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藏在貝殼裡的珍珠叫多元 Taiwan, the Beauty of Diversity

--

那是第一次參加BMW(Bike, Metro, Walk),有著可愛名字的Mytaiwantour又見台灣 行程。

從象山俯瞰台北開始,騎著Youbike穿梭。試著用外人的角度重新認識成長的這座城市,別有一番感觸。

「台北和我第一次來時完全不一樣了。還記得以前的台北,路上還常常有人席地用餐,造成對衛生很大的疑慮。

這次來台北,硬體已經是與東京、新加坡併肩的國際大都會。但我喜歡台灣勝於其他大都會,因為巷弄保持著部分的市井文化,讓我這個長居西方的華人更有親切感。」旅居加州的華僑大哥在象山,俯瞰繁華的臺北城時告訴我。父親曾是中華民國外交官的他從小在南美、歐亞四處搬遷,這是結婚生子後第一次再度踏上台灣的土地。

「所以,Jordan,你對第一次來台灣有什麼感覺?」我問大哥的兒子。

「我第一次來,當然比較表面,但最吸引我的還是各有特色的美食。這是個不可思議便利的地方,我希望有機會至少一個月才能更深入。」

「當然!比起匆匆造訪,台灣,其實是更適合長期停留的地方。也許在城市硬體已漸漸被中國大陸等新建城市超越了,但貝殼裡的珍珠往往藏在街道裡的文化巧思與『人』身上,這些都是要深入後才能發現的哦。」

我想到前陣子走訪大陸,原來應該具有濃厚在地文化的城市卻幾乎被打掉重練,更學會珍惜台灣新與舊融合的更完整的城市空氣。

「我剛從花蓮太魯閣回來,那裡真是太美了。我認為,山真的是上帝帶給台灣最美的禮物。

台北和花蓮相比,雖然沒那麼廣闊宜人,但我特別喜歡夜晚在台北街頭漫步,燈火下光影的腳步和新加坡比起來,讓人更舒服自在。」來自新加坡,同樣是第一次來訪的女孩Serena告訴我。

「你是說,即使台北已經是台灣最擁擠的地區,街道和新加坡比起來仍顯得悠閒?」我有點吃驚的再問她。

「同樣是面積小的國家,但在新加坡其實很不容易找到像台灣這樣的小巷弄。而我這次更吃驚的是裡面還藏著許多的咖啡館與文創小店,像剛剛經過的青田街由日式宿舍改建的空間,我常想在裡面就待個一下午呢。」

「你知道有位台灣首富曾說,台灣年輕人大多沒有志氣,不去闖蕩大事業卻總是想著開小店。關於這點你怎麼看?」

「我認為,其實沒有那麼大的關係,如果一家小店所展售的是能表現自己創意與舒服的東西,又能與周圍社區作連結,久而久之也能成為一股龐大的城市生活創意橫切面向。而且台灣地不大,遲早要從生產外銷漸漸走到兼顧文創觀光的路,不是嗎?」

回家的路上,我想著今天聊到的話題。最近看到新聞總說,大陸的那些商業人士現在來台,都不會指名高級飯店而指名住民宿,那是因為他們覺得台灣民宿的文化多樣與深植的公民素養,才是吸引人留下的動人之處。

生來與眾不同,何必死時像個複製品?
If you are born for unique, do not die as a copy.

台灣小而美、小而多元,但必須走的深才能成康莊大道的文化獨特性,不只正等著外國人造訪欣賞,更待我們挖掘土地的核心價值,進而才能傾力保存,不是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