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金融創新團隊的困境 (二)

Mark Lin 林鼎閔
TransferHelper-轉帳幫
2 min readAug 3, 2018
“silhouette photography of cow” by Marcio Motta on Unsplash

今年有監理沙盒法規的開放,但實際上是一道窄門。一般小型金融創新團隊沒有這麼多資源去建立整個法規面的制度,更不用說金融創新實驗要兼顧的層面很多,配置的人力也不少,光是這一點要審核通過,如果不是有相當財力或是組織的團隊,幾乎是沒有機會的。

不過任何跟金融有關的,謹慎是一件好事,可是太謹慎整個金融產業就會進入牛步化。一個新的金融相關技術被發展出來,在國外可能是思考要怎麼應用會比較恰當,在台灣反而是先去想會被怎麼濫用,如果有洗錢、資安問題和集資嫌疑等等,大概就是註定死路一條。

當然另一方面人民給金融業的容錯空間非常小,造成主管機關非常的保守,最後導致業者的創新空間不多。從金融創新實驗申請書的規範中就可得知,對於消費者的保護是相當“完整”,幾乎是一點點的風險都不希望消費者承擔。

以我的觀點來說,團隊告知完整的風險,消費者願意簽署使用者條款(在可以完全理解風險的前提下),那主管機關也應該要稍微放開手讓這些願意嘗試的人來使用。

如果我是主管機關,大概也不喜歡金融創新,成功是成就了業者,失敗了要一起扛責任,偏偏通常失敗的機率又比成功高,到底什麼時候會有個傻瓜出現呢?

現在的我只是在此種下種子,等待著將來發芽的那一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