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如何製作「蔡英文勞動政策追蹤平台」?

HsunPei Wang
報導者開放實驗室
10 min readMay 5, 2017

去年 12 月,辦公室的大家看到 Slack 聊天群組裡 Mimi Chen 分享 Washington Post 所做的川普承諾追蹤器讚嘆不已,透過網站平台的整理和收納,總統的承諾不再只是散落在 Twitter 跟即時新聞裡難以被追蹤的訊息。

《勞基法》修法吵得正熱,做為一個也在低薪高工時「鬼島」工作的勞工,看著網路上直播勞團在立法院抗議民進黨立委強砍七天假,有種深深的無力感。翻開蔡英文選前的勞動政見,發現連「週休二日」這項都沒有辦法真正做到,不禁懷疑其它林林總總的承諾究竟能在四年內完成多少。

「難道選前精美的政見最後只是賺取選票的工具」則是心裡更深的疑問。越來越多公民選前會看政見再做選擇,然而缺乏有效的追蹤,選後能被真正實現的政治承諾又有多少?

這時突然想到川普承諾追蹤器,靈機一動想到或許我們可以嘗試使用 Washington Post 的方式,來追蹤蔡英文總統的勞工政見。於是跟瑜娟、咪咪、凱琳、崇任和禹禛一起開讀書會,針對《蔡英文的勞動政策六大主張》,六個人剛好一人負責一項主張,進一步了解政策內容,從文章裡面把承諾的項目一一挑選出來,了解政見提出的背景和影響,以及目前進度。

製作勞動承諾追蹤器可不可行?

開讀書會之前,心裡常有著「會不會政見文字很模糊,會讓人無法評價」等等可行性的疑問。但幾次讀書會之後,我們發現《六大主張》裡面有不少必須透過立法或修法才能夠實現的項目,並非完全難以追蹤。

另外我們發現大家所關心青年低薪的問題,有一大部分跟「基本工資」有關,從 1997 年開始近 20 年間,有超過十年沒有調漲次年基本工資,這跟基本工資決策機制很大的關係:基本工資並沒有明確的決定指標(例如將經濟成長或最低生活所需納入考量),整個審議過程勞方代表都是處於弱勢,政府甚至經常要在會前請求資方代表不要缺席,而決策的過程也非公開。

對於基本工資長期以來的決議機制問題,蔡英文總統在政見裡面也寫到要訂「最低工資法」來改善。但是,根據我們進一步查到的資料發現,前勞動部長郭芳煜多次承諾要在 2016 年底前提出草案,這個承諾到了 2016 年底確定跳票了,卻搜尋不到太多相關的報導;在更巨大的一例一休爭議下,值得關注的「最低工資法」承諾似乎就輕易逃過人民的監督。網路上的即時新聞很難讓人有系統性的理解勞動政策的實現進度,而一旦有重大事件發生,其它也值得關心的政策很容易就會被人忽略。

蔡英文的勞動政見裡面,還有許多就像最低工資法、派遣勞工保護等等值得追蹤的議題。雖然根據執政黨提出的勞動政策來做追蹤,會受限於政見的品質和其涵蓋的範圍,但看著我們所初步細分出近 20 項承諾,就不禁讓人懷疑政府四年任期內能夠實現多少。

最後我們決定透過製作「勞動承諾追蹤平台」當作實驗,來嘗試彌補政治人物承諾很難用即時報導做系統性的追蹤,以及選後政見就不太有選民觀看討論的問題。

指標要怎麼設計?平台又要如何運作?

在確認要製作勞動政見追蹤平台之後,接下來的問題是「究竟要怎麼做」。仔細搜尋過去相關的作品,發現 Washington Post 並不是第一個設計平台來追蹤政治人物承諾的媒體,早在 2010 年,英國衛報就做過追蹤政治人物承諾的嘗試Politifact 則設計 Obameter 以追蹤歐巴馬各領域的重要承諾,而川普上任之後,類似的作品越來越豐富。這些作品成為我們訂定政策進度類別很好的參考依據,但要怎麼把這些類別實際應用在台灣的勞動政策上,我們還是拿不定主意。

在韋萱的推薦之下,我們約訪了對公民科技和數位化治理有豐富相關研究的台北大學胡龍騰教授。關於進度政策分類,教授說「在政策實際上路之前,從政見交付給相關權責部會研擬,到行政院院會,到立法院審議,然後一讀二讀三讀,到最後立法生效實際上路」,這種需要透過立法來實現的政見進度是相對好追的。

至於沒有與立法相關的政策,教授建議我們可以優先追蹤「施政計畫」型的,這些叫「計畫」的政策跟編預算有關,若叫「方案」則不會有預算,而且通常會是各部會各自配合方案來施行,甚至可能會散落在地方政府業務裡面,很難追蹤。教授進一步指出,在國發會網站上其實可以做查詢,但民眾不太能理解網站上報告的意思,建議我們可以挑大項,轉譯成親民的文字,若國發會發現這些報告有媒體在追,他們也可能會感到緊張,更認真去製作這些報告。

此外,政策的施行進度和實際的民眾滿意度可能會有巨大的落差,例如一例一休已經上路,但和理想的週休二日有非常大的差距。如果單純模仿外媒,只在介面上顯示新聞室自己訂出的進度分類,對於國內勞動政策評價的呈現就會顯得過於單一。胡教授建議我們可以設計類似「溫度計」的機制,讓一般民眾、勞團等可以上來給評價滿意度,教授還補充說如果是做學術研究的話,常常可以見到一種方式是招募一群人來做資料庫,每次發問卷讓他們給予意見回饋。

根據胡教授的指引,我們在國發會的網站上挖出「勞動部年度施政計畫」,表格內容就像教授所說的,並不是那麼好理解,而項目跟蔡英文的勞動政見也沒有完整對應(畢竟施政計畫也僅會列出「計畫」),衡量標準更難與政見內容產生直接連結。所以下一步還是回到一開始令人頭痛的問題:「我們究竟要怎麼設計進度的指標」?

勞動部年度施政計畫內容並不是一般民眾能夠快速了解,衡量標準更難與政見內容產生直接對應

當我們還在苦惱的時候,崇任拿出一張他歸納外媒過去作品,以及胡教授的建議,所整理出超級完整的表格(見下表)。根據這張表格,我們把細分出的 18 項政見一一做出進度的分類。但其中仍有一些政見困擾著我們,例如「改善青年初次就業」這項勞動部在蔡英文總統上任之前其實就有許多相關的計劃在執行,我們將其暫列為「難以追蹤」,但這些計畫並非沒有進行,只是進度難以評估(最後在平台上線前我們將「難以追蹤」這個類別調整其文字為「持續辦理」)。

我們內部用來初步分類政見進度的判斷表格

除了新聞室所做出的進度分類,由於政策的滿意度可能會隨著政策進度的變動有所改變,我們也決定讓民眾可以隨時上來更新自己的評分,而且評分可以同時顯示於介面上。

怎麼決定進度的呈現方式?製作上遇到哪些困難?

確定了進度分類之後,更進一步的問題是承諾進度要怎麼呈現。比較了許多過去外媒的作品,雖然多數媒體採用顏色來分類進度,我們最後決定採用類似 CNN Trump’s Promises 採用長度來呈現進度的方式,主要是希望讀者在不需要閱讀過多的文字說明的情況下,就能快速辨認從未有動作到政見落實的六種進度分類。至於「政策破局」和「持續辦理」,挑選了特別的顏色和圖樣作為區分。

由於進度牽涉到分類的過程,不同屬性的族群觀看分類的時候常會有分歧的意見,例如勞動部與勞團所認知到政策的進度類別可能就會完全不同。雖然我們製作時希望讓平台介面能夠變得美觀精簡,但同時維持資訊和運作過程的透明也很重要。因此如何在介面上可以讓使用者能夠找到分類或運作過程的細節說明,又要維持簡單直覺,是設計上面的一大難題。禹禛花了很多時間簡化平台說明的文字成為精美的圖示與圖表,讓讀者不論是在首頁或政策承諾卡片裡面都能了解平台的運作機制。

在工程端方面,考量到使用者可能會想要單獨針對某一個政見來做分享,因此我們在介面上面採用類似 Instagram 的做法,點擊卡片的時候顯示 Popup(下圖左);但 Popup 也有網址可以做分享,打開其他人所分享的政策卡片網址則可以看到完整的頁面(下圖右),嘗試讓讀者在網路上分享或討論單一政見更加順暢(Next.JS 這個 ReactJS 的開發框架讓我們可以很容易地實現這個功能)。

讓使用者可以針對某一個政見卡片單獨做分享

平台上線前我們給身邊不同朋友測試,發現設計還是沒有辦法讓許多人一進來就可以快速吸收平台所傳達的資訊。一開始的進度條配合報導者主網站的主題色,採用了貼近報導者品牌的紅色。但宜婷指出紅色會讓她有一種比較緊急的感覺,而不是感覺政策接近落實。我們對照首頁一進來以蔡英文作為背景的環形進度圖表,「完全落實」的所使用的顏色是綠色,與下方進度條的紅色關係的確是斷裂的,最後大家決定將整個網站的主題色從紅色替換成為綠色(下圖)。此外,原先「政策破局」是採用黑色,與「持續辦理」差異並不夠明顯,在立柔建議之下,我們把「政策破局」的顏色換成紅色,讓介面更直覺。

進度條主題色調整為綠色,與首頁上方「完全落實」的顏色維持一致

改進與回饋

平台真正開始製作大約是 3 月的事情,5月1日勞動節上線的目標其實對於團隊來說相當趕。跟過去使用者僅能單向地觀看《報導者》製作的多媒體作品不同,這是我們第一次嘗試建立讓使用者登入互動,反應評價的平台,也是也是首次實驗建立有機資料庫。

已經上線的追蹤系統還沒有把勞團的意見或是關於政見本身的不同想法更完整的反映出來,未來我們將會在政見卡片裡面,補充更完整的相關資訊。

目前,我們仍在繼續完善這個系統,希望讀者們能夠給予我們更多回饋,幫助我們做得更好。

若沒有參與追蹤平台的製作,很難發現原來要建立一個政治承諾追蹤器,牽涉這麼多細節。真的很高興能夠與報導者的同事們從專案發想開始參與這個平台的製作,與大家一起學習。若沒有咪咪的進度管理和宣傳規劃、瑜娟和凱琳細細收集和核對資料,崇任在專案上線前每日加班趕工,禹禛細心又迅速的調整設計,還有法賢和涵郁給予許多技術上的支援,專案幾乎不可能以現在的樣貌如期上線。在報導者最幸福的是在作品上線前很想撞牆的時候,有一群熱心的同事,總給予滿滿測試的回饋和鼓勵。

蔡英文勞動政見追蹤平台: https://tsai-tracker.twreporter.org/

平台意見回饋表單: https://twreporter.typeform.com/to/v4jZs5

〈工作貧窮〉專題: https://www.twreporter.org/topics/taiwan-temporary-workers

深度調查報導必須投入優秀記者、足夠時間與大量資源⋯⋯我們需要細水長流的小額贊助,才能走更長遠的路。

竭誠歡迎認同《報導者》理念的朋友贊助支持我們: http://bit.ly/2C3hweE

加入《報導者》粉絲團,閱讀優質報導: https://www.facebook.com/twreporter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