯,說A就A,說B就B,倒果為因的方式建構我的資訊系統。

難怪常常會有種:“我明明覺得已經理解了,也看過很多次了,卻總是記不起來,無法在不看著筆記的情況下,從腦袋裡把這些資訊輸出給其他人的問題,還把這問題歸因於”沒fu 沒興趣“,所以學不起來。“

那這種”fu”是怎麼建立的? (譬如)你從看完文章到建立一套自己的邏輯認知需要很長的過程嗎? 需要特別去思考過才會創造出這個連結嗎?

我想這就是看個人內建CPU的性能如何了,有些人天生智商比較高,有些人接受過不一樣的訓練或刺激,有些人看100本書就可以理解一個領域,有些人看了1000本可能還是沒fu,但沒辦法,這就是個體間的本質差異,如果我是後者,就學習坦接受,並且不要去跟前者比較!

那除了這種天生電腦系統版本的差異呢? 有什麼方法可以幫自己升級CPU? 培養可以更快抓到“fu”的能力?

# 多問WHY 反覆問 一直問

”為什麼要一直升息?“

”因為通貨膨脹(壓不下來),升息有助於將市場上過多的熱錢收回來。“

”為什麼會通貨膨脹?“

”烏俄戰爭,能源供不應求; 過去疫情期間,世界工廠的生產、物流等大亂; 無限QE……眾多因素促成了通貨膨脹。“

”所以根本應該解決烏俄戰爭、Covid疫情的問題?“

那顯然目前還是無解的。

(以上僅為簡化版的舉例,更多的背景和詳細政經局勢還是要參考更多資訊)

我以前是個不太會問為什麼的人(一個沒有好奇心的寶寶…),資訊來了就吸收、相信它、記起來。

真正感受到自己開始有問為什麼的能力,嚴格來說是在工作後。

公司在處理case、寫報告、訓練新工程師的過程,都蠻強調且重視這部分的,也是在工作和被訓練的工程中,我才對於問為什麼有點“fu”,也將之練習於生活中。

問WHY看似沒什麼,也老生常談了,對平常反應就很快的人,即使不特別“問”,在他閱讀、吸收的過程已轉化於無形。但對像我一樣的資訊速食者來說,卻不是如此,必須有意識地強迫自己自問自答,藉此一步步地釐清對資訊的理解程度、加深思考。

# 建立「面」狀的資料庫系統

有些資訊內容只看一兩遍確實很難有fu,可能你本身就不是這領域的人,或是日常生活中接觸不到、也不會特別聊。想想,在每天都有上百則推播通知、訂閱信、一個關鍵字搜出幾十百萬筆資料的時代,我們根本沒那麼多時間瀏覽、更別說有系統地消化、反思。這也是我最近意識到自己很大的一個問題,好像每天都看了幾篇文章、影音,聽了幾則podcast,但睡個覺醒來,昨天看過什麼都忘了😥。

如果想要培養容易產生”fu“的能力,應該針對同一個主題(領域)從點狀的資訊,延伸到線,再交集成面。一開始很多的“點“可能都還無法引起共鳴,有時候必須在不同時空下,有了不一樣的經驗體悟,或是又從另一處接觸到類似的概念,才會突然”啊哈“ 把先前讀過的串連起來。 舉例來說,我很常稍微看到一點想知道的資訊就止住:

“溫度如何影響手沖咖啡的味道?”

第一篇文章提到:中深焙適合低溫,淺焙適合高溫。

ok,我就認為我已經得到我想知道的了,不會再有好奇心去探究為什麼,或是看看其他文章有沒有別的說法、不同的手沖方式有不同差異?

好處當然是很有效率很省時間,但是這樣真的有學會、有建立起腦中的知識庫嗎?

Well~ 以我為例,顯然是沒有(但我相信還是有CPU性能比我好的人是只看一兩篇就建立起他完整的知識體系的🤔)。

總結來說,建立「面」狀的資料庫系統:

1. 需要長時間培養、練習,非做了立即見效

2 . 反覆接觸同一主題,把很多個點,連連串串成一個面

我也還在漫長的練習路上,如果你也有一樣的困擾,一起加油ㄅ~

--

--

Tiff Lin
Tiff’s Cafe

An americano makes a day. 心思被歐洲擁抱的90後理工女孩. 從學生時期到出社會,仍在不停尋找興趣、熱情、定位和人生煩惱的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