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 Intern Diary|德州儀器實習心得-Part2

Tiff Lin
Tiff’s Cafe
Published in
4 min readSep 21, 2019

結束了兩個月(心理煎熬)的實習生活,結束了第一次第一份工作。

回想當初一股腦兒地投了履歷,異常認真地準備了面試,又義無反顧地在老師百般“暗示”叫我自己要拿捏好的情形下,還是勇敢地選擇了跨出熟悉的校園圈,去嘗試去驗證那個曾令孩子們期待與嚮往的 大人的工作樣子。

反正我的成本不過是七八十年中的兩個月,何足去想那麼多。

在這不多不少兩個月中,

透過工作內容,看見自己適合與不適合什麼;

透過和partner的討論合作,對比出自己的能力與心力之差,近乎摧垮我原已微薄不堪的自信心;

透過種種的不喜歡和不舒服,不斷地質疑、反思自己、和他人傾訴、討論、feedback,然後又替自己脫去了一層皮,又多認識了自己一點。

儘管過程是那麼地煎熬甚是痛苦,兩個月慢的像工作了一整年,也不覺後悔。

在每次心力交瘁、焦慮懷疑時,就回去翻翻當初做這個決定、執行這個行動的初衷和期待吧! 像是一份對自己的承諾和責任的契約,提醒自己和勉勵自己,還不是時候放棄。

“ 實習初衷/期待與期望

  1. 了解“工作”(業界)在做什麼?→ 該繼續讀還是出來工作?
  2. 想看看自己在職場上有哪些價值(建立信心?!)、還不夠什麼?
  3. 想了解學校所學和實際業界作業的落差,還需加強什麼? 不足什麼?
  4. 建立人脈
  5. 找到自己喜歡什麼的一種嘗試與過程 ”

鉅亨網執行長洪小玲在一篇文章中提到:「了解自己」可以幫助你做出更好的職涯選擇。例如,有些人依據「出路好不好」來找工作,但是職場成功與成就「動機」息息相關,如果不是熱情所在,就不會想要挑戰,當然也無法有出色的表現。如此一來,就算「這個領域再有前景,你也不會成為其中的佼佼者。」”

當時面臨工作瓶頸的我讀到這段話時,瞬間有種如夢初醒,被道盡心聲的感覺,備受鼓勵也多了要更認真去找尋自己的熱情所在的動力。

曾經的我也以為:反正我沒什麼特別的興趣和非追求不可的工作,應該是那種只要被賦予了任務就會拼命努力達成,做好做滿的人。在找到自己喜歡做什麼之前,何不就穩穩地跟隨著”好出路“走?

直到做了這份工作,才發現原來自己並非真如自己所想的那樣,其實很多事沒有真正去經歷去走一遭,自己都不夠認識自己呢!

在這兩個月的工作中,如實地體悟也體驗了 “如果不是熱情所在,就不會想要挑戰,當然也無法有出色的表現。如此一來,就算「這個領域再有前景,你也不會成為其中的佼佼者。」”

面對一個我不這麼認同的專案內容,無法理解其中的重要與重大,執行時只會不斷的質疑它、反駁它,一點也無法對它提出有建設性的思考和解決問題的方法。腦袋如年久失修的機器,轉起來還會唧唧作響,常常做報告、整理資料到三四點,身心都煎熬,全是因為腦袋轉不起來呀。

雖然在EM-PQE這個職位,較少技術上、知識上的進步和收穫,但以整個實習過程來說,最大的反饋是逼自己不斷的去思考:”我喜歡這樣的工作嗎?這工作適不適合我? 我該是什麼樣子? 我喜歡什麼樣子?我想成為什麼樣子?“

此外,也因為這份特殊的工作內容(其實現在想想覺得蠻幸運的,應該很少人(尤其理工科系的學生)有機會接觸這樣的工作內容呢!),我看到了真正在一間公司裡需要被解決的問題是這麼多元這麼detail,更看清了過去十幾年學校所學的知識有99%都不會直接地和工作有關(當然囉,因科系及工作而異~)。能否在這個工作中生存下來,甚至更上一層,完全取決於對這份工作的熱情、態度和責任心。

也感謝這個意料之外的工作機會,讓我嘗試了自己不擅長的事務,對我來說是個大挑戰也是大收穫!

以下小小分享對於”上班”這件事的體會(和“當學生”最大的不同XD):

  1. 每天都很期待“下班”及“星期五”的到來
  2. 星期日恐慌症 (如果居住地和上班地不ㄧ樣,應該會更嚴重呵呵~)
  3. 很敢花錢
  4. 沒有人(很少)會給你鼓勵、正面讚美,必須自己認同自己,給自己成就感。

當別人睜著大眼驚訝的問:“哇~你居然敢去實習喔?”

心裡反而更踏實了呢!

PS. 以上心路歷程似乎被形容的很可怕(?!),但絕對不是公司的問題XD 多是個人(年紀到了?!)心理因素造成,所以下次要好好寫篇關於德儀本身的客觀評論來幫他平反一下~

--

--

Tiff Lin
Tiff’s Cafe

An americano makes a day. 心思被歐洲擁抱的90後理工女孩. 從學生時期到出社會,仍在不停尋找興趣、熱情、定位和人生煩惱的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