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人變成草莓族,是科技惹的禍

陳廷鴻
陳廷:搞內容服務的生意人
5 min readJan 14, 2017

根據維基百科,草莓族的定義如下

抗壓性低、受挫性低、忠誠度低、服從性低、穩定度低、空有學歷但實際能力不足、重視物質與享樂、個人權益優先於群體權益

我想從科技發展角度,去理解為什麼草莓族會出現。老樣子,先講結論:

年輕人變成草莓族,是群體認知差異造成。而群體認知差異的部分原因是科技發展。

為什麼是科技的錯?

福特汽車的未來學家 Sheryl Connelly 曾在一場演講中,用人類依出生時間分成 XYZ 世代,並描述每個世代的購車喜好。

1965-1980 年出生的人是「X 世代」。1981-2000 年則為「Y 世代」。2000 年後則是「Z 世代」。

不同世代由於社會氛圍不同,而群體認知不同。例如台灣 X 世代的社會背景是戒嚴、經濟奇蹟與民主化。而 Y 世代則歷經電腦普及、網路泡沫與政黨輪替。至於 Z 世代則活著網路普及、智慧手機、社群媒體的社會中。

例如我出生於 1987 年,根本無法想像戒嚴時代的生活。這要我如何理解「不要亂說話」的社會氛圍。反過來說,上一代人也無法理解為啥小孩很愛滑手機,傷自己眼睛。

而科技發展越來越快,造成群體認知破碎也越來越快。人類根本追不上了。

科技,都是你的錯!

我選擇四種科技載體,來分析科技與群體認知的關係,分別為汽車、飛機、電腦網路與行動網路。因為這四種科技改變了人類與環境或社會之間的關係。

汽車,擴展人類對環境的認知

汽車讓人類獲得「在陸地快速移動」的能力,並擴展了人類與周圍環境的認知。人類第一次有能力快速了解陸地環境。這讓人們更願意冒險。

世界第一台汽車是在 1886 年德國出現。而汽車普及全球則是 1950 年代以後的事了。汽車普及花了約 70 年,大約是人類一世代的壽命了。

飛機,連結全球人類

萊特兄弟在 1903 年發明了飛機。而飛機普及則在世界第二次大戰(1939-1945 年)後才開始。戰爭意外的為人類帶來一些些好處(?)。

飛機普及化花了至少 50 年

而飛機提供人類「快速跨海移動的能力」,各國人們都能自由往來。國際交流頻繁。飛機讓不同民族之間交流也更容易,物品運輸速度也更快。

飛機讓一卡皮箱打天下的時代來臨。而人們相信只要憑藉個人努力,就能掌握自己的未來。

電腦與網路,大幅提高人類交流速度

電腦發明於 1946年,約花了 30 年才開始普及。而網路從 1974 年發明以來,約在 1995 年開始普及。電腦與網路普及,讓人類能自由分享資訊,並快速找到資訊。人們逐漸習慣「我要,就能立刻拿到」的感覺。

而且網路還能讓人類快速找到同好。例如:一位喜歡拍逐格動畫的高中生,可能在學校根本找不到同好。但他在網路上卻能輕鬆找到夥伴,還可能是一堆人崇拜的大神。

而這普及過程約 30 年

行動網路,讓人類隨時隨地都能交流

從蘋果發明 iPhone 以來,只花了短短 5 年,就讓已開發國家一半人口都改拿智慧手機。人類獲得「隨時都能交流與獲取資訊」的能力。

而社群媒體更讓人們自由且快速的交流,並改變人類社交模式。兩個朋友面對面吃飯,但還是各自滑各自手機。

社群媒體除了讓每個人輕鬆刷存在感與找到群體歸屬感,也加深了群體之間的隔閡。因為社群媒體有「封鎖」功能。我不愛你,就封鎖你。

因為周圍都是認同自己的人,再也沒有意見不同的人出現,也不會有挫折感。而「我」受到大家關注,因此自我意識膨脹。這也是為什麼年輕人容易把自我利益放在群體之前。

科技普及時間越來越短,社會群體認知也跟著變化

重點來了。為何群體認知破碎化

科技提高了人類移動與資訊傳遞的速度,也造成每個世代對於時間與空間感受不同。例如沒有飛機之前,人類到日本可能要搭船一個月。這也是為什麼年輕世代會比較沒有耐心。

(以上這段論述感謝陳威志提供)

而人類習慣從自身經驗出發,去理解這個世界。例如:當你看到一個陌生人,腦子會嘗試用自己熟悉的面孔去記憶。只是每個人的經驗不同,因此認知也會有所差異。

因此,要上一代人們理解年輕人思維,非常困難。這違背人類認知的模式。反過來也是,年輕人也很難理解上一代的思考模式。

另外,社群媒體讓人們輕鬆就能移除掉意見不同的言論,減少不同群體的交流,因此認知隔閡加深。

以下是小孩子玩黑白螢幕 GameBoy 的反應。你可觀察到他們是以自身經驗去理解未知事務。

對了,希望你知道什麼是 GameBoy...

同樣的,現在二十幾歲年輕人根本沒寫過信,都用電話聯絡朋友。而他們進入職場後,就必須「立刻」適應 email 內的長篇文字。

而這落差,就是草莓族的由來。例如中年人常常驚訝職場新鮮人的寫作能力怎麼這麼爛。空有學歷,卻沒有實際能力。

「你怎麼連寫好一封 email 都不會?」

年輕人並非「失去」了寫作能力,而是從出生後就沒機會練習寫信。

而現在十歲小孩則從小就用 LINE 傳訊息,而且都是短句子或表情符號。我也無法想像他們進入職場的樣子。

「科技持續發展是好事,但發展太快就不一定是好事了。」

科技快速發展,加速不同世代的群體認知差異。例如以前是 50 年算一個世代,而現在可能每 5 年就會產生新的群體認知,塑造出新世代。

例如五年前我讀研究所時,大家都玩 PTT。但近期有些大學生開始用 Dcard。而我完全不知道什麼是 Dcard。只是短短五年時間,我卻好像已經被年輕世代遠遠甩掉。

相信未來科技還會更快速變化,群體認知破碎速度還會持續提高。而草莓族的「軟爛程度」可能也會更誇張。

坐穩了。喔耶!

--

--

陳廷鴻
陳廷:搞內容服務的生意人

一位搞學習的學習者。PressPlay Academy 營運長兼雜工。曾扮演阿里巴巴知識付費運營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