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s diary #燃燒焦慮

Tiff Lin
Tiff’s Cafe
Published in
4 min readJun 28, 2020

每次想提筆(好啦是打字)記錄心情寫寫部落格但又發現其實就是一些心境上的陳腔濫調。根本問題沒解決(雖然也不是短時間內能處理的),同樣的焦慮或不安三兩天後會再被拍打上岸。

為什麼不記錄些快樂的事呢?

或許因為快樂的事總被視為當然,無需註記; 或許因為快樂的事太稀有,以至於只能很用力的全心的去享受當下而無心思考文字與描述。

雖然有時候也會厭膩過多焦慮和悲傷的紀錄,

但,這不就是我研究所生涯的故事嗎?這不就是我人生的一部分嗎?

想著想著,又說服自己了。

研究所這兩年來,知識技術能力上沒啥大長進,倒是對心理層面的自我認知鑽研了不少。然而這樣的自我認識過程,時而更清晰,時而更模糊,就這樣杵在一團曖昧的迷霧中。

以前,我對自己的未來想像是 職場女強人。每天握著星巴克走入辦公室的樣子(雖然現在比較喜歡Cama…..); 開會時頭頭是道下指令分配工作的樣子; 儘管矮不隆冬還是能穿著西裝外套和高跟鞋的幹練模樣。

那時候對未來的想像,是晴朗,是自信。

如今,發現自己沒那麼愛社交、愛挑戰、愛嘗試新事物,還習慣了安穩地規律地過著十分受控的生活模式?!

不同時空的自我、目標、夢想、期許,被剪成了無數碎片,又在同一個時空中散落開來,灑了滿地。看著零碎不堪的自己,無從撿起,更不知如何歸類,如何拼湊。

坐這山,望那山。隨著年歲和經歷,連自己都知覺到自己的改變,然而現在的我,真的是我喜歡的樣子嗎?

看著過去的自己,心還留在那裡,人卻已回不去。不願接受現在的樣子,留戀著過去的自己,曖昧不明的自我認知,在潛意識裡拉扯,牽動著虎視眈眈的焦慮與不安。

更多的是,對自己的沒自信和不喜歡。

減肥的時候,覺得一個月很漫長,常常ㄍㄧㄥ了一兩個禮拜的好習慣過了一個假日又打回原形。

現在,一個月用光速在過,好像上禮拜才定下六月底前要達成的目標,睡個覺醒來,已經到了六月底,而目標還在那裡。

最不能習慣的,莫過於長大後的現實世界,不再是線性的。

至少對我來說,十八歲以前的生活,大致是付出多少努力就有多少回報的線性成長。考卷上的紅色數字是我認真解題後的掌聲(雖然歷史和數學總是賞我兩巴掌); 計劃本上的打勾完成是我建立成就感的重要儀式。

而現在,掌聲和成就像是海拔三千的稀薄空氣,越是用力 越是無力。

這個階段的我,像跌了一跤,一腳卡進石縫中。不停的掙扎著,掙久了 累了,就趴下來 喘口氣,休息完了,繼續出力繼續掙扎,左晃晃右轉轉,費力地想趕快挪動身邊大石,抽出快殘了的腿。 久了 又累了,再趴,再喘⋯週而復始的用力、休息、燃起鬥志、又再度絕望,始終卡著,脫不了身。

越來越多的書籍在說明現代人的焦慮心態,為負面情緒平反,強調這些負能量的重要、如何藉此讓自己更進步。

但悶著我的是,有了燃料卻無法燃燒,上了鍊油卻無法前進。最討厭的是,明明知道卻使不上力、無法改變自己的自己。

任憑這些焦慮燃料在空燒,點燃不了我的鬥志,絲毫沒有意義……。

習慣,可以是安於穩定的庇護所,也可以是沉淪與放棄的藉口。 目前,大概是前者。 雖然我的焦慮還在空燒,但已經不會在損害引擎,

願 時間

能盡快讓這火把,

燎原。

@貳參咖啡 23 Coffee Roasters

--

--

Tiff Lin
Tiff’s Cafe

An americano makes a day. 心思被歐洲擁抱的90後理工女孩. 從學生時期到出社會,仍在不停尋找興趣、熱情、定位和人生煩惱的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