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鏡日本市場發展在地化旅宿

訂房網站、旅遊網站與部落格、共享平台的興起,讓消費者能夠快速且有效的掌握自身所需的旅遊資訊,也促使全球觀光產業的大洗牌。旅遊,不再只是看看風景,不再只是住在飯店旅館,越來越多旅人透過在地化旅宿,體驗各地的文化風情,及人與人之間的美好。然而,不合時宜的法規卻衍生出諸多挑戰,如何在政府、旅遊業者、消費大眾間進行有效且妥善的溝通與協調將顯得更為重要。也許,台灣可以借鏡日本市場的作法。

2016年,全球GDP有百分之十的比例來自於國際觀光產業,每個國家與城市都在思考,如何將觀光產業規劃到整體的經濟發展策略中。世界觀光組織預估,2020年全球觀光人數將成長至16億人次,全球觀光收益亦將達到2兆美元。相對於其他亞洲地區國家來說,日本是相對較早開始進行「觀光立國」的規劃。日本,從2012年即致力於推廣觀光產業,2016年海外旅客達2400萬人次,較上一年成長近22%。目標是在2020年時外國旅客達到4千萬人,消費額超過8兆日圓。

在這樣由外國遊客增長所帶動的旅宿消費狀況下,日本各大飯店與旅館持續超負荷運轉的長期高入住率,催化出人們對閒置房源的關注。例如,日本大阪的6家創業公司啟動,合力翻新西九條周邊的閒置房屋來出租給旅客,作為振興當地經濟的方式,並彌補飯店的缺口。Sekai Hotel計畫也預計在5年內讓當地居民參與運營,希望這個項目能成為日本當地社區創造新生活的典範。

日前日本政府為因應大量觀光客的住宿供給量不足與強化民宿監管,已通過「住宅宿泊事業法」法案,對日本Airbnb的就業納入規範,成為日本最新型態的合法住宿設施。另一方面,日本政府認為,多數國際旅客都已造訪過大都市,重點不再是「去哪裡」,而是「做什麼」,他們想體驗的是溫泉、大自然、賞櫻、有地方特色的食物。此時,要讓旅客再次造訪的關鍵在於推動地方觀光。

如何發揮地方城鄉的特色,規劃跨縣市的深度主題之旅,讓外國旅客體驗日本各地不同的文化成為首要任務。這件事情也跟旅宿本身息息相關,一來,這類的旅宿業者解決市郊與鄉下的住宿地方,二來,有些旅宿主人為實踐天然純粹的生活、有些欲重構昔日老屋風華、有些則想跟你分享理想的家園概念,促使很多自由行的旅人願意選擇AirbnbAsiaYo!HomeAway中的旅宿,更深度的體驗當地生活。若直接從統計數據來看,明顯看出從Airbnb這類平台所帶來的旅客傾向住更久且消費於在地體驗上。

根據台灣的交通部觀光局數據顯示,2016年來台旅客數是成長的,帶進的觀光外匯收入為4,322億元,主要客源中,日本、港澳、東南亞、韓國等都有顯著成長。儘管旅遊團的團客有縮減的情況,但自由行的旅客則每月成長一成,且極為願意選擇台灣民宿作為落腳之處。台灣的民宿發展已存在非常久遠,從開始的家庭副業走向專業與精緻化,更結合在地文化脈絡、名產特色來推展觀光活動。例如由石正人打造可270度俯瞰太平洋海景的宜蘭民宿「蜻蜓石」,就讓Airbnb亞太區總裁Julian Persaud大為讚嘆。

事實上,台灣非都市房源的房客入住次數已從2015年的89,100人躍升至2016年的192,400人。非都市房源的房東收入年成長已翻倍,從2015年的新台幣1.10億元增加到2016年的新台幣2.168億元以往在各地所推行的地方振興計畫,往往只是喊出「創造更美好的鄉鎮」口號,如何創造地方收入、節省事業經費,並將收益連結到地方的再次投資,才有可能為地方經濟帶來變化。而正因為大眾已受到Airbnb、HomeAway等平台對旅宿概念的影響,越來越多人把自家住宅開放出租給旅客,並著眼於國際旅行者的連結。這些連結不但有助於活化地方市場,並創造收益,也進一步促成國際市場成為國內市場的一環。

整體來看,無論是地理位置也好,文化涵養、風土民情來看,台灣跟日本的觀光旅遊發展是相似的,甚至旅宿、民宿文化在台灣也已存在非常久遠。此時此刻,如何有效將全台目前只用來養蚊子的20%的空屋,轉換為可使用的空間或旅宿,也許可參考日本推動Sekai Hotel計畫,進而對地方活化與再生有更大幫助。

即便台灣同樣存在法規上的疑慮、飯店旅館業者及附近居民的抗拒,在這樣的情境之下,日本的規劃與發展概況都能作為參考與借鏡。無論是藉由放寬旅宿設立登記之要件,研議開放集合住宿設立民宿的可行性及配套措施等,甚至積極宣導與磨合居民與旅客之間的關係,我想,台灣政府部門也已察覺到這些議題,並開始與眾多企業合作。若能有效運用這些平台所擁有的資源來行銷台灣,並吸引外國觀光客,進而活絡台灣的經濟發展,我深信,這將是促進台灣旅遊產業發展的新契機。

--

--

Chiu Yu-Ping
Trinalysis 三帖 - 數位觀點

從媒體訊息設計、數位科技、電子商務、社群行銷到社會科學,結合相關但不同領域的知識,以期定位出自己的獨特研究領域。每天看很多產業報告,寫很多學術研究、調查報告、產業專欄,對於創新零售、社群行銷、消費行為、大數據等議題均有極大興趣。 現為助理教授、產業分析師、專欄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