幣市分析|2018–11
11月整體加密市場的崩盤,究竟是什麼因素導致?在熊市的威力下,未來是否會出現轉機?此篇文章將提供不同的見解。

11月是加密投資者難忘的記憶。根據CoinMarketCap.com,所有主要加密貨幣11月市值流失了700億美元,全球最大加密貨幣比特幣11月大跌37%,瑞波幣11月跌了18%,以太幣同期則大跌43%。而這次筆者針對比特幣做探討,從幾個原因導致這次比特幣大崩盤,到未來能否有翻轉機會。

1. OKEx期貨系統出錯
在BCH分叉前夕(11/14),OKEx在沒有事先通知的情況下將比特幣現金的期貨合約強行提前交割,此向舉動讓許多交易者措手不及,有人因此產生70萬美金的所失,不只如此,在11/15 OKEx的下單系統開始故障,由於「限價訂單BUG」,導致買賣雙方都無法下單,在短短2小時內,自動將大約4億美元以上的期貨合約強制清算,爆倉超過4億美元。眾所皆知的,期貨合約一直以來都有助漲助跌效果,此事件就為一個引爆點,不只砸盤現貨引起大筆損失,更引爆長期熊市中的恐慌情緒。
雖然後續交易所稱是為了用戶減少被市場操縱的風險,然而市場認為此舉非常反常,加上過去幾年由於交易所大多是在沒有監管的情況下運作,操縱市場、黑客攻擊等傳聞更是滿城風雨,現在,大眾不只正對OKEx失去信任,在加密貨幣市場更添一抹懷疑。
2. BCH分叉
11月中,BCH(比特幣現金)再次分裂,兩大陣營 — 吳忌寒V.S澳本聰 — 打起了一場算力戰,為了搶下算力戰,各動用許多原用於挖比特幣的算力切至BCH上,導致比特幣的整體算力減少,間接讓比特幣價格下跌。而這期間比特幣網路的算力下降了10%左右,在挖礦難度下降成本減少的情況下,礦工們就有動力在期貨市場提前銷售比特幣賺取差價,之後算力的持續下降是因為比價的下跌,部分礦工無法覆蓋成本導致邊際算力退出,算力的退出繼而讓比價繼續下跌,形成惡性循環,引起恐慌和拋售。
我們如將加密貨幣分類為兩種幣種:價值儲存型和智能合約型,則比特幣為價值儲存型其本質相當為商品,而以太幣則為智能合約型相當為證券,其中價值儲存幣種的價值在於共識凝聚力,如鑽石的價值是社會共識塑造的,而現今,分叉嚴重劇減比特幣社區的共識,加上比特幣本身的交易量和活動量較過往下降許多,種種負面因素相乘後,引來一波波的拋售潮,造成幣價大幅度的下跌。
不過未來加密貨幣走勢還會一直處於熊市下嗎?
雖然過去近一年的加密市場狀況不慎理想,但仍有機構投資者以場外交易的方式購買比特幣,因為場外交易可讓買賣雙方提前確定價格,不必擔心交易發生時突然暴跌或飆升,且交易所也無法滿足機構投資人的購買量。加密投資機構Grayscale發布的第三季報告中顯示,上半年機構資金約佔56%,到第三季結束已成長約至60%,很有可能大型機構將今年熊市視為「逢低買進」的黃金時刻,不只促進資金進場,還能維持價格不再向下突破。
此外,Bakkt及納斯達克各自宣布將在2019/01/24及第一季度推出比特幣期貨合約,大家回想2017年尾比特幣價格爆炸性成長期間,正是芝加哥期權交易所推出相關比特幣產品之際,那這次呢?筆者在監管立法完成後,將對加密貨幣價格造成影響嗎?文章中,有提到期貨合約對比特幣價格的影響,當然是好是壞還得看投資人的樂觀度,如悲觀主義者較多,則會買賣比特幣價未來將會下跌的合約,當期貨合約的交割定價越來越低,自然也會對比特幣現價造成壓力更使幣價下滑,因此是好是壞還是一變數。
最後筆者認為近期內似乎有買盤逢低進場支撐 ,價格雖有止跌回穩的跡象,但上檔壓力依舊龐大,操作上仍須多加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