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學校跳出新精神:淺談舞風之間的性別迷思

Timing
Timingdance
Published in
10 min readJun 9, 2018

撰稿:林麗珊/ 高靖雯/ 蔡明軒

核稿編輯:林麗珊

街舞發展至今都我們對於舞風常常會有許多既定的印象,跳 Popping、跳 Breaking 就是要很陽剛、很有力,這種既定印象其實就像對於不同的職業,我們也會因為社會價值觀,而有不同的刻板印象一樣。

比如對護理師的印象,大都是溫柔具有母性照顧形象的女性、貨車司機的形象是深具陽剛氣息的粗獷男性等等。因為社會期待或社會主流價值的影響,我們會傾向認為哪一些人適合從事什麼職業,哪一些人適合跳什麼樣的舞風,然而這樣粗略的劃分方法卻隨著街舞文化普及漸漸不再適用。

街舞圈有一群女舞者,並不在乎舞風之間的框架,真正按照自己的喜好、在跳舞的路上擁有不同追求。當這些女舞者的生理性別、外在形象與他們所選擇舞風的氣質相去甚遠的時候,我們是如何認知這樣的女舞者?同種舞風之間人們又是如何看待這樣一群與自己不同性別的夥伴?而這些女舞者自身對於自己所處的位置又有什麼特別的感觸呢?

這次 Timing 邀請來自 Mask 的小虎, IP Lockers 中的五位女 Locker :鮮鮮、靜妹、溫馨、小蔣、茹花,今年台大盃新星 Greed Island 的女 Popper 育綺,還有以 Power move 聞名的 Breaking 團體 Reformerz 的 B-Girl Kiwi 來聊聊。她們在跳舞的過程中,選擇走了一條比較少人走的路,但這一路上的風景與關卡,反而讓她們身體力行實踐自己突破舞風框架與限制的各種可能,也能夠在跳舞上找到屬於自己的模樣。

性別?個性?選擇自己喜歡的就對了

Hip Hop 、 Breaking 、 Locking 、 Popping ,這些沒有被歸類在所謂的" Girl style "裡的舞風,在過去發展的過程中女性角色長期缺席,加上基礎的力量要求、動作型態、文化演進等等因素,常常被視為是陽剛氣質比較濃厚的舞種,結構上來說男舞者的數量也多於女舞者。

身處在眾多異性團體的小虎和 IP 女 Locker 們不約而同地表示,其實「性別」並不是最主要影響跳舞的因素,「個性」才是。想跳什麼就跳什麼,選擇自己喜歡的,不需要因為自己的性別而為自己設限。科班出身、跳 Locking 有非常強烈個人特色的靜妹表示:

「重要的是知道自己優勢,用優勢去跳舞,掩飾你的缺點的同時,也會找到方法解決自己的缺點。」

因為不想輸給別人的「好勝心」,加上喜歡 Breaking 競爭的氛圍,年僅 18 歲的 Bgirl Kiwi 舞齡已經有 3 年。 Kiwi 是台灣極少數以 Power Move 為主要風格的女孩,正值展翅的年紀,對於舞蹈的觀念格外純粹,「我就是想要學會這個招,如果別人會,我也想要會。」略帶稚氣的臉龐有著超出年齡的堅定。 Breaking 的訓練是極為嚴苛而艱苦, Kiwi 表示在練「拋」的時常感受到非常大的挫折,常常自己一個人練到哭;但是她一包衛生紙拿著,擦乾眼淚,又馬上再投入訓練。

小虎在訪談中提到自己是相當害羞的人,曾經接觸過多種舞風的她,最終還是喜歡 Hip Hop 內斂的風格而選擇了它。由於自己身形較小,小虎在練習排舞時會為了要將動作練習到和男生一樣大的幅度特別下功夫,像是要團裡最高大的阿翔站在自己旁邊,逼迫自己動作練得和他一樣大。小黑也時常排一些高難度動作,像是 Breaking 的地板、膝旋、風車等,但是小虎也不會因困難而退縮,覺得其他團員做得到,自己也可以。「就是想要逼迫自己做到最好。」小虎說道。

在訪談過程中,這幾位女舞者們分別和我們分享了一些喜歡並且想要持續在所選的舞風中耕耘的原因,有的是因為比賽名次的鼓勵,又或者是喜歡挑戰自我極限的勇氣,然而串連在這之中的,都是一股對於跳舞的熱愛;是這一份愛,讓她們不顧一切地走下去。

從「磨練基礎」到「展現自我」

在這些 Old School 的舞風當中,常常有固定的基礎訓練方式與身體素質的要求,在男舞者遠多於女舞者的舞風中,這些女舞者是如何突破不同的身體限制,來走過訓練基礎的過程?

女舞者們都認為,男女在先天的肌肉上並沒有太大的差異,學會一個動作主要仍是靠後天練習。育綺分享到剛開始練 Popping 時震點很小,於是開始思考是否男女生的先天肌肉差異的關係。在思考過後,育綺認為 Popping 的震點有沒有出來、或是精不精準,其實跟後天練習比較有關係。 IP Lockers 在 HHI 訓練體能期間,囂張對於所有團員都一視同仁,執行同一套方式,而過程中也發生了一件趣事:在跑步時,「男生跑到一半就會不見」鮮鮮一說完,女 locker 們都不約而同笑出聲。小蔣也說:「反而女生更有耐力!」

對於各種極限動作、訓練方式其實不分男女都可以做得到, Kiwi 分享了一些心得,在訓練體能做倒立和鞍馬的來回訓練時,有時候因為自己肌力不足而無法負荷訓練強度,但她知道並不能為自己找藉口,肌力不足的解決之道,就是強化自己。除了是讓自己進步,這也是在由老師和學生組成的 Reformerz 中回饋給老師、哥哥們平時照顧的方式。

當談到 Battle 場上較少女生比賽的現象時,鮮鮮說:「可能是不是跳記好的舞會緊張吧!但是這個問我們比較不準,因為我們的個性比較像『你們不做那我們來做!』」很直白簡潔的想法,卻也是 IP 女 locker 們的初衷,她們各個跳出了鮮明的自我風格,也成了 Battle 場上的熟面孔。

比起練舞、練基礎,靜妹特別提到自己比較常練的是體能,因為要對於自己的身體非常了解,了解每一寸肌肉,才能夠妥善運用他們並跳出自己想要的樣子,也能讓自己的舞蹈有更多組成的可能性。因此在想要表現自己之前,我們需要的其實是更加去了解自己,這也是除了增強體力之外練習體能的另一個重要性。

Kiwi 說到雖然自己個性害羞,但是好勝心激發她努力一次比一次更好,從一開始在場上格外緊張,想逃跑回家,到漸漸地能夠思考、要求自己做出更多技巧性的動作。「我就是想成為全台灣最強的 B-Girl !」在說這段話的時候, Kiwi 眼睛一亮,可以強烈地受到這樣的光芒就是熱忱和夢想。

堅持總是最不容易的一件事,在資訊爆炸的現在,街舞的資訊流通得更快,舞者之間有許多對街舞不同的觀念、也出現了許多不同流派, Battle 場上參賽者們漸漸也有了屬於自己的時代不同的風格。小虎非常樂見街舞的多元發展,但是也想提醒年輕的舞者們不要忘記去了解這些風格的文化、歷史背景,不是只為了尋求表面看起來光鮮亮麗的速成文化。

Kiwi 也表示「有些女生以為自己在地上滾就是會跳 Breaking ,但你看她連倒立的手都在抖了。」基本功的訓練是絕對不可或缺的, Kiwi 還俏皮地以大人的口吻說:「路還很長,要慢慢走啊!」

身邊的人,就是前進的最佳動力

身邊的人的反饋也會影響喜歡跳舞的心情。像是鮮鮮特別喜歡 Locking 這個風格是因為時常感受到互相分享的感覺。即便覺得自己跳得不好,旁人還是會給予很大的鼓勵和肯定。

小虎則非常喜歡 Mask 自由自在的跳舞氛圍。在 Mask 跳舞是非常自然的,平時不會特別說好要 Cypher ,感覺對了,就會去找另一個人玩,自然而然大家就會聚在一起跳了起來。一群人跳舞遠比一個人跳舞有趣。當有越多的社群建立,就會吸引更多人加入。

育綺就提到了雪球老師曾創立一個 Popping 群組,讓女 Popper 藉由 Cypher 的方式互相學習。育綺認為藉由這種方式,讓一些個性害羞的女生可以放開自己,不會因為大部分都是男生的 Popping 環境下而感受到壓力。但她也提到,其實重點是找到適合自己的夥伴。不是一定要和男生劃清界線自己組成一個女性社群,或想要取代男性成為大宗,只要找到合適的夥伴,不分性別,都是鼓勵一個人進步、繼續喜歡跳舞的動力。

「別人能做到,我也可以做到」

當然男性佔多數的舞風也不乏出色的女舞者,這些舞者也時常是鼓勵人不斷向前的動力。

像是 Kiwi 在心裡一直默默地把和自己同年齡的女孩 — 紫含當作目標。紫含是比 Kiwi 早成為團內一軍的女生。「她是我知道的台灣 B-Girl 的創舉」Kiwi 一邊回憶,一邊忍不住佩服地感嘆「太多 B-Girl 的東西都是她第一個做的!」因為紫含學得快,有一顆好勝心的 Kiwi ,時常默默地在心中把紫含當作競爭對象。雖然當時一起成長、互相競爭的紫含也因為學業關係沒有跳舞了,Kiwi 仍然將她視為自己前進的動力。

同樣地,育綺心中也有一個精神指標:政大的學姊 — 杜宜芳。育綺大學剛剛開始學 Popping 時,就是因為知道政大有一個跳 Popping 的學姊非常厲害而被鼓勵,讓她大嘆:「女生也可以跳 Popping 跳成這樣!」

「藝術是不分性別的」

對靜妹而言,她認為在表演藝術的領域中「男生沒有優勢,女生也沒有優勢。」 IP Lockers 蒙面的意義,就是要讓大家知道,每一個人都能夠決定要如何詮釋舞蹈,而不是看他的臉,決定他應該怎麼跳,重點是取決於自己怎麼抉擇。幾位受訪者提到, Old School 舞風像是 Locking 和 Popping 的環境中雖然男生佔多數,不過女生因此更容易被看見。但是這就代表女生相較之下比較有優勢嗎?

你外表就跟人家長得不一樣了,站出去一定會被看見。」對育綺而言,被關注是一件好事,但被關注的同時也會形成比別人多的壓力,會想要表現得更好。小虎也曾因為身形較小,時常被排在隊形中央的關係而有類似的經驗。「當觀眾目光都擺在你身上,卻沒有表現得比別人突出時,就會形成一股巨大的壓力。」

每一種人跳舞就是不一樣

在這種壓力下,她們也有「男生和女生跳舞,站出來就是不一樣,你們跳一樣的動作,但因為身體的形狀和結構長得不同,看起來就是不同。」育綺表示「在基礎學的像到一個程度後,你很容易就會有自己的樣子。」Kiwi 曾經提到剛學舞的迷惘時期「一開始會覺得女生不知道能做到什麼地步?」

這也是舞風學習的過程中很大的難題,因為在這些歷史比較悠久的 Old School 舞風發展的脈絡中,女性角色長期的缺席,導致學習這樣舞風的女孩擁有比較少資源,以及可以借鏡的對象。值得慶幸的是,越來越多女生看到自身的可能與潛力,也更願意去反抗、去挑戰很多突破限制的框架,每一位受訪的女舞者,都用她們的故事證明了女生可以走到多麼精彩的地步。

在鼓勵女性、鼓勵所有人跨出性別、舞風、舞齡等各種框架的同時,我們也該捫心自問現在的環境是不是足夠友善,能夠讓每個人不需要擔心大多數的眼光,去探詢自己內心的渴望。如果我們不再以會不會跳「廣義的Girl Style」粗略的劃分所有街舞圈中的女舞者,回歸到街舞最純粹的快樂,欣賞不一樣,尊重不同的身體,在每個自己喜歡的舞風的基礎上,去發展自己喜歡的樣子,每一個獨特個體零星丟入大環境中,星星點點的火花會讓整個文化內涵的創作動能燃燒的更加強烈,有朝一日也才能夠迸發出更大的能量,讓星火得以燎原。

核稿編輯:林麗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