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82年生的金智英》: 原來我們都是金智英

Y
厭世系女子
Published in
4 min readAug 13, 2018
趙南柱《82年生的金智英》

趁著假日在家休憩的午後時光,三日不讀書已覺面目可憎的我終於找到空檔,把這本早在5月就購入的《82年生的金智英》給讀完了。一本書看了三個多月實在是久了些,其實這中間也有閱讀其他的書籍,偏偏這本就給擱置在一旁,我想最大的原因是──這本書太過寫實,讓我實在有些不忍讀下去。

本書主角叫做金智英,1982年生的金智英在韓國,就是個像台灣的雅婷、怡君一樣的菜市場名。作者趙南柱刻意地使用常見的名字,強調主角金智英的遭遇,絕對不是小說中才會發生的偶然,而是許多同年代女性都有過的經歷。

就好比大家從不曾質疑過身分證上為什麼男生是以阿拉伯數字一開頭,女生則以二開頭一樣,所有人都理所當然地接受這樣的安排。

故事從金智英的小時後開始說起。金智英是二女兒,家中還有一位弟弟。從小,弟弟的待遇就和兩位姊姊截然不同。弟弟的奶粉總是比較好吃,吃飯的時候也總是以爸爸、弟弟、奶奶的順序進行。而金智英總覺得對於奶奶來說,她和姊姊連「阿貓阿狗」都不如。

進入國高中後,金智英必須遵守嚴格的服裝規定。有一次她在公車站遇到同補習班男同學的騷擾,雖然受到好心的女性上班族幫助而逃過一劫,但回到家後她卻被爸爸狠狠訓斥。

「問題是出在不懂得避免的人身上。」金智英就是接受這樣的教育長大的。

這個世界好像永遠都對金智英不太友善。和第一位男朋友分手之後,金智英被學長形容為「被人嚼過的口香糖」;參加面試時,金智英得忍受各種對外貌的批評、低級的玩笑、不必要的肢體接觸,甚至連「如何面對性騷擾」都成為面試題目。

進入職場後,金智英面對的是各種玻璃天花板。她發現同期進公司的同事,男性薪資遠比女性來的高。就算工作表現優異,在競爭企劃組職缺時她仍然被排除在外,甚至輸給同期表現較差的男同事。

你不是說叫我不要老是只想失去嗎?我現在很可能會因為生孩子失去青春、健康、職場、同事、朋友等社會人脈,還有我的人生規劃、未來夢想等種種,所以才會一直只看見自己失去的東西,但是你呢?你會失去什麼?

在童話故事中,結婚或許是個幸福美好的結局,但金智英結婚後面對的,卻是更多的犧牲和失去。在懷了女兒後,金智英不得不放棄職場生活,改當全職家庭主婦。金智英的丈夫鄭代賢是個「好男人」,他傾聽金智英的抱怨,也承諾他會幫忙。但金智英不禁怨懟,相較於她的犧牲,鄭代賢失去的東西似乎是那麼的微不足道。

婚姻和家庭應該是兩個人的事情。為什麼對鄭代賢來說,做家事照顧小孩不是「義務」而是「幫忙」呢?

更諷刺的是,金智英為了孩子的事情忙的焦頭爛額,好不容易忙裡偷閒可以休息喝杯咖啡,卻被一旁的男性上班族說成是花老公錢的「媽蟲」。

這個社會看似改變很多,可是仔細窺探內部細則和約定俗成,便會發現其實還是固守著舊習,所以就結果而論,應該說這社會根本沒有改變。

故事的最後,金智英的精神科主治醫生在聽完金智英的經歷後,反思了妻子從婚後到現在所做的一切犧牲。看似理解,但在診所的女醫師同樣因為家庭因素而離職後,他決定未來只錄用單身未婚女性。

金智英的故事就這樣戛然而止。

趙南柱整本書採用第三人稱,平淡的敘述金智英的一生。雖然是以韓國為背景,但同樣的故事情節在號稱亞洲女權第一的台灣也時有所聞,許多女性都和金智英一樣,一生都在性別的框架中痛苦掙扎。當然,深陷性別囹圄的不是只有女性,也有為數不少的男性。

原來,我們都是金智英。這樣的事情在我們身邊從來沒有少過。

這本書在韓國引起了很大的迴響和討論,甚至有女藝人僅僅因為看過這本書慘遭輿論撻伐。在台灣的聲浪或許小了不少,但回顧這幾年,從好萊塢的#METOO運動,到最近再度掀起話題的韓國張紫妍事件,性別平權的爭取一直都是進行式。

「希望10年後的今天,我們可以不再讓1992年生的金智英陷於絕望。」

--

--

Y
厭世系女子

喜歡閱讀、旅行、發呆,雖然每天都過得很厭世,卻不曾停止作夢的二字頭(偽)少女。覺得人生很難,毫無重點的寫作是心靈的小小寄託。夢想是用微薄的薪水環遊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