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sPlay Academy 從來就不是一家「線上學習」公司

現在不是,未來也不是。

寫這篇原因是,我會參與每位 PressPlay Academy(以下簡稱 PPA)新夥伴面試流程,並分享 PPA 想解決的問題與理念。我希望夥伴工作狀態是理解或認同 PPA 理念,而不是『不認同理念與團隊,每天上班都要戴面具假裝認同。』。

這也太累了。

一次次面對面分享後,我希望寫下這篇文章吸引認同這理念的夥伴,也可協助候選人提早理解公司。或許,候選人看完認為 PPA 理念是垃圾也沒關係。這篇文也節省了候選人時間。

Photo by Matt Botsford on Unsplash

老樣子,結論先走:

PPA 追求極致學習體驗。線上只是管道之一,不是學習全貌。

想解決啥問題?

眼前問題學習體驗破碎

我以自己一天學習狀態當例子,如下圖

我的學習行為橫跨不同裝置與內容形式。

我根據各種生活場景與需求去找尋適合的內容形式與工具,例如:移動中用手機聽 Podcast、辦公室用筆電圖文或影音,或坐在家裡沙發看書。

丟一位夥伴先前的學習行為。

  1. 他在科技媒體科技島讀的網站訂閱服務
  2. 追蹤作者周欽華的 Facebook 與科技島讀的粉絲團
  3. 在 Gmail 閱讀科技島讀的文章
  4. 在 Spotify 收聽科技島讀的 Podcast
  5. 在會員專屬的 Slack 群組參與討論。

使用者想跟一位前輩學習,卻必須用一堆產品才能達成目標。使用者切換工具時,浪費時間且磨耗專注力。

PPA 覺得奇怪的是

為什麼在學習場景,使用者必須配合工具,而不是工具配合使用者?

學習的主角,是使用者。PPA 想讓使用者專注在學習本身,而不是在眾多工具中拼裝自己的學習模式。

除了眼前,我們還想探索未來

關於未來的學習型態,我們丟給自己的命題是

丟掉所有限制,使用者最自在與高效率的學習方式是什麼?

如果網路永遠速度極高且穩定呢?虛擬實境技術成為日常呢?數據怎協助使用者掌握學習進度?拋開經濟效益呢?

我們相信每一位使用者有多元學習需求,而且會隨著生命階段持續變化。一位新鮮人可能需要自我定位、職場能力,而一位剛成家的使用者則可能變成投資理財、家庭風險與親子教養等需求。

我們也相信每一位使用者學習模式都不一樣。這些差異來自於個人學習習慣與生活型態。一位每天騎機車通勤的英文學習者,可能需要 podcast 騎車中協助練習發音與記憶單字。

PPA 想服務這些人。我們希望打造一個貼合每一位使用者學習習慣與生活型態的產品,提供極致體驗與高效率的學習服務。

在「打造貼合每一位使用者學習模式的產品」理念下,PPA 必須提供各種學習主題、形式與功能。線上只是管道之一,不會限制我們對學習體驗的想像。

未來你可能看到路邊多了一家 PPA 書店,或者在小巨蛋舉辦一場論壇。

我知道 PPA 離理想還很遠,但我們會一步步前進。

--

--

陳廷鴻
陳廷:搞內容服務的生意人

一位搞學習的學習者。PressPlay Academy 營運長兼雜工。曾扮演阿里巴巴知識付費運營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