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媒體內容沒有三分天下,只有 UGC 與 OGC 兩種!

Yang Jen Chieh
Trinalysis 三帖 - 數位觀點
4 min readMar 3, 2018
OGC 才是市場要的「型式」、「媒介」、「需求」

社群網路服務與社群媒體的出現讓 UGC的使用者與內容暴增,也因流量以及使用習慣的出現,造就內容農場與OGC平台等變現商業模式;但眼見 AI 產製內容開始出現,PGC是否能維持一樣的影響力,又如何在AI產製的壓力下,打造區別PGC與OGC的門檻,會是各式社群內容平台以及內容創作者的關鍵議題。

本文為 《三帖數位觀點 — KPCB 網路女王 2017 網路趨勢報告 — 串流媒體系列文第三篇》,另兩篇文章請見文末

UGC 是社交與溝通的基礎,仍然是平台們不能放棄的領域

UGC 隨著 Web 2.0 的概念發展以來一直是所有平台之所以為平台的基礎,其根據人類基本需求(如社交)創造使用習慣與流量的方式,更是數據累積與附加價值的來源,但近來 Facebook 不斷改變演算法,刺激帶有紮實內容與真實情感的發言增加,避免成為殭屍與潛水者滿地的新聞平台(想想看一個20億人的殭屍平台...基本上就是數位世界的生態危機啊),可看出 UGC 仍然是堆砌平台的基礎,也有著 UGC 與 OGC 必須配合平台性質達到巧妙平衡的特殊關係(OGC 太多可能會變成媒體)。無論如何,UGC、OGC 的重要性對於平台來說早已不言可喻,只是 UGC 帶來的流量與人數優勢雖是兵家必爭之地,卻早已不能分出勝負高下。

PGC 是平台內容的變現方法,卻也讓平台失去了主控權

靠山山倒,靠人人跑!

從 Youtube、Twitch 到 17,PGC 已是平台變現的明確方式,既能鼓勵使用者努力創造內容,又有機會累積平台本身的產品價值與競爭門檻 (這點上,直播媒體的產品即時性訴求較高,與 Youtube 這樣兼具頻道資料庫性質的平台不太一樣) ,更能將線下服務與產品帶入線上,也符合曾經的電商網站達人推薦模式,不論使用者或是經營者都十分熟悉這樣的既有模式,自然推行(或複製)的很快,但成也PGC 敗也 PGC,不管是近來字媒體大舉挖角痞客邦的部落客,又或是許久之前的 Payeasy 因為牛爾老師離開而逐漸走下坡(轉眼十年),平台本身若沒有堆砌,當直播主或 Youtuber 等網紅跳槽時,平台流量就會受到影響。

PGC 向 OGC 靠攏,真正的 PGC 是否有機會生存還不一定

原生廣告以及內容農場有效協助PGC與OGC的融合!(笑)

隨著網路內容取代傳統媒體,使用者與職業產製者的數量大增,社群平台的網紅變現模式出現,PGC 已逐漸成為過往的 OGC ,成為既有的產製模式之一,同時為了維持流量以及大眾口味,PGC 的專業與深度必須有所調整;2016–2017 的知識付費風潮,隨著死磕自己照不亮他人的事實以及專業學習必然需要時間與費力的認清,知識付費徹底向電商以及大眾活動轉向,菁英知識訂閱與尊榮感付費已經正式消耗殆盡。這場維持 2 年知識付費煙花大賽是 PGC 從崛起到衰落的過程,也是 PGC 向 OGC 靠攏的過程;未來的 OGC 不僅包含網路媒體的製作,也將包含自媒體營運者的內容,而真正的 PGC,專業者產製內容,仍然是利基小眾市場,並且這個「P」字的標準可能越來越高與越來越難,因為 OGC 越來越多,而 AI 產製的內容也將加入戰局。

網路內容沒有三分天下,只有 UGC 與 OGC 兩種。

專家已死,網路當道!

去中心化與消除資訊不對稱的網路媒體是否存在著 PGC 的可能還有待觀察,資訊爆炸徹底吸引了人們的眼球,也出現了碎片化的時間與行為;社群媒體的同溫層以及各式社群通訊工具可能已經滿足 PGC 人群現階段的使用需求,傳統商業網絡的利益就算沒有滿足這群人,也可能讓這群人沒有時間創作內容。更何況,PGC 的 P 如何被認證,要有怎樣的基數與影響,又或是怎樣的輝煌過程並且透過哪種媒體形式與渠道發佈,發佈的目標為何,與大眾的關係為何,我們還得繼續看下去。

參考資料:《KPCB — Mary Meeker 2017 網路趨勢報告》

本文為 《三帖數位觀點 — KPCB 網路女王 2017 網路趨勢報告 — 串流媒體系列文第二篇》,另兩篇如下:

--

--

Yang Jen Chieh
Trinalysis 三帖 - 數位觀點

勞者多能,與人為善。熱愛學習與理解世界,了解與時間為友的意義,也明白現實的理想主義才能實現。獲選TNL未來大人物及聯合報、TEDx等講者。 https://www.facebook.com/Andy.Fly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