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筆記 03/13]媒體的壟斷 | 直播的睡眠經濟 | 從 Outdoor Voices 看 D2C 的困境

黃耀霆
Tim’s reading digest
6 min readMar 13, 2020

[1] Why the Success of The New York Times May Be Bad News for Journalism — The New York Times

這篇文章是在 Buzzfeed 擔任八年總編輯,從零開始打造 Buzzfeed News 的 Ben Smith,跳槽到紐約時報擔任新媒體專欄主筆後第一篇文章,討論為什麼紐約時報一支獨秀對整個新聞業不好。近年來科技業為人詬病的「大者恆大、贏者通吃」的現象竟同樣也出現在新聞業,沒人想過紐約時報會獨大並開始吞噬新聞同業。

Ben Smith 在文中的重點:

  • 目前紐約時報的數位訂戶(500 多萬)比華盛頓郵報、華爾街日報和 Gannett 集團旗下 250 多份報紙加總起來還要多。這也讓紐時的股價來到 2014 年的三倍之多
  • 轉型後的紐時不在只偏重嚴肅的政治新聞,同時也有深度的科技報導,並且作出過去認為是新媒體才有的革新:激進的專欄意見、風格時尚版面以及烹飪和填字遊戲的 app。最近紐時正考慮併購吸引全美 3 億下載量的 Serial 工作室(Serial 開價 7,500 萬美金),並結合旗下的 The Daily 節目進軍音頻市場
  • 但龐大的付費用戶和記者編輯群也造成新聞室的路線之爭,對於議題的立場也對公司的影響更為關鍵,但 Ben Smith 並沒有提出紐時的解決方法或是此現象帶來的後果

[2] Twitch Streamers Make Thousands Literally by Just Sleeping | WIRED

TikTok 和 twitch 都掀起一股「睡眠直播」的熱潮,直播主在就寢前打開鏡頭、播放輕音樂、調整好位置,頻道整個晚上都在直播他躺在床上睡覺的畫面,這樣的直播不僅有人看,甚至還有人捐錢。NYT 和 Wired 最近都有報導探討此現象,媒體認為沈睡的直播主為寂寞的人們給予陪伴,單調但安詳的畫面也為觀看的粉絲們提供一個團體聊天室和交流的機會,許多用戶就隨機進入一個睡眠頻道,開始跟同樣無聊的聊起天來。

當然也有直播主把握這樣的機會來賺取更大的收入,有些直播主開放讓粉絲購買吵雜的音效來讓他醒來,或是累積 20 個人捐錢,叫醒他的鬧鐘就會延長一小時。

[3] How Outdoor Voices, a Start-Up Darling, Imploded — The New York Times

運動服飾新創 Outdoor Voices 以亮眼的運動休閒(athleisure)風格設計、呼籲用戶動起來(Do Things)的品牌標語以及擁有個人魅力的創辦人席捲社群網路,獲得 Google Venture 3,400 萬美元的投資,總共募了 6,400 萬美元,被視為下一個 lululemon。但最近,NYT 揭露 Outdoor Voices 不僅公司管理階層不合,財務管控不善,導致新一輪的估值減少了 60%,創辦人也辭掉 CEO 的位置。

OV 一開始找來擔任過 J.Crew 以及 Gap 集團 CEO 的零售傳奇人物 Mickey Drexler 擔任投資人和公司總裁,Drexler 過去也協助過 Warby Parker ,希望能藉由豐富的零售經驗幫助 OV 步入正軌。

然而 Drexler 較老派的領導風格並不受員工的歡迎,創辦人也不屑傳統的零售思維,但這導致公司一直無法留住對於預算、庫存和店舖擴張有經驗的管理層人才。隨著 Google, FB 的廣告成本上升、競爭對手推出模仿商品,公司仍不謹慎的管理支出,花大錢在店內的蠟燭、鮮花和瓶裝水上,導致公司財務虧損。

OV 不只是單一個案,而是反映了美國 400 多個 D2C 品牌開始浮現出的問題:這些主打品牌理念、號稱要顛覆傳統市場的新創,究竟只是狂燒 VC 的錢,還是真的能夠走向成熟賺錢?

Medium 的 Marker publication 也有一篇文章在探討這個現象:自從 Warby Parker 出現之後,VC 大筆投資各種品類的 D2C 新創,但獲得 VC 投資反而是拖累他們的原因。社群紅利讓品牌不需要努力就可以用低廉的成本投放廣告給特定受眾,能夠在開頭迅速積累用戶,但現在社群渠道飽和且競爭,D2C 品牌反而不知道要怎麼獲取新客;行李箱、床墊這類產品也很難在短期內讓消費者回購,又得面臨 VC 要求成長的壓力,導致 D2C 需要花錢吸引潛在消費者外還要再砸更多錢留住他們,反而更燒錢。

--

--

黃耀霆
Tim’s reading digest

台大國企。《提姆科技觀察》作者。 讀了很多,忘了更多。希望能將所見所聞記錄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