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為什麼想做遠端工作?

大概被問了不下百次(?)不過每次都是一個重新思考的機會

Lost in Space
<As a Digital Backpacker> by Tom Chen
3 min readFeb 24, 2019

--

上面誇張了,但的確很容易被問到。對我來說,遠端工作不是一個短期匆促下的決定,這中間大概經過了一兩年的潛意識思考。

大約在 2013 年中結束大學生活後,跟六位朋友一起去趟美國矽谷一個月,同時參訪大公司、小公司與參與社群(meetup.com!)。身為一位鄉下長大的孩子,這是我除了畢業旅行外第一次的出國經驗。第一次在美國開車就開了一個月,文化衝擊,下廚做早餐,開銀行戶,接受矽谷的創業氛圍熏陶。這段時間給我未來成長的許多養份,也因此種下了讓我想到美國矽谷工作的慾望。

Infinite loop @ Apple Campus

於是在 2014 年底之前,基本上都朝著這個目標前進。後來因為有再次到矽谷出差的機會,在當地過上一陣子的生活之後,我漸漸發現:其實我羨慕的不是真的到美國矽谷工作,而是美國矽谷等級的薪水。而在此同時,我也開始思鄉,我發現我實在無法脫離台灣社會的生活,即使某種程度上我羨慕美國的極端個人自由主義的態度,不過誰說在台灣社會不能這樣做呢?

因此,在前輩的帶領下,我開始第一份遠端工作。於此同時,我也漸漸接觸到美國的遠端資訊,理解到或許我越早開始耕耘遠端經驗,長期來說能帶給我更多優勢,在未來能更順利拿到接近美國矽谷等級薪水的遠端工作,我給自己的目標是 $100k/year ,看似很高實際還是比美國矽谷貧窮線還低啊。

但面對現實吧!要達到那樣等級的薪水非常不容易,一來是遠端職缺本來就少,沒有足夠的個人經歷實在很難說服雇主;再者是多數美國公司即使開放遠端,仍然規定求職者需在美國時區內(先撇除你在台灣過著日夜顛倒的生活),這又大量篩選掉不少可能的機會。更別提在全球產業鍊來看,要達到美國矽谷等級的,亞洲別提,在歐洲區域也幾乎不會有如此高的薪資等級,最終還是只能往美國找。

總結來說:

  1. 能夠碰到美國矽谷等級的薪水底端
  2. 能夠自由選擇自己的生活圈與社會樣態

歸納出這兩點為選擇遠端工作的核心理由。

最後,我必須說我很幸運,再說一次,我很幸運我很幸運能夠得到目前的工作機會,讓我能更接近我理想生活的樣貌。我也見過太多比我優秀的朋友,即使心中嚮往遠端生活的,卻沒有相對應的機會出現而感到扼腕。當我回顧過去才理解到,原來我能掌控的其實很少很小,而我又有多麽幸運。

或許也是因為這樣,我才願意開始多做點什麼吧。取之於社會也要回饋於社會,也歡迎加入遠端社群聊聊天喔~

--

--

Lost in Space
<As a Digital Backpacker> by Tom Chen

<Tom Chen> Aspie. Introvert. Remoter. Blogger. 「從程式碼的26個英文字母到文章的26個英文字母,開始發現寫作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