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30 雙語國家/雙語教學?

劉楚筠
Tina 英語教學札記
Feb 28, 2021

1. 到底「雙語國家」是個什麼樣的樣態?

2. 要怎樣才能讓學校裡的雙語教學能順利推展呢?

前兩年政府拋出2030雙語國家的政策目標後,部分學校開始加緊腳步申請為「雙語學校」,為了達到申請的規定,老師們的工作壓力自然是變大,但又覺得英語對學生的未來的確是很重要,於是心中就浮出了上面這兩個問題。

因應眾多學校老師的需要,我去年至今已經去了好幾所台北市的公立學校回應這樣的困惑,寒假中也應邀去了一趟雲林,為雲林縣政府聘請的外籍老師們釋疑,因為從來沒有人把這個政策原原本本的翻譯解說給他們聽啊!!

Tina 演講的 PowerPoint slide 版型提供:slidesgo.com

簡單來說,「雙語國家」並沒有一個固定的型態,因為每個國家走「雙語」的目的並不同,所以台灣也沒有要模仿哪個國家的雙語路線,事實上也模仿不出來~

新加坡為例,當初的「雙語國家」政策是因為新加坡地狹人稠,政府要發展其作為東亞金融貿易與航運樞紐的國際腳色,加上也想「去中國化」以維持其政權的穩定,而大力推行英文剛好能符合這兩項目的。實行結果如何呢? 現在有一說是,新加坡發現由於中文母語力*的流失,現在中文競爭不過中國,英文又競爭不過香港。 一般人說的是結合了英語、馬來語、閩南語、華語的「星」式英語 Singlish。(當然菁英的英文是沒話說。)

加拿大的「英法雙語」政策,則是基於 inclusiveness 「包容多元族群」的原則,這是民主國家展現對不同族群的「尊重」,而且此政策僅規範中央政府,中央政府的法律、文件、告示、以及對民眾的服務要提供雙語的選擇。但是每個省 (provinces) 與領地 (territories) 要採用哪一種語言為官方語言,則交由各地方政府決定。

魁北克省是唯一一個僅以法文為官方語言的省分,其他的多以英文為官方語言,New Brunswick 是唯一採英法雙語為官方語言的省。

由以上這兩個例子來看,就知道它們的雙語政策是基於非常不同的考量,所謂的「雙語國家」也不是每個國民都兩種語言同樣流利喔!

所以台灣政府所指的「雙語國家」是甚麼呢?

很多人會以為「雙語國家」的重責大任都落在「學校教育」,所以叫苦連天,因為學校裡的英語教學還漏洞百出,不是嗎? 現在還要其他科都加入英文,這是開玩笑吧?! 如果 2030 達不到目標,是不是又要怪學校教育失敗?

其實,「雙語國家」的政策有很多是政府端在做的,包括公家單位、文教機構的櫃台服務要有英語人員、政府重要文件的雙語化、設立全英語電視台、增加英文廣播節目、提升各行各業從業人員的英語能力……等等。目標是希望政府要能提供雙語服務,並把全民的英語力提升,如此可以吸引更多外國人才來台灣,台灣人也才能走出去啊。

中文取自政府官網 英文為演講目的自加簡短翻譯

「學校教育」只是其中一環,目的是希望孩子不懼怕英語,覺得英語在身邊是一件很自然的事。也就是說,在學校的非英文科目實行「雙語教學」的最核心目的,不是「教」更多英文,而是希望學生覺得「英文常常在身邊」,也就是所謂的「語言浸潤」language immersion。老師在教學時,會用到英文的部分是課室英語以及簡單的指導語。遇到專業科目(尤其是國中)還是用中文解說,PPT簡報則採中英文並陳,課堂中大約1/3用到英文即可,這畢竟是「雙語」課堂,而不是「全英語」課堂。那麼學生會不會因此而減少了專業科目的吸收呢? 對此,也有學者專家持續追蹤研究中。而目前在大部分學校多是從操作型的科目(自然、生活)或藝能科(體育、音樂、家政、表藝、綜合活動)開始,一方面比較容易理解,一方面老師們也不必擔心「主科」(我實在不願這樣區分啊~)貽誤進度的問題。

「教」英文(字彙、語法、閱讀、寫作…)的責任,還是在英文科、英文老師身上。班級孩子程度差異大、如何進行差異化教學、是否有足夠的補救教學資源、課本內容課程設計是否要再精緻化、教材教法的增能…… 這些都是英文科要持續努力的項目,而不是「雙語課堂」要處理的問題。

也就是說,「雙語」的語言浸潤很有可能最終會有助於孩子的英文學習表現,但這是一個長期的外溢效果,原先的目的只是希望多提供一點聽、說英語的機會,這對於家裡沒有資源讓孩子額外上美語班的孩子來說,相對重要。

Tina 演講的 PowerPoint slide 版型提供:slidesgo.com

不知道大家知不知道,已經有學者的研究顯示,在過去兩年實行雙語教學的學校裡,不管是學生或老師,滿意度都相當高! 最有趣的是國中生反應 「我們老師的英文進步了耶!」

我認為,光是非英文科老師勇敢開口,就是最好的身教! 示範給學生看: 「雖然老師也會怕你們笑我,但是老師願意跟你們一起學! 」要學習,永遠不嫌晚!

「學語言」尤其如此。多用、熟練,口說能力就會越來越好。

所以,當許多人認為「雙語」教育不切實際的同時,我反而覺得這個「歷程」,就是最可貴的學習。108課綱下,我們看重孩子的「學習歷程」,那是不是也應該同等看待大人們對於所有新事物的「學習歷程」呢? 素養就是從此而來啊! 素養的英文是 competence,指的是能力;中文的「素」養,不就是指「平日」的養成嗎? 平日持續不間斷的養成,在歷程中不斷學習調整也得到反饋,最終才長出能力的!

從我去年協助指導各校老師的經驗裡,看得出老師們一開始都是很緊張的,很怕犯錯,但是一點鼓勵、一點指引,從前學過的英文其實都會慢慢回來,給老師們一兩年的時間,我相信未來在公立學校的英文學習,會出現很不一樣的風景!

* 註: 新加坡推行雙語時,推行的「華語」其實也不是當時大部分華人講的母語 (福建南部的泉州、漳州、潮州話)。

--

--

劉楚筠
Tina 英語教學札記

在私立雙語學校歷練 10年教學與行政工作後,目前我有 ESL兒童美語團班、青少年劍橋英檢團班、家教、也接師訓。我的班裡沒有考試,把所有時間都用於教學活動與跟學生互動,落實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法,我發現如此更能評估與提升孩子的學習成效! 此外我提供學生家長各類專業的英語諮詢服務,期待自己在教一個學生的同時,也滋養一個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