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成功便成仁的產業投資:物聯網

Yang Jen Chieh
Trinalysis 三帖 - 數位觀點
7 min readMay 23, 2017
穿戴式裝置再多,也不是真正的物聯網服務,因為體驗還沒被構築完成。來源:https://goo.gl/Wz8aYZ

「物聯網彷彿末日救主,政府的產業政策、廠商的行銷手法、投資的對象標的,只要有物聯網,就能得救。一如網路降臨一般,如今,所有的廠商都必須有 App,所有的網路服務突然都上了雲端,而所有的 Excel 表單都成為了大數據的代表。」

本文為《Trio 三帖數位觀點 — IoT 物聯網》系列文章的第三篇,本系列預計發佈六篇相關文章,首兩篇文章見文末,另三篇敬請期待。

聯網物 ≠ 物聯網

Internet of things 物聯網的概念吵得如火如荼,配合車聯網、共享經濟、穿戴裝置以及大數據等不斷在消費品中出現的 Fancy 詞彙,每個 3C 產品甚至生活用品都戴了晶片上了雲端提供我們大數據服務,再配上 App 介面就成了廠商口中的物聯網概念品,然而,這大部分的消費品仍停留在感測、記錄、上傳的階段,App 裡面除了簡單的數據與圖像化顯示外也沒什麼特別赴務,稱不上大數據,更談不上什麼雲端服務,而這些產品的確是"聯網物",卻不能代表物聯網。

物聯網其實還沒來

我們必須接受新觀念的普及之始,必然經過一段混亂;汽車發明之初,與馬車之間的競爭與混亂如此;原子能發現之初,用於軍事用途與全世界掀起原子熱的混亂如此(現在你知道原子筆的由來了);又或是網路服務如 Uber、Paypal、Wechat等帶來的破壞性創新與法規混亂也是如此;巨大的改變必然伴隨著一定程度的混亂,物聯網也是如此,能夠想像的太多,需要整合的也太多,如同下圖所示,相關的平台、服務、應用、整合協定、安全措施乃至設備、晶片等,要整合的領域實在太廣,在霸主出現之前,亂世是肯定的,大家都搶拿這塊大餅。也因此造就了許多遐想與誤解(就像穿戴式裝置退燒一樣),但真正的物聯網,其實還沒來。

搶吃物聯網大餅的產業鏈與成員 來源:https://goo.gl/lgFPLg

傳輸/安全/續電/互動,物聯網難以成形的原因

來張物聯網產業層次圖 來源:https://goo.gl/roOdHI

上面這張圖講述了簡易的物聯網層次,也點出了目前的發展議題還有哪些有待整合與解決,在傳輸協定、安全議題、整合平台完整確定前,物聯網消費品不可能大肆普及。以目前正夯的智慧車載系統為例,福特找了微軟、BMW與 Tesla 爭相開發自家系統,Google 與 Apple 則接連發佈車載系統服務,卻並非每一家車商都願意合作;一套車載系統都還在百家爭鳴,要統一消費者家門的智能家庭談何容易,Google Home、Alexa of Amazon、Apple HomeKit、Fibaro...。為了避免我們的智慧家電如同過去 20 年來影音載具之爭,造成家中的錄影帶、LD、BlueRay 因為更迭頻仍而成為科技裝置藝術憾事重演,人人都有智慧家庭的想法恐怕得再等等。

除了整合服務平台之爭外,各種傳輸晶片放在各式各樣的生活用品中,舉凡衣服、牙刷、電腦、家具、鍋碗瓢盆...等,表層的物品省電模式使用者互動習慣設計問題,中層的物品電能續航力問題(藍芽4.0的重要性),底層的跨物品、跨裝置傳輸協定也還沒解決;在上述一系列從協定、互動設計、電力、平台等問題解決前,廠商不敢貿然投入資金從事生產設備與技術革新,消費者無法建立穿戴式裝置使用習慣,物聯網服務也就難以普及。

第三次工業革命 - 物聯網不是優勢,而是強化優勢的工具

假如物聯網如前述所說的充滿變因,為何世界各國政府與大廠仍嘗試搶進物聯網市場並出抬各式政策與補助?第一個原因很簡單,亂世出豪傑,時勢造英雄,物聯網產業正在建構產業基準,誰成為設立標準的人,就能如同 Apple 與 Google 掌控手機產業生態系一般,成為最大的收益者。第二個原因則更為重要,讓網路從電腦等運算設備走入生活、生產環境中的每項物品中,讓生產流程整體的效能提昇,並且能配合生產需求即時控制產線的配置、資源、目標等,一但沒跟上將不只是喪失競爭先機與賺錢機會,更是整個產業可能被根本取代的重要決策,可以說是第三次工業革命,也讓各國政府擔心這是場不成功便成仁的一戰。

面臨物聯網帶來的系統性全面改造,廠商應從小系統產線慢慢開始改變再整合進完整的生產體系中,但牽涉生產資本的投入仍然龐大,更關係到生產與消費流程的修正、改造乃至於消費服務流程的重購,影響甚廣,而企業在確認投資成效或是有明確的解決方案可選購並且配合大量的成功案例前,必然不會貿然投入,這也讓政府不得不投入物聯網產業革新,不然其他政府與國際商業巨頭燒錢成功時,就跟現在 Apple 之吃掉 70% 手機產值、FB 搶了全球 20% 廣告市場一樣,小頭死光,大頭崛起,而且這次不只是搶進內容與媒體業,而是進入了台灣過往最堅實的生產製造實體產業。

物聯網革新將如同過往的網路產業革新一樣,造就大者恆大的態勢,強化已有優勢,而非成為新的優勢,不只是半導體業的轉型需要與機會,更是各式製造業的根本危機。

打造智慧工廠可能帶來生產製造業的破壞式創新機會 來源:DHLTrendReport_Internet_of_things(頁面 5/29)

政府、企業主以及消費者心態

面臨物聯網這個不確定的產業革新,政府仍應大膽投入資源,以確保產業轉型失敗以久的台灣製造業還有後路可走,也確保中小企業有機會在這波工業革命中趁勢而起,或至少不會被掃地出門。企業主也必須面對就算沒有政府資源資助,也必須面對投入轉型資金與風險的事實,物聯網打造的智慧工廠有機會讓發展中國家快速搭建效能高成本低的產線,沒有專利或特殊優勢的產品很容易被取代。最後則是消費者,穿戴式裝置雖未普及卻也成了消費市場的敲門磚,大眾逐漸接受穿戴裝置與智慧家電進入生活的事實,但仍然必須想想,物聯網真的來臨的那天, WannaCry 3.0 勒索病毒可能不僅是綁架你的檔案,還能阻止你進家門、開電腦、用手機、戴手錶…。物聯網不僅帶來第三次工業革命,也讓 1984 老大哥得以實現。

本文為《Trio 三帖數位觀點 — IoT 物聯網》系列文章的第三篇,本系列預計發佈六篇相關文章,首兩篇文章如下,另三篇敬請期待。

參考資料:The Era of Living-Services

--

--

Yang Jen Chieh
Trinalysis 三帖 - 數位觀點

勞者多能,與人為善。熱愛學習與理解世界,了解與時間為友的意義,也明白現實的理想主義才能實現。獲選TNL未來大人物及聯合報、TEDx等講者。 https://www.facebook.com/Andy.Fly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