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 MIX 設計年會:AI Session

Youga Chang
宅宅女子
Published in
4 min readMay 5, 2018
AI session speakers: 政治大學 傳播學院 陳宜秀副教授、創新工場 AI 工程院 VP吳卓浩、Microsoft SwiftKey 首席工程師許伯圳、台灣科技大學設計系 唐玄輝 教授

第四波AI 熱潮來臨,這幾年來大家紛紛在談AI人工智慧帶來新一波的革新,AI至上、AI引領人類進到下一個產業的大革新,儼然成為繼大數據後,每個人好像都必須要懂,不理解就跟不上時代的知識。但對於我來說,所謂的Artificial Intellgence 到底是什麼? 它可以拿來做什麼?對於設計又有什麼樣的關係?一直在我心中仍是謎團。

AI 的發展

四波AI浪潮

1998年第一波AI浪潮興起後,到了2004年逐漸將現有的資訊轉化為意義,創造商業價值,幫助決策判斷、客製化推播。乃至第三波浪潮,逐漸將數據化作現實,賦予新應用、介面互動。而第四波浪潮,則逐漸朝向更加全面、整合性的應用。

AI與設計的現在與未來

就視覺、語音與多媒體的產業來看:

創新工場 AI 工程院 VP 吳卓浩

現今的AI在視覺、聽覺辨識準確率已經可以慢慢超越於人類,藉由數據的蒐集、機器學習,讓電腦也得以模擬人可能的回答方式與聲音合成。然而,AI應用的重點在於「理解」,在面臨AI應用上現今最大的問題在於即便在此領域有效,但並不保證在另一個領域就能完全適用,就像是一個黑盒子般,充滿未知與挑戰。

設計與AI

設計與溝通

與其說人機互動HCI,現在的HCI更像是 H-C-H-I。

做為介面互動的設計師,必須清楚、小心的設計人與物之間的溝通行為,而介面作為一種溝通的媒介,在互動的過程當中會歷經六個階段:

而當中互動溝通的行為決定於對溝通對象的了解、對情境的了解、兩者產生共同認知( common ground)以及對於出錯不清楚處、對於內容的修補(backchannel),而最後一項正是在設計當中一直以來最大的挑戰。

所以,AI在互動設計中到底可以做什麼?

它可以作為一個工具,幫助機器在面對出錯時有自行處理的能力。

人機互動著重的點在於:清楚的告訴我應該怎麼做、人自互動著重的點在於幫我做複雜的事(少來煩我)。然而在「人智互動」則是期待機器能像戰馬這個智慧體般擁有自行判斷、解決狀況的能力,聰明一點知道自己應該做什麼。正因如此,與其將「人」與「機器」分開,不如思考、轉換為「人+機器」的合作思維。

服務設計

「我們怎麼樣透過輸入、輸出的溝通裝置,把個人的智慧傳遞給他人?」

AI應用在服務領域的應用可見於互聯網平台(小米)、機器人(mashable)、無人商店(amazon go)、甚至到banner 設計(阿里巴巴魯班)之中,我們藉由大數據、AI的結構,強化服務設計的細緻度與便利度,設計不在侷限在物體、材質的設計,而是延展為結合人、物、場域的系統型設計。換言之,身為設計師,如何利用百億級的軟體應用到服務之中,以創造不一樣的服務設計。

AI 時代下的設計師

不能否認,AI是一個躲不掉的問題,它在我們社會中慢慢出現,但對於設計師來說,AI時代下,到底應該要具備何種思維以及能力。

基本能力框架:技術、商業、設計,至少三取二。

設計師是「解決問題的人」,與其將自己定位為平面、互動…設計師,不如朝向generalist designer 邁進。AI對於設計師而言可以作為一種「tool」,而我們要學會懂的使用黑盒子的能力以促進驗證問題的方式、增加解決問題的精準性,而AI作為工具也作為平台,在不遠的未來愈趨成熟。

延伸閱讀:

--

--

Youga Chang
宅宅女子

Product Designer based in Tokyo 🇯🇵 | I work hard to pet a Shiba In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