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專題製作手記】設立目標,將「使用者回饋」融入專題中

Mimi Chen
報導者開放實驗室
8 min readJan 17, 2018

去年11月製作的專題「倖存者的餘聲 — — 自殺者遺族的漫長旅途」,是首次以聲音為重的數位專題三位自殺者遺族在故事最後,分別錄下「現在的自己」對逝去親人說的話,希望透過沒有修飾過的聲音,很單純、直接地讓讀者感受到他們心中想對逝去親人說的話。

我們這次對於使用者經驗與回饋方面有較多的討論,也是首次使用分析回饋平台「Hotjar」來蒐集單一數位專題的讀者回饋。

了解題目與記者需求

這個專題是子午(負責題目的記者),在採訪進行到中後段時開始著手製作,他向我們解釋題目內容與進行狀況。

「自殺者遺族」,這群被留下來的人與因疾病或意外事故身亡者親屬的經驗大不相同,親友自殺比其他類死亡的影響更難面對,困惑、無助、憤怒、恥辱、被遺棄、罪惡感、強烈而持續的悲傷⋯⋯各種複雜的情緒交織纏繞,或者陷入長久的沉默,「冰凍」在自己的傷痛中。

每每談到自殺,社會的眼光多數停留在死者身上,但報導與統計數字背後是許多不被看見的生者。子午希望讀者看完三個自殺者遺族的故事後,不要把他們當做「只是一個個案故事」,而是能繼續閱讀第四篇關於治療自殺者遺族的專業文章。關於自殺議題,可以更多理解,而不是忌諱與逃避。

設立目標,發想版面呈現

接觸越來越多PM知識後,越覺得製作數位專題前,知道團隊為何而做非常重要,也就是「設立目標」的重要性。必須一直提出問題:「為什麼不用純文字就好?」「記者認為數位呈現可以怎麼讓文章變更好?」「我們可以用什麼方式做到?」

於是我們根據子午的需求,討論出這次數位專題想要達成的目標:

希望讓讀者看完三篇遺族故事後,可以理解這群人,並繼續讀第四篇專業文。

根據以往經驗,讀者都較喜歡看人物故事,要怎麼不讓他們看完單一故事就跳走?我們希望4篇文章可被塑造成具「整體感」,而非斷裂式。於是我們再提出了下列的版面呈現方式:

1. 提供讀者自由跳躍到不同章節的選項

2. 用聲音、字幕加強閱讀體驗

3. 用顏色漸層強調整體感,由暗而明,希望帶給讀者理解後越趨光明的感覺

此外,也請子午調整寫作方式,包含標題、前言、內文,都希望可以符合上述「整體感」的感覺。

真的很感謝子午理解我們的需求,團隊成員都認為這次合作經驗非常棒。不同專業處於一個彼此尊重、平衡的位置,互相聆聽需求,提出解決方式。

聲音的角色是什麼?是主角還是配件?

整個製作過程都很順利,唯獨在處理音檔呈現這個階段,團隊爭論了幾次。

目前各瀏覽器的手機版本,音檔都無法自動播放。原本的「音樂播放鈕」設計是比較偏向流行感。一般人可能較難注意到右下角有個按鈕可以按。

隨後我們討論,聲音如果是一個讓讀者感同身受的要素的話,他應該是要自動播放的。但我們很怕聲音會干擾到讀者的外在環境,因此做了以下折衷:在影片檔前加一段緩衝字句,並且將按鈕換成一般人直覺的「播放/暫停」圖像,讓讀者想暫停時,可以直覺反應。

但要讓影片自動播放的技術,就要請工程師大大再寫一篇技術文了XD 用麻瓜語翻譯就是「專題一開始的片頭圖片必須用手指點擊特定按鈕,讓音檔都觸動過一遍,讀者往下滑時才能自動播放。」

代價就是有些讀者一開始進到頁面,發現不能往下滑後就跳出。(下面會提到)

針對首頁點擊的技術問題,工程師大大的回應:

因為瀏覽器會鎖住手機版自動播放音檔,所以用程式設定在某定點播放音檔不可行。

解法:

用程式播放音檔會出現錯誤,但後來發現如果使用者在網頁上已經點過播放鍵的話,就能越過瀏覽器自動播放的限制。

所以我們就設定成,當使用者在我們單頁網頁上,第一屏幕是滿版,且不可滑動(鎖住 scroll),並放上一個方向向下的按鈕,強迫使用者一定要去按那個按鈕。實際上那個按鈕是一個播放鍵,它會播放一個空白音檔。

如此,我們就可以突破瀏覽器限制,使用者按完按鈕也會瞬間解開滑動。

融入使用者回饋,看見讀者的想法

既然設立了目標,總要知道這些目標有沒有達成,供往後版面設計參考。於是我們在網頁中首次使用分析回饋平台「Hotjar」來蒐集回饋。

簡單介紹一下Hotjar,這是一個可以分析網頁使用者閱讀軌跡的服務,可以觀看讀者瀏覽方式、使用載具、瀏覽器等資訊。

他也可以統計使用者點擊、滑動記錄,化成熱點圖。

除了量化記錄,也可以在網頁鑲入回饋按鈕,讓讀者直接評論網頁體驗。(目前因為改版需求,網頁上先拿掉了。)

根據目標,這次想觀察的重點包含:

  1. 網站停留時間
  2. 看到第四部分的讀者比例
  3. 是否有點擊側欄索引按鈕/音檔播放按鈕
  4. 使用者體驗回饋

結論:量化數據有限制,質化回饋是改善動力也是鼓勵

總結來說,大部分讀者停留時間還是落在5分鐘內,但出乎意料的滑到第四部分的平均比例有58%。113個回饋網友中,平均給分3.8分 😍。(當然也許看不下去的讀者也不會給回饋XD)

量化數據方面比較可惜的是,Hotjar無法監測側欄按鈕數據,我們也無法知道為什麼讀者點擊第三個音檔的比例較高。可能還需要靠訪談才知道。

我們很珍惜讀者給我們的回饋(每天都會狂刷XD),固定開會討論回饋狀況。

滿意度低的讀者雖然較少人給評論,但全部都是手機使用者。

頁面下載太浪費時間,雖然很有效果 。」

一跳出來就無法下滑 。」

「做成影片難以閱讀,只好跳過。」

團隊於是針對手機體驗、下載速度、影片呈現怎麼更好討論。

當看到鼓勵的讀者回饋時,我們也會很激動。

「在滑到三位受訪者聲音檔時會自動播放這一點很不錯,讓讀者有身歷其境的感覺,更能感受他們的苦痛。另外前三篇的色彩都較深沉,在第四篇開始轉換色彩明亮度,隨著頁面往下滾動從原本的深綠色變成白色,我覺得或許也是報導團隊想給大家一個較為光亮的結局,讓人感到還有希望。 」

使用得很順,能夠聽到訪問者的聲音,利用多媒體呈現報導,也很新奇」

謝謝 報導者這個專題 因為我也正面臨同樣的難題 」

有些讀者真的看很細,有種被發現的驚喜感!(第一個讀者你是誰~~你怎麼可以把我們看這麼透徹XD)

我們針對回饋作出了一些結論:

  • 桌機使用體驗比手機好,手機還是不太適合長文閱讀,如果要長就要做到「索引功能」健全
  • 此次監測無法將索引功能是否被點擊列入,要再嘗試看看
  • 依數據看滑到最後面的人比例意外高,但無法推測停留時間佔多久
  • 第一頁可能很多人滑不下去就走了
  • 影片效果因人而異
  • 往後要考慮議題的特性,對讀者來說或許自殺議題還是太沈重,沒辦法一次看完。

這次製作經驗真的蠻珍貴的,使用者回饋真的很重要呀!其實我們為此還製作了另一種版本「自殺者遺族的漫長旅途」,如果你還沒看過這系列報導,歡迎留言告訴我們你喜歡哪個版本?

更多數位專題製作手記文章:

有你,才有《報導者》,邀您用行動支持!

優質深度報導必須投入優秀記者、足夠時間與大量資源⋯⋯我們需要細水長流的小額贊助,才能走更長遠的路。竭誠歡迎認同《報導者》理念的朋友贊助支持我們!

贊助報導者

官網:https://www.twreporter.org/
臉書:https://www.facebook.com/twreporter/

--

--

Mimi Chen
報導者開放實驗室

分享數位工具、資訊圖表、多媒體網頁製作等心得,有時候會來一點生活經驗文。工作信箱:chenchenhua1112@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