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 Intern Diary|德州儀器實習心得-Part3

Tiff Lin
Tiff’s Cafe
Published in
4 min readSep 28, 2019

回頭看了一遍前兩part的實習心得,大致都是記錄些好像只有自己懂的內心世界,因此決定客觀地寫點大家比較會想知道的內容,像是外商公司文化? 外商和本土公司的差異?等等,就以此篇作為2019德儀(以下簡稱TI)實習的句點囉~

  1. 外商給的假有比較多嗎?

A: Yes。 以TI 來說,第一年13天特休+2天彈性休假,第三四年以後14~15天; 本土公司第一年7天,第二年8天,以此類推。不過主要還是依各公司規定為主,並非單純的二分法。

2. 薪水的差異!?

A: 相同產業相比,外商的“月薪”大多都比local 公司來得高。但這邊也給大家一個觀念:其實我們應該關注的是“年薪”而非“月薪“。很多公司雖然月薪看似不高或普普,但其實內部常常會有績效獎金、年終、bonus、配股等等 “基本薪資”之外的收入,累積起來也是很可觀的。尤其一些中小企業可能會有更多這些機會,而這些“隱藏薪資”絕對都是你在進入公司前不會知道的,若只以人力銀行上顯示的工作待遇來衡量,恐怕會錯過許多不錯的機會與公司。相信這應該是很多新鮮人一開始在選擇公司、比較薪資時很容易陷入的陷阱與迷思。

3. 大公司(不限於外商)需要有完善的體制與流程來管理上千上萬員工,甚至還有很多跨國往來及合作、資源共享,因此會有很多自己內部的系統,像是email、打電話、薪資管理、線上課程等等,一開始蠻需要花點時間熟悉操作的。

4. 英文為主:基本上很多介面、教材、書信往來都是英文,不過每週的部門meeting報告還是中文(畢竟講求效率嘛~)。另外要說的是,外商公司會有很多的“縮寫”名稱,以TI來說,內部網站上還有一個欄位是可以查簡寫的XD 簡直像在背單字~ 但背到最後其實連他原本代表什麼都忘了,大家會很自然地使用那些縮寫作為互通的語言。不過對新進人員來說當然就會比較吃力,需要在短時間內讓自己上手、記下來。

5. 外商文化(以在德儀的觀察為例,不過也有聽說其他外商公司也如此):

(1) 階級關係:雖為大公司,但不太有上下級的感覺,彼此間都是以英文名字稱呼,對比local 公司,可能都以“稱謂” (例:“經理好!” “副總好!”)來招呼,比較會給人不易親近、有所區隔的感覺。 但在德儀兩個月中,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連廠長(德儀在台灣最高的職位)也會很友善的和實習生打招呼、和大家一起打球,甚至每天中午會主動在員工餐廳找不同桌、不同部門的人一起用餐,給人很舒服很像爸爸的感覺:)

(2) 有能力者至上:能力勝過一切!在TI,不會有某個職位一定要待滿幾年才能往上升的問題,只要夠有能力、被看見,就能被promote,因此也常有“下屬變上司”的情況。我認為這某種程度上是一種良性壓力與競爭,畢竟上位者也不希望被下面的人“超越”,因此升上去後也會盡量維持良好的工作態度與表現,而不會有尸位素餐之嫌。這點在德儀如實體現,很多部門的區域經理或是一些小主管年紀都頗輕的呢! 反之,聽說一些local 公司,儘管能力好表現佳,但因為上面的人還卡著,因此無法往上升,必須連動的升官。我想這也是容易造成所謂“派系”的原因之一吧~

(3) 只看貢獻,不看年資:如副標,外商公司很看重一個員工對公司是否有實質的貢獻,是否真有其價值。因此到了一定的年紀(40、50歲左右),如果職位一直沒有往上升(沒有進步),公司可能會好好檢視這位員工是否有存留的必要,而不會說,看在你為公司奮鬥了一二十年的情面上就繼續留用。也難怪我在德儀鮮少看到年紀大的員工~

6. 準時上下班,完全不用加班?

千萬不要有這樣的迷思啊~ 我認為這跟公司本身的業務、產業別較有關,別以為外商公司就一定都不用加班。我想各行各業都有辛苦、痛苦的地方,端看自己適不適合、喜不喜歡、願不願意去承受或忍受罷了。

德州儀器在台灣以封測廠為主,雖然在半導體產業鏈來說是利潤較低的下游,但我想這間公司必有其吸引人之處,有很多人都是直接從實習生或是第一份工作就在德儀,一路做了四五年,甚至十幾年二十年。 即便我個人是抱持著想多方嘗試的態度,但我也在想會不會下一家試完之後就發現德儀的企業文化真的很舒服XD

好的~ 以上就是我所經歷、所聽聞有關外商公司文化、制度的分享與紀錄,有想到什麼會再陸續更新。如果你跟我一樣對外商公司有所憧憬、好奇,想知道更多,歡迎留言告訴我,也讓我有機會再讓此篇分享更為完整:)

--

--

Tiff Lin
Tiff’s Cafe

An americano makes a day. 心思被歐洲擁抱的90後理工女孩. 從學生時期到出社會,仍在不停尋找興趣、熱情、定位和人生煩惱的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