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架構學》在資訊傳遞快速的時代,我們必須了解資訊的意義(上)

Lai
UnaLai
Published in
6 min readJan 4, 2019

’’資訊架構學’’ 一本看似生硬,卻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的一本必讀聖經

在今年五月左右陸續參加了幾場 UX 聚會活動,活動中時常耳聞 “資訊架構學” 的魅力及重要性,一直將此書放在待讀清單中。最近打算著手規劃完整的網站作品,又想起了這本大家極力推坑的書,打算一邊閱讀一邊記錄其中的所思所想。

img: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774361

全書共分三大部分,第一部分談何謂資訊架構及其重要性。第二部分談資訊架構的設計原則。第三部分談資訊架構的實現。本文會以三個部分劃分,記錄摘要及反思。

第一部分:認識資訊架構學

因應網路的進步,散播及取得資訊對現代人來說相對容易,隨之而來的問題即爲如何過濾資訊,取得對的、符合需求的資訊。硬體設備的轉變,亦造成使用者在不同裝置上所產生的體驗差異。

資訊架構:一種設計行爲,多人共處的資訊空間的架構設計

資訊架構因上述問題而生,在第二章節,作者試圖定義出抽象的資訊架構,我認爲其中最爲言簡意賅的描述爲:「一種設計行爲,多人共處的資訊空間的架構設計。」其中 ”多人共處” 點出在資訊架構設計中,我們不能只針對特定人士及特定情境設計,一個好的資訊架構必須富有彈性,滿足不同狀態及情境的使用者。

相同的事件可以存在於不同形體,但仍可表達出一樣的概念,是因爲其資訊架構相同。作者以西洋棋爲例,它可以是最典型富有黑白相間格子棋盤的實體西洋棋;可以是以信件傳遞的紙卡西洋棋;也可以是以文字終端機操作的虛擬西洋棋。以上樣貌形態相差甚大,但仍不影響遊戲進程,即因其資訊架構相同。

資訊架構的三個最重要的基礎模型:使用者、內容、商業脈絡

img: Falling in and out and in love with Information Architecture

作者提出組成資訊架構最重要的三個基礎模型

  • 使用者:不同的使用者,會有不同的資訊需求,亦有不同的人物特色,例如統計變項中的年紀 / 職業等,可以透過 HCI / 心理學等領域獲取相關知識
  • 內容:資訊的內容,可以透過專業期刊/通訊科技獲取相關知識
  • 商業脈絡:商業目標/願景/政策/文化等,可以透過組織心理學獲取相關知識

設計資訊架構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滿足使用者資訊需求

在第三章,作者提出多個不同的搜尋模式,一再提醒讀者在資訊架構設計中,必須考慮各種背景狀態。資訊架構設計的主要目的是滿足資訊需求,而使用者往往富含不同人性,在設計時需擺脫直線思考的自我盲點,避免過度簡化搜尋過程。在設計過程中,我們可能會假設一些使用情境,仍而這些情境往往不會完美的重現發生,它會造成許多例外狀況。

搜尋方法可分爲:

  1. 探索式尋找:藉著尋找過程進行學習並修正自己的想法
  2. 地毯式研究:尋找某個主題下的所有答案,只要有關聯,都是尋找目標
  3. 再尋:曾經看過,想再次尋找回憶中的事物,透過片段線索尋找

搜尋模式可分爲:

  1. 採莓模式:搜尋過程中,會不斷找到不同線索(草莓),使用者會不斷修正模式。針對採莓模式使用者,需提供順暢的串接,以利進行探索及修正行爲。
  2. 滾雪球模式:一開始只有一些小方向,透過關聯性高的資料連結,擴大補充使用者資訊
  3. 兩步驟模式:第一步驟知其大綱(查看大型公司的網站地圖),第二步驟細節瀏覽(細部查看部門資訊)

設計資訊架構其實就是一種新形態的「空間營造」

在第四章節中,作者用實體建築貼切的比喻了抽象的資訊概念。

人是有豐富感知及神經的生物,透過經驗及環境可以建構出特定認知,進而影響我們的理解。在真實環境中,我們可以透過環境線索,辨識出環境差異,進而知道自己所處環境。

建築經過歷史積累後,逐漸形成特定類別的建築模式,例如:醫院、教堂等。資訊架構也可比擬爲建築,透過相同類型網站的認知,使用者可以快速瞭解網站類型,較容易進入網站脈絡。作者提到如果你的網站遵循某一種既定模式設計,只要加上一些巧思變化,就可以很快辨別出差異,脫穎而出。

書中引用 Stewart Brand 「How Buildings Learn: What Happens They’re Build」一書中提到「 Sharing Layers」概念,解釋建築物依照變化速度分爲六個階層。

  1. 場址:建築物的所在地理位置
  2. 結構:支撐建築物的骨架
  3. 外表:外部表皮
  4. 服務:建築物的工作管線
  5. 空間格局:建築物的內部規劃
  6. 物品:傢俱擺設等

由上而下,變化速率慢至快,可以得知架構的主軸會是較爲永恆不變的項目,相對穩定。此觀點可運用於資訊架構中,拆解架構中不同的變動速率,妥善規劃後,增進架構的彈性。

以上,是閱讀資訊架構學第一部分的整理內容。在第一部分作者著重於解釋架構,讓讀者知其重要性。

在認知心理學中,人的感知歷程建構出完整的認知思考及行爲,不同的個體因不同的經驗會發展出不一樣的認知,但相同的模式,能促發不同個體的共同概念,透過模式的複製,增進使用者對資訊的理解。

而這些認知歷程,作者比擬爲真實建築環境的認知行爲,並利用建築特性,進一步描述資訊架構抽象的概念。作者點出設計資訊架構時需考量個體的認知差異,同時透過認知共同的部分,促發使用者的理解。

--

--

Lai
UnaLai
Editor for

我是一名前端工程師,我熱愛學習與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