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台看數據,什麼樣的文章願意讓讀者停留?

Mimi Chen
報導者開放實驗室
5 min readFeb 1, 2018

自從開始追蹤專題狀況後,跟GA變成了好朋友。去年底把文章後台數據翻了出來看,想知道2017年《報導者》什麼樣的文章受歡迎?讀者停留時間長?跳出率低?

會開始分析後台文章數據,是因為看到 Silva Shih 史書華在臉書分享的貼文:

國外新聞媒體常使用的流量分析平台chartbeat,昨天公布 2017年跨媒體、閱讀時間最長(most engaging)的前 100大文章。

幾個有趣的點:

1. The Atlantic的 ”My family slave”果然拿下第一名。閱讀時間是第二名的三倍多。(關於 ”My family slave”一文,關鍵評論網有簡單介紹文

2. 文化、政治類的文章,累積最長的閱讀時間。氣象/災難、科學/科技、體育的累積閱讀時間最少。

3. 這 100大文章,耗費了地球人的 1501年( 788962375秒)。

看完真的很想知道,那《報導者》的狀況會是如何?於是開始整理去年(2017/1/1~2017/12/22)的文章數據,分成幾個部分分析。

以瀏覽量來看,人權社會類議題較受關注

分析前100名的瀏覽量文章,發現政治經濟類文章數量最多。但觀察瀏覽量前10名的文章,發現「人權、社會」類佔了一半,顯示《報導者》在人權社會類議題相對聲量較高或受讀者關注。

以下是2017年1月到12月瀏覽量前10名的文章:

  1. 成為一個新人 — — 與精神疾病共存的人生(人權、社會)
  2. 體育協會的心內話(生活、醫療)
  3. 【一例一休急轉彎】勞權倒退30年的大修法(政治、經濟)
  4. 遮掩的傷口:安置機構裡被性侵的少年們(人權、社會)
  5. 【評論】楊惠君/噓聲中的冠軍(生活、醫療)
  6. 你買的玉蘭花是這樣來的──撐起數百弱勢家庭的玉蘭花產業(人權、社會)
  7. 【圖文故事】離岸之前 — — 印尼漁工的台灣夢(人權、社會)
  8. 囧星人專訪──異鄉的傷口 無聲的和解(文化、藝術)
  9. 廢墟裡的少年(人權、社會)
  10. 【評論】許淳欣/阿美族運動員為何那麼強?談米田堡血型裡的祕密(生活、醫療)

哪些文章看得人多、也讓人最願意停留呢?

大家都知道《報導者》以長文著稱(笑),我們在觀測數據時其實很常會看讀者的停留時間,我們讀者的網頁平均停留時間約為3分半。因此我將「平均網頁停留時間」列為下一個篩選條件,從瀏覽量前100名取出平均網頁停留時間前10名的文章:

  1. 8天陸客團的行動民族誌──在台灣展演「一中」戲碼(停留時間 8:19)
  2. 那一夜,從地獄回來報信的人(停留時間 7:48)
  3. 【中壢事件40周年】許信良:群眾火燒警局時,我在三溫暖睡覺(停留時間 7:06 )
  4. 遮掩的傷口:安置機構裡被性侵的少年們(停留時間 7:02)
  5. 「庚生人」的告白:我們沒有個人、只有團隊(停留時間 6:46)
  6. 囧星人專訪──異鄉的傷口 無聲的和解(停留時間 6:38)
  7. 暴烈在浪靜無聲海面上──專訪《血觀音》導演楊雅喆(停留時間 6:37)
  8. 話已說完只剩音樂──林強的遁世道(停留時間 6:31)
  9. 生與死的兩難:安樂死在台灣?(停留時間 6:26)
  10. 7個人就可主導拆除你的家?「黎明幼兒園」的自辦重劃悲歌(停留時間 6:23)

看完結果驚呆了,尤其是第一篇「8天陸客團的行動民族誌」是一篇長達1萬7千多字的陸客訪台記錄,讀者們平均看了8分鐘。這篇文章在瀏覽量排名是第30名,不重複瀏覽量4萬4千多次。

這個結果讓我想起之前中國政治與運動自由撰稿人趙思樂來《報導者》交流,提到接觸過的中港臺的讀者,台灣年輕讀者是她唯一見過會mark下來到電腦看的,中港都是用手機來看,手機來看長文忍受低,相較來說台灣讀者議題容納度很高。

整理了一下停留時間長的文章特性,大概可以分為三種特色:

  1. 「還原現場」,例如:「那一夜,從地獄回來報信的人,藉由訪談還原新屋大火事件。
  2. 「故事性強」,例如:囧星人、楊雅喆、林強的人物專訪都非常好看。
  3. 調查性質高」,例如:「遮掩的傷口:安置機構裡被性侵的少年們花了記者好幾個月追蹤。

讀者是否容易被這三大特點的文章吸引?大家不妨點擊上述報導讀讀看 XD

不論瀏覽量,數位專題的停留時間則較高

那如果不論瀏覽量,哪些文章的平均網頁停留時間高呢?以停留時間為單一篩選條件,一樣取了前10名觀察:

  1. 到了 2018 年才 22K!曾經凍漲十年的基本工資(停留時間 15:27
  2. 旗山找「碴」當農地變成掩埋場(停留時間 12:32
  3. 台灣電影的「陰濕路」(停留時間 10:54
  4. 從台灣走向亞洲 徐仁修70歲再出江湖(停留時間 9:34
  5. 8天陸客團的行動民族誌──在台灣展演「一中」戲碼(停留時間 8:19
  6. 那一夜,從地獄回來報信的人(停留時間 7:48
  7. 高度爭議 難以定義:大馬「壞小孩」歌手黃明志(停留時間 7:45
  8. 林夏如:被侵蝕的香港,還有機會嗎?(停留時間 7:44
  9. 台灣勞工職業病圖譜-新興的風險與隱藏的黑數(停留時間 7:34
  10. 被台灣拋棄的博士──西進中國的學術移工(停留時間 7:33

上述文章並非所有都是2017年的文章,但平均網頁停留時間卻非常長,蠻有趣的。值得一提的是,停留時間前三名都是數位專題!!覺得可能是網頁被開來研究技術(?)之類的 XD

這些數據或許可以看到一些現象,但我想不管瀏覽量或閱讀時間都只是一個篩選方式,有更多優質的文章不能被數字量化。如果是作者覺得值得被報導或呈現的故事,數字什麼的也不是那麼重要了。

有你,才有《報導者》,邀您用行動支持!

優質深度報導必須投入優秀記者、足夠時間與大量資源⋯⋯我們需要細水長流的小額贊助,才能走更長遠的路。竭誠歡迎認同《報導者》理念的朋友贊助支持我們!

贊助報導者

官網:https://www.twreporter.org/
臉書:https://www.facebook.com/twreporter/

--

--

Mimi Chen
報導者開放實驗室

分享數位工具、資訊圖表、多媒體網頁製作等心得,有時候會來一點生活經驗文。工作信箱:chenchenhua1112@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