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興街區空間觀察:細緻的空間圖說帶出「家」的故事與記憶

嘉興街區的建築立面由台電宿舍和老公寓所組成,走在巷弄中可以感受到房屋外觀充滿生活表情。

建築史上最著名的地方媽媽珍‧雅各(Jane Jacobs)在《偉大城市的誕生與衰亡》書中以「街道芭蕾(Sidewalk ballet)」形容一個運作完好、充滿生活感的社區空間:在每天不同時刻,居民、學生、老人、上班族會「一如往常地」出現在某些地方並從事著他們的日常活動。如此景象彷彿複雜的芭蕾舞蹈,「個別的舞者和整個舞群各有自己不一樣的部分,彼此奇妙地互相強化,構成一個有秩序的整體。」

人們在地方生活,久而久之便會養成自己的作息節奏。舉凡「早晨餵貓」、「為家門口的盆栽澆花」、「上班途中去便利商店買份報紙」以及「下班後在家裡附近的公園健身慢跑」構成了所謂的「時空慣例」 — — 這些活動看似沒什麼特別重要,但是當習慣的日常一夕之間有了變化,卻會讓人感到渾身不對勁。不過人文地理學家戴維.西蒙(David Seamon)在《生活世界地理學》當中也指出,理想的生活環境應該同時帶有「變動性」與「穩定性」兩種特質。某些時候當外力進入社區,促使生活空間產生改變,反而更能激發人們的「地方感」以及對於「家園」的認同。

在「#嘉興街區空間記憶採集」系列作品當中,我們透過實地走訪及訪談居民,試圖捕捉在地人對地方的情感與記憶。在街區鳥瞰地圖、巷弄建築立面以及描繪著老舊公寓內部的各式空間圖說當中,我們可以看見不同人對於「家」的理解、詮釋與情感記憶,甚至包含著對於未來的想像。

我們認為,保存一個街區的「空間記憶」能夠幫助在地居民與設計師、規劃者開啟更深層的對話,長遠來看,有效的對話溝通將有助於讓一個地方朝向更好的未來發展。未來更多的「#空間記憶採集」計畫也會繼續進行,敬請大家繼續關注我們的粉絲專頁。

家裡內外角落都經過悉心整理的連家

1

聊到當年為何選擇定居此處,連先生表示當初這間新成屋具有四十二坪的大空間,隔成四間房,是較少見的格局,房間數多因此將母親接來同住,是他特別滿意的其一原因。

就居住機能而言,夫婦異口同聲表示這裡具備了多項優點,連太太提到除了巷口的芳和超級市場外,自己每週都會到離家不遠的白蘭傳統市場採買,沿途的小吃和賣店應有盡有十分熱鬧。

另一方面,住處鄰近公車、捷運站點,交通往來極為便利,讓夫婦倆認為始終沒有購車的必要。此外,巷弄裡環境清幽,房屋本身通風良好,從陽台綠意盎然的植栽可見一斑;連太太表示家裡曾有斑鳩、蜜蜂築巢,讓他們更加相信此處是人與動物都能和樂共居的好所在。

從收藏擺設看到一家人個性與感情的袁家

2

縱使都更的成案與否,確實影響著居民對自家住宅的規劃,卻絲毫不減袁先生夫妻共同打造理想家園的熱情和行動力。約二十六坪左右的室內坪數,擁有三房一大廳,在主臥與三兄弟共睡的那一房之外,還有一間被規劃為休閒視聽室的房間,在這裡可以自在放鬆地看漫畫書、追動畫卡通,或是享用儲物櫃裡媽媽特地準備且隨時都充足無虞的零食點心,這個空間成為一家人凝聚情感的重要場域。

夫妻倆的用心除了展現在空間使用的想法外,屋內的種種擺設讓人目不暇給,數目之多卻完全不顯雜亂,其中有拼圖、公仔、樂高玩具,各種收藏皆分門別類被精心安排在每個合適的角落。

見證多次都市更新的陳家

3

具有多樣風格的寢室房間是陳家的另一大特色,在這裡,臥室內裝依照房間主人的喜好來打造:以明亮彩色的壁面營造出溫馨簡約的民宿風、度假感十足的小木屋風,皆令人眼睛一亮。

陳先生還特別提到家中保存良好的古董斗櫃,是媽媽留下來的嫁妝,然而他卻表示未來搬到新房後,會一鼓作氣將舊傢俱全數汰換,「雖然這間房子住了那麼久,儘管內心滿滿不捨,仍舊得面對即將到來的改變,於是還是下定決心全部都不帶走了,一切重新開始。」這番話他說得堅定,絲毫沒有遲疑。

隱身在巷弄中,既是裁縫店又是住所的高家

4

嘉興街上有間低調的小店面,既沒有吸引人的裝潢,也沒有華麗的陳列擺設,它僅僅以一塊再平凡不過、寫著「修改衣服」的白底紅字店招,便撐起了高師傅四十年來遠近馳名的裁縫好手藝。

十坪左右的室內空間被一件又一件的西裝掛好掛滿,就連神明桌也都暫時懸掛著幾件待改的衣物,路過的人若是透過玻璃門從門外看一眼,便能將狹窄的店鋪一覽無遺。儘管室內空間小,卻絲毫不影響高師傅多年來在這裡大展身手。

過去曾是印刷廠,後來作為宿舍的台電土地

5

時間回到民國七十年,甫於高中畢業的姚先生透過招考進入台電直屬的印刷廠整整服務了二十年,直到民國九十年左右台電總公司因為營運考量裁撤印刷業務為止。儘管他本身不居住在此地,卻親眼見證了台電印刷廠的昔日榮光與嘉興街區的歲月流轉,嘉興樂業街一帶也因此成為他念念不忘的記憶場域。

訪談當日,姚先生帶著我們在園區內外穿梭,他表示雖然這裡在印刷廠裁撤之後作為職員宿舍使用了一段不短的時間,不過單從建築外觀看來園區整體並沒有太大變化,「儘管機具都不在了,但我完全可以告訴你們這裡、那裡以前在做什麼。」姚先生胸有成竹的說。

嘉興街區散策地圖,閱讀圖面上的景點,和我們一起來散步吧!

6

這是一個四處可見老公寓、舊巷弄,充滿著生活感的地方。

遠方的高樓群是日常生活的背景,暗示著這裡鄰近市中心。乍看之下,這裡是一個低調平凡、房舍有些老舊的鄰里社區,然而「#這裡生活機能很好」、「#喜歡住在這裡」卻是不少居民異口同聲的事實。儘管沒有酷炫的建築物和吸引人們打卡的熱門景點,樸實無華的嘉興街區卻有著受歡迎的社區公園和市場,這裡的餐廳小吃在網路上幾乎都具有極高評價亦反映著此地「生活品味」的高水準。

嘉興街區的「散策地圖」將帶著大家來一探究竟,一起和我們一邊散步,一邊展開路上觀察,來探索、發現隱藏在這裡的有趣人事物吧!

7

尋常的街道裡面往往藏著不尋常的事物,日常生活雖然雜亂無章,卻是構成「家」的必要條件。在這個看似平凡的「嘉興街區」裡面,讓我們一起上路觀察,以十大主題、六十個物件作為起點,一同尋找隱藏在地方背後的故事。

主題一 #巷弄中的公共藝術
來看看在地居民如何發揮「愛物惜物」的精神,讓壞掉的腳踏車、梯子獲得新生命、新用途!

主題二 #你的住家.我的風景
邀請大家一同欣賞街區內的特色鐵窗和花格磚!

主題三 #有些事想告訴你
有時候路邊的標語透露了不少地方的訊息與秘密,讓我們一起來看看街區的居民透過文字想告訴大家什麼!

主題四 #土生土長的在地仔
誰說都市中心不能種花種樹?來嘉興街區一趟一起和我們拈花惹草!

主題五 #水泥叢林的動物足跡
除了貓貓狗狗之外,嘉興街區還棲息著哪些隱藏版的小動物們呢?

主題六 #嘉興街區十大不可思議
在這個分類裡面,我們將帶大家以「路上觀察學」的視角一同探索街區各種稀奇古怪的有趣事物!

主題七 #歷史的軌跡
每條街道都有屬於自己的地方故事,讓我們從在地人的老照片、現存的舊河道探究街區的發展歷史。

主題八 #我嘉興,我驕傲
讓在地人告訴你嘉興街區哪裡好、哪裡妙,想知道這裡如何好吃、好玩、好生活,問在地居民就知道!

主題九 #建築面相學
在街上,有些建築物就是特別引人注目,來看看街區裡面有什麼奇怪的「臉孔」隱身其中。

主題十 #生活中的風景
凡住過必留下生活痕跡,只要有人居住的地方,就會在空間中留下線索,戶外的曬衣架、雨傘以及修了再修的招牌,都是平凡卻又深刻的在地風景。

嘉興街區空間記憶採集
委託單位 | 國家住宅及都市更新中心
計畫執行 | 在地偏好工作室
文章撰稿 | 陳律瑄、林思駿
圖面插畫 | 張雅筑
插畫協力 | 陳律瑄

*更多在地介紹在我們的臉書頁面「在地偏好Topophiliastudio
*喜歡我們的文章,也請您不吝拍手給我們鼓勵喔!

--

--

在地偏好工作室
topophiliastudio

「在地偏好」是一間承接地方研究、空間觀察、視覺設計、插畫創作的工作室。「Topophilia」即為「在地偏好」之意,又可譯為「戀地情結」。我們擅長觀察、記錄複雜的空間與生活細節,再將其轉換成為易於理解的視覺表現。作品包含地圖繪製、田野調查、插畫創作、課程規劃、駐村研究等多重面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