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2017全球調查報導大會(GIJC)學到的調查技巧

ITingChiang
報導者開放實驗室
11 min readDec 15, 2017

--

由於去年《血淚漁場》這份調查報導,我很幸運受邀參加了2017年11月中在南非約翰尼斯堡舉行的第十屆全球調查報導大會(GIJC)。這個全球新聞界的盛會,邀請了130個國家,近1200名記者共同分享調查報導的經驗,以及調查報導的技術、新科技等。

今年大會重要項目之一,便是討論全球人口販運(human trafficking)現狀,促進各國調查記者之間交流,協力報導這個國際性議題。我因此提早一天抵達約堡,參加一個非公開、3小時的小型工作坊(HUMAN TRAFFICKING & FORCED LABOR: AN INVESTIGATIVE JOURNALISM WORKSHOP)。

工作坊聚集26國記者,包含尼泊爾、奈及利亞、沙烏地阿拉伯、巴西、俄羅斯、烏干達、尚比等等,以及《血淚漁場》的印尼夥伴,調查報導媒體Tempo Magazine的Pram(詳細合作內容可見此),他是一個長髮蓬鬆,眼神不時露出「喔~~~這有意思」,而且不能離開香菸太久的魁梧男人。

普立茲獎得主分享,除了現場採訪,如何用科技技術也非常重要

我們必須有同伴來自(人口販運)來源國。- Martha Mendoza

工作坊主持人是美聯社記者Martha Mendoza,她去年曾以《血汗海鮮》這份驚人的調查報導獲得普立茲公共服務獎。該報導最有力的,是她們映現了血汗海鮮的完整供應鏈(supply chain)。團隊除了直擊勞力剝削、漁工宛如奴隸的現場,她們的desk work也相當厲害,運用漁船定位軟體、貨品進出口網站,追蹤這些由血汗漁工撈捕的海鮮,如何進入美國超市,讓餐桌前的消費者跟這群人產生關係,反饋壓力。

我想,除了我們這些怪咖以外,大概沒有人覺得這如此有趣。

Martha也整理了美國各個實用資料庫分享,tipsheet在此。美國的公開資料真的方便透明到讓人想哭,他們甚至可以直接寄郵件給監獄受刑人,還能看到法院開庭紀錄…

獨立記者Malia Politzer的作品The 21st Century Gold Rush

跨國調查報導越來越重要,我們都在跟相似的故事奮鬥

該工作坊另個有趣案例,是獨立記者Malia Politzer的作品The 21st Century Gold Rush。為了描繪當代難民經濟,這是個採訪橫跨4國,並製作成多媒體互動報導(此報導刊登在Huffinton Post的新平台 Highline上),整體流暢清楚,藉由圖表設計,讓人輕易了解整個結構如何運作。

我們在乎的是,誰從這世紀的難民危機中賺到錢?從中得利?我們想要描繪整個難民經濟體。…於是我們不只看見難民、走私者,還得看見在邊界生存的人,他們都擁有能動性(agency),所以這不是「受害者旅程」這樣的故事,這關乎他們如何做選擇,怎麼開始、並且結束。-Marlia Politzer

我寫到這裡有點懶了,就把Malia的summary放上來給大家自己看囉。

工作坊的另個重點是讓參與者找到潛在合作夥伴,我很驚訝我們雖然身處異地,但都在跟相似的故事奮鬥。巴西非營利調查媒體 Repórter Brasil(嗯…非營利調查報導媒體取名似乎都有點像)記者Piero Locatelli告訴我,他剛做完一份菲律賓女傭被剝削的故事,這幾年越來越多菲律賓女性嚮往巴西,因為在那工作一陣子便能擁有居留權,孩子還能夠受義務教育。

Piero也希望我多跟他聊聊台灣人到底怎麼看待國民黨,他是一個中國文化愛好者,喜歡烏龍茶。

用創新形式跟媒介說故事,讓調查記者們離開象牙塔

如何用創新形式跟媒介去說故事,讓調查報導變得更有影響力,也是這次大會重點之一。

參加GIJC的收穫,除了人生第一次踏上非洲大陸,另一個就是可以當迷妹,我見到了寫論文時就非常想見到的Juliana Ruhfus (甚至在廁所裡跟她相認)。

《半島電視台》2014年將獅子山共和國非法漁業的調查報導,延伸成讓使用者化身調查記者的〈Pirate Fishing〉,這個包含紀錄片成分在內的新聞遊戲,讓讀者一步步獲取線索、進行探訪、抓到非法漁民。Juliana說,自己當時看著手中的紀錄片及報導素材,便覺得應該做得更多,她向主管提出想製作遊戲的要求。

有趣的是,不同於我們的新聞遊戲《急診人生》是先有了遊戲這個想法,才開始採訪、搜集素材,Juliana則是完成所有採訪,才決定做遊戲。

〈Pirate Fishing〉

創新想法要在新聞室中萌芽落實並不容易。Juliana必須一再報題、被打槍,但由於內容已經存在,成本相對低(且她跟工程團隊幾乎都是利用加班進行這個專題)。最終,〈Pirate Fishing〉為他們帶來一群全新的閱聽眾,點進這個新聞遊戲的人,有高達80%的使用者,其實是第一次造訪《半島電視台》新聞網站。(更多跟新聞遊戲有關內容請點此

有了第一次的成果,Juliana被打槍的次數降低了。2016年,她將關於敘利亞網路戰的調查作成遊戲 #Hacked — Syria’s Electronic Armies,其同樣將讀者化身記者,調查駭客、了解網路戰背後真相,並且同時承受被駭的風險。這次他們團隊花了更多時間進行前測,並且與大學相關科系合作測試。這個新聞遊戲同樣也為半島電視台帶來高達八成的新閱聽眾。

影片觀者被告知駭客是怎麼一回事,但程式的使用者是在「體驗」駭客行為,(遊戲的)內容跟形式都在說這個故事。-Juliana Ruhfus

放上我最喜歡的Juliana的一張投影片。

我們跟工程部門都很樂意從對方身上學習,而好的領導者必須協助這件事發生。…作為記者,我的目標還是在做新聞。做新聞遊戲的挑戰,是我們有很多好點子,但如果互動性變得太強,會變得越來越像一個遊戲,作為一個記者,我很擔心,雖然這還是真實的,但對讀者來說,會感覺不像真的。另一個挑戰,是我們要自己跟新聞流通奮鬥,必須做很多行銷,讓自己的產品被看見 。-Juliana Ruhfus

大家如果對這個新聞遊戲有興趣可以聽這個訪問Juliana的podcast

稍微提一下同場座談:Innovations in Storytelling 中的其他人。

美國1977年成立的非營利調查媒體Reveal、總編輯Susanne Reber也帶來有趣例子。他們除了透過廣播、網路等媒介外,也首次將新聞故事搬上舞台,找演員詮釋,並且與觀眾互動。另外,Reveal在今年得到了ONA兩個數位新聞的獎項

我們對於創新這件事非常開放。我們必須讓這個對話發生,而不是永遠在討論死線。- Susanne Reber

嗯,我很喜歡她這句話。

調查方式隨科技演進,怎麼利用youtube做報導

GIJC的會議現場其實是由超過百場講座構成,一個時段便有十幾場講座、工作坊、Demo。錯過有趣的或自己真正需要的那場,還滿常發生的。不過主辦單位很貼心,公佈了大部分講座的錄影、講者ppt於此

由《紐約時報》video部門Malachy Browne帶來的Visual Forensics and Open Source Investigations,出乎我意料得有趣(雖然 Spe Chen早大力推薦並且發表對此人愛慕之情)。

他做調查報導的方法,其實就是運用社交網路上的公開資料,進行視覺上的鑑識比對,並且輔佐傳統新聞學的方法查證,最後得到他想知道的真相。

這似乎有點模糊,直接用他的作品說明會比較清楚。

以他今年4月製作的How Syria and Russia Spun a Chemical Strike為例,為確認阿薩德到底有沒有對Khan Sheikhoun進行化學攻擊,第一個鑽進Malachy團隊的念頭是:找台電腦,用google earth,與youtube影片中發生爆炸的街景進行比對。

他們除了找到無數支youtube影片外,也實際找到上傳影片的人,與其人查證,同時,他們也透過紐時當地的記者,進行實地採訪。(詳細他怎麼做這個報導可以見此,以及這是他的工具表

值得一提的是,他所謂的視覺鑑識,並不是兩張照片靠在一塊覺得相似便是,而是仔細詳實、多角度的比對。這件事情,可以在他另一個作品Reporting on Las Vegas, Pixel by Pixel,這個還原賭城槍擊案現場的報導中更加篤定。

這次,Malachy他們用了30組影片,逐時還原槍擊案當天現場的情況。這些影片取自社群網路,因為由不同人拍攝,且地點角度時間不一,原是難以使用的碎片素材,Malachy與團隊藉由將「槍聲」音軌抽出,逐一比對整理,讓此成為了辨識各個影片拍攝時間的方式。(大家有興趣可以看看其他作品,他近期也做了紐約地鐵恐攻的影音報導)

講到這邊,真的覺得科技對新聞媒體非常重要阿!我們也一直在努力嘗試中,然後目前正在徵「新聞x網頁工程師」喔!!

如果你是工程師,希望可以把技術變成改變社會的方式,或調查報導的一部分,歡迎聯絡我們!

真正讓讀者親近故事主人的VR敘事報導

回到正題,到了收尾的時候,跟大家分享最後一個我自己非常喜歡的作品,是這次GIJC展示的兩個VR作品的其一:After Solitary,其講述一名受刑人Kenny在獄中逐漸精神崩潰、自殘的經歷。由專注於沉浸式體驗的Emblematic Group及PBS底下的調查節目Frontline合力製作。

故事跟形式結合得非常好(看網站上360度影片完全不準,這個Spe Chen可以作證)。使用者進到Kenny所處幾米大的狹小牢房,以及出獄後的自家房間內,藉由有限的移動,聲音、光影以及影像搭配,便能真實感受到監獄監禁生活裡的窒息、壓迫不安。

也真正跟故事主人感到親近。因為這是可以走動的VR作品,意思是除了上下左右的扭頭運動外,還可以藉由走動去看影片中人物側面、背面,在Kenny要我看他自殘的脖子時,我能夠真正走到他側邊,彎腰看到他的疤痕,就像我們平時採訪那樣。

團隊將Kenny放置到一個有40組相機的環景攝影棚中進行訪談,及讓他做出VR中與我們互動的動作,另外3D建模牢房以及房間,讓人們身處其中。導演Cassandra Herrman告訴我,雖然訪談僅有40分鐘,建模拍照也不過一天,但後製期漫長,而且製作相當昂貴。(得到了The Knight Foundation不少贊助啊真好)

聽說最後都要有彩蛋 — — 放上我們總主筆李雪莉進行其中一場講座的美照!

這次GIJC邀請雪莉在 Cross-Border Collaborations: Regional Projects 中分享《血淚漁場》經驗,能在全球關心此議題的記者們面前,展示、討論這份作品,還是想來不可思議的事情。

更多「造假.剝削.血淚漁場」專題內容請見《報導者》網站!

有你,才有《報導者》,邀您用行動支持!

優質深度報導必須投入優秀記者、足夠時間與大量資源⋯⋯我們需要細水長流的小額贊助,才能走更長遠的路。竭誠歡迎認同《報導者》理念的朋友贊助支持我們!

贊助報導者

官網:https://www.twreporter.org/
臉書:https://www.facebook.com/twreporter/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