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說話,活出更好的自己

艾栗羊 (Ellie Yang)
穎食洞察
Published in
3 min readJul 13, 2019
photo from Unsplash

剛入職場時,我因為不知道該如何開啟話題,怯弱地不敢主動和同事搭話;在和病人溝通諮詢時,也時常一邊講,一邊冷汗淋淋。

有口難言,是一種痛苦。

在腦海中組織、編排過數次的話語,一到嘴邊,卻又變得模模糊糊、捉摸不定。說出口的每句話,都跟腦中真正想的有落差,這種“失語”的過程,令人極其沮喪和痛苦。

就如聖經中摩西對耶和華說的話一樣:“主啊,我素日不是能言的人,就是從你對僕人說話以後,也是這樣。我本是拙口笨舌的。”

我也是拙口笨舌的。

但經過年復一年的諮詢工作訓練,漸漸能將自己想要傳達的訊息說得清楚而精確,並藉由說話讓自己產生自信與力量。

近期透過閱讀《說話的品格》這本書,重新審視過去和現在的自己,深覺與人交談不僅是技術,更是一種態度;技術需要學習,態度需要體會。但不論是技術或態度,都需要好好地修練。

在技巧方面,歸納經驗中實用的五點,能使說話的品質有顯著地進步:

一、傾聽,適時的不說話

傾聽是一種尊重,傾聽比一個人單獨說話還要重要,因為沒有人會喜歡對方單方面地一直講述自己的事。唯有傾聽才能走進對方的心裡,真正明白對方的想法。

另外,在交談過程中適度的留白,也能使對方有延伸的想像,或抓回注意力。如在演講或授課過程中,若講師突然停頓不說話,聽眾會暫時停下手邊的事,發散的注意力重新回到講師身上,能帶來很好的聚焦效果。

二、與對方產生共感

用同理心去感受對方所經歷的事。同理心是一種既平凡又特別的能力,它在日常生活中維繫人與人之間的適切連結,也在陌生或緊繃的時刻,幫助人們互相理解與接納,尋得化解或緩和。

但同理不等於同情,因為同情心是由上至下,而同理心是對等的。用同理心去感受對方的想法,就需要換位思考,假設“我是他、處於他所處的環境,我會有怎樣的表達?”

用對方的眼去看,用對方的耳去聽,用對方的心去感受,就易產生共感。

三、用回應來創造彼此的互動

談話過程中如果有適時的回應,會讓對方覺得你在聽他講話。

其中有3個簡單的技巧,第一,直視對方;第二,適時點頭;第三,在談話的過程中回應“真的嗎”、“這好有趣”等簡短的回復來表達認可,進而引發對方延續聊天的興趣。

四、說話時要簡短有力

開會、報告、諮詢、談判的場合,說話不能冗長。因為冗長的話容易讓對方失焦,失焦就聽不到重點。

另外,簡短有力對於專業人士來說,也可以減少犯錯的機會。當說話越精准、表達的詞會越正確時,錯誤率就會降低,對方也不會曲解你的意思。

五、交談時對事不對人

不要隨意的批評人,在溝通的過程要針對發生的事件進行交流,撇除對個人的偏見。可以指點別人,但不要變成指指點點。

photo from Unsplash

最後,在說話的態度方面,用一句聖經的話來總結:“敗壞的話一句都不可出口,只要按需要說建造人的好話”。我們口裡所說出來的話,決定我們建造人,或是拆毀人。

若說出口的皆是建造人的好話,就能將恩典與祝福給聽見的人。

若喜歡我的文章,歡迎幫我「多按幾下"拍手👏"」喔!
請幫我點 5 次 Like,我就有機會得到來自官方的獎勵 :)

--

--

艾栗羊 (Ellie Yang)
穎食洞察

醫院打滾的臨床營養師,喜歡多維度發展,勇敢複選人生!#Registered dietitian #nutrition #foo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