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導者開放實驗室》:不重新發明輪子!一個「通用型新聞敘事元件庫」的實踐之路

《報導者》自上線以來,陸續製作了許多運用各種素材的多媒體專題,嘗試著多元的敘事手法,也希望讓資訊有更豐富的表現形式。在每一次的敘事實驗裡根據新聞特性將多種媒材互相組合,量身打造每一個專題,其用意無非是想為故事提供合適的呈現方式,進而把故事說好。然而,「量身打造」是否必要,似有待斟酌。
本文前段會為過去產製多媒體專題的經驗做回顧,後段則提出在反思中開展在眼前的另一條路。

經驗回顧

在過去的產製經驗裡,我們會先透過動腦會議討論報導是否適合做成多媒體專題,如果順利進入專題製作流程,接下來的會議中,將從零開始規劃該報導內容的最佳表現形式,在理想的情況下最後會收斂出要達成目的所需製作的配件(例如:圖表、插畫、互動區塊……等等)。

只是會議初期能參考的資料並不多,常是對個別配件帶想像的概略描述,難以一窺互相組合後的整體樣貌,若就此投入大量成本進行製作,後來才發現配件效果不如預期,又因時間考量無法再製作其他配件替代,很可能會演變成「頭已經洗下去」而不能不做完的局面。

在為報導量身打造配件的過程中,我們還遇過一些其他的痛點:

  • 難以重複利用:即便做過功能幾乎相同的配件,因為與需求些微的不同,每次都必須從零開始製作,而重新製作的配件若又為報導量身訂做,與該篇報導的綁定程度甚高,容易成為僅供一次性使用的配件。
  • 缺乏友善的編輯界面:因多為一次性使用,便不會進一步投入成本製作能供記者、編輯甚至任何人都能方便使用的內容編輯介面,亦難將新的配件融入新聞室的內容管理系統(CMS),使得任何細微的改動(如修改文字)都需要透過工程師手動完成,而非經由後台自動完成,這中間一來一回的告知與確認,都在增加團隊不必要的溝通成本。
  • 針對讀者回饋的改進有限:我們曾在過去製作的專題裡蒐集讀者的意見回饋、使用體驗或追蹤其使用行為(如滑鼠滑動軌跡、按鈕點擊、跳出率……等),以供日後製作時參考。只是以這樣的方式蒐集到的回饋多是對整個專題而言,其涵蓋範圍廣而相互牽動的因素甚多,較不利於單一配件的改善。當每次推出新的專題都是全新的敘事實驗,要能基於讀者的意見回饋做個別配件的改良,進而將讀者納入專題製作流程的一環,坦白說,效果相當有限。

另外,量身訂做的配件因完成於特定時間點,呈現樣式上多少承襲了該時期 主網站的文章頁面,當主網站文章頁面的設計、功能大幅更新,卻因配件與專題的相依性太高,使得散落在各個專題裡的配件難以一併更新,造成產品間的風格不一、使用經驗各異的狀況。

讓我們痛的,不見得也讓別人痛,或許其他團隊自有解決方法,而我們也在歷經數次討論與重整後理出了一條值得向前開展的路。

開啟新章

經過團隊內部凝聚、腦力激盪後,《報導者》工程部門2020年度目標從「量身訂做、單一開發」的專題網頁轉向「可重複使用、不斷改良」的網頁元件。

軟體開發領域素有 「別重新發明輪子(Do not reinvent the wheel)」 的提醒,意思是如果有一個現成且足以滿足大部分需求的解決方案,原則上只要在對外觀進行設計後直接應用即可,切勿輕易重新發明一次解決方案,理由是避免分散製作者的資源,使其投入更有意義及價值的目標,從而讓解決方案不僅是單點式地滿足單一個案,還能以更一般性地滿足多數需求為目標,持續演進。

在內部凝聚2020年度目標的過程裡,我們開始以上述的原則進行思考,如果專題裡的特定「配件」能被取出而自成一個獨立的「元件」,以重複使用為目的持續打磨,直到能支援多數用途,那麼是否可以減少往後「重新發明輪子」的機會?

因此,我們聚焦出2020的年度目標:開發可重複使用,且將故事說得更好的新聞敘事網頁元件。

除了是可以重複使用的獨立元件,我們對這些新聞敘事元件還有其他的期許:

  • 通用:元件皆以能融入大多數新聞室裡的內容管理系統(CMS)為目標進行製作,在支援鑲嵌程式碼(embedded code)的CMS裡都可以被「隨插即用」。使用上則不限於新聞產製環節裡的任何角色,任何人都能使用內容編輯界面產生程式碼直接應用。
  • 疊代:強調以元件為單位重複使用,讓使用者回饋範圍回歸元件本身,藉此獲取較為明確的改善建議。為使元件功能漸趨完善,針對回饋進行下一代版本改良的過程會不斷地反覆進行,每一次過程的重複為一次疊代,而每一次的疊代都立基於過去的成果,吸取使用者回饋續作改良,從而能真正將使用者納入專題產製的一環,同時也讓實體的累積逐步發生。
  • 開放:延續《報導者》成立至今在「開放編輯室」、「開放原始碼」的努力,元件的原始程式碼將被公開存放在《報導者》的GitHub供公眾自由使用。更甚於此,產生元件程式碼的服務也會一併對外開放,讓受眾從「有程式背景的人」到「有意願使用的人」,期待易用性的提升,能廣納更多使用上的回饋。

在第一波釋出的元件裡,包含「報導者/左右互搏版型」「報導者/大事記」「報導者/橫著滾吧照片!」

其中,「報導者/左右互搏版型」即是以此思維完成製作的一例,該版型最初因〈網路聲量=實際選票?24張圖解密六都市長的網路聲量戰爭〉專題而誕生,且在製作之初便將「可重複使用」的特性納入考量,今年也應用於〈從武漢到世界──COVID-19(武漢肺炎)疫情即時脈動〉專題,最後製成一個獨立於任何專題的通用型新聞敘事元件並對外釋出。

「報導者/大事記」則是為了解決大事記內容一有增改就要重新製圖的問題而生,已應用於:
【不斷更新】武漢肺炎大事記:從全球到台灣,疫情如何發展?
政治風暴成疫情破口:關鍵 4 天,馬來西亞從抗疫模範淪為後段班
來自歐洲疫情最嚴峻中心的聲音 ── 全國封鎖中、持續抵抗病毒的義大利

替代了《報導者》過去所有報導裡既有的大事記圖表。

綜上所述,為專題量身打造配件的方法用意是貼合特定報導所需,但也讓各配件的生命週期等同於專題的生命週期。本文認為未必如此,倘能在製作期一開始就優先使用現有元件、或將其做必要改良後直接採用,抑或是緩和配件對專題的貼合程度,選擇高複用性的解決方案,並以製成獨立元件為目標進行實作,便能使各個配件的生命週期得以延續。當原先的任務已隨著專題生命週期的結束而完成,獨立存在的敘事元件仍能繼續運作不受影響,其適用範圍只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日漸加深加廣,個別元件的生命週期也將因未來能服務到的報導、更多需要它的受眾而朝著無人能想像得到、它能到達的地方持續向前推進。

這是我們想做的、一個屬於新聞敘事的元件庫。而在實踐的路上,起了一個頭以後,尚且需要眾人的回饋始能繼續前行,下方是目前為止已釋出元件的介紹,想邀請您一起來試試看,可以的話也希望您在使用後給我們一些建議:

給點意見回饋吧!

如果覺得小工具很實用,請給我們拍拍手 👏,鼓勵一下~

如果使用後有疑問,您可以透過以下任何管道給我們回饋意見:

  1. 填寫回饋表單:https://forms.gle/TidE4vNBzsPWECXDA
  2. 在我們的 Github 上開 issue 或 open PR
  3. 來信至報導者工程部信箱 developer@twreporter.org,我們將有專人為你服務 😘。

ABOUT 報導者開放實驗室 The Reporter Lab

「報導者開放實驗室」的任務之一,是提供開源的數位敘事小工具,增加說故事的方式,並且幫助減少資訊產製過程中不必要的重複工作,讓內容生產者能專注在生產優質的內容。

若您對更多數位敘事及新聞幕後有興趣,歡迎追蹤我們的頁面👉 報導者開放實驗室 The Reporter Lab

有你,才有《報導者》,邀您用行動支持!

優質深度報導必須投入優秀記者、足夠時間與大量資源⋯⋯我們需要細水長流的小額贊助,才能走更長遠的路。竭誠歡迎認同《報導者》理念的朋友贊助支持我們!
贊助報導者

官網:https://www.twreporter.org/
臉書:
https://www.facebook.com/twreporter/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mauoIDfJO7w&feature=emb_title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