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露與蠔油】中秋節,提燈籠

張蘊之
Trade Winds Asia Institute
3 min readSep 23, 2018
越南文具店在門口掛滿了給孩子玩的中秋燈籠。

正在收行李,準備出發去越南。

因為工作的關係,需要去會安收集各式燈籠,尤其是中秋節的燈籠。越南的中秋習俗和廣東十分相似,全家一起分食方形的大月餅,孩子們則提著燈籠在街上玩兒。我不知道這樣的習俗是否承襲自廣東移民?還是從遙遠的南越時期就是如此?滿懷著許多疑問,準備上路。

查資料的時候,看到滿街陳列大大小小的燈籠,其中一款是一種可以壓扁收納的小燈籠,薄薄的紙,沒有竹架,最多只有簡單的鐵絲,彷彿一戳就破。

大約二十出頭歲的時候,我特別在香港滿大街找這款小燈籠,買了一大包,準備回台灣掛起來。但也許是台灣沒那個氣氛,回到宿舍,卻覺得怎麼擺設都不對頭。

中秋節提燈籠,是廣東一帶的習俗,和台灣很不一樣。小時候聽爸媽說,他們習慣在中秋節提燈籠,那是孩子們的專利。做給小孩子的燈籠特別便宜,讓精力過剩的孩子們隨意蹂躪,過了中秋節,燈籠大概也壞了,下一年再重新買過。

中秋的燈籠,是我對故鄉的憧憬。在台灣長大的我,從來沒有真的在中秋節提過燈籠。台灣的元宵節流行造型誇張的塑膠卡通提燈,我一向對這種東西沒什麼好感。傳統的中秋燈籠,只有聽爸媽說過,最多最多,就只能在港劇和港產片中看到了。

像是失落的另一條生命線,「中秋節有燈籠的童年,才應該是我的童年」,很長一段時間,我總這麼想。

沒有,台灣的中秋節,在醬油廠商的廣告宣傳下,成了烤肉的節日。

那不是我的節日。

我們家沒有燈籠,也不烤肉。每到中秋,香港親友捎來的奇華月餅就是我們家的大事,有時是棗泥核桃,有時是豆沙。一家人總是珍而重之的圍坐在餐桌前,爸媽會泡上一壺茶,謹慎地切開那顆沈甸甸的大月餅,每人分食一小塊。小時候的我最愛吃蓮蓉,配著油光水滑的鹹蛋黃,那顆蛋黃可是廣式月餅的極致精華,要是蛋黃不好,太乾硬,就成了中秋節最大的遺憾了。

後來奇華月餅雖然在台灣也買得到,但爸媽總覺得,口味和香港的不太一樣,總是不對勁,尤其是作為主角的那顆鹹蛋黃,特別不對勁。漸漸的,也許是為了健康,也許是很難吃到好吃的月餅,月餅這種東西也逐漸從餐桌上消失了。

據說越南正統的中秋燈籠並不是會安那種紡錘形、很像中國燈籠的款式,而是一款星星燈,用細木片和玻璃紙紮成,就是越南國旗上的那枚星星。

星星燈是越南道地的中秋童玩。

我猜,那可能是很晚很晚才出現的形式吧,起碼是在南北越統一之後的事了。更早之前的越南孩子,提的是什麼樣的燈籠呢?是不是和我收集到的廣東小燈籠一樣?

網路上的越南中秋節影片,有許多舞獅在街上巡遊,在跳臺上飛躍縱跳。那是廣東的南獅吧,和佛山的南獅很像很像。

那些,本來應該是我的童年。

雖然這麼想很鑽牛角尖,現在也不像小時候那麼渴望了,但心裡總有一塊小小的角落,藏著遺憾。不知道遠離家鄉的爸媽,是否會懷念滿城燈籠的中秋節呢?

--

--

張蘊之
Trade Winds Asia Institute

旅行的人,寫字、拍照、教書。著有《吳哥深度導覽》等書。個人網站:https://wanzhi.wordpres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