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設計畢業生的一封信

Unblock Design
Unblog 設計時代
Jul 16, 2023

暑假到了,對很多學生來說,這將會是第一次最不像放假的暑假…因為你即將面臨人生中一個關鍵的身份轉換,從『學生』變成『工作人』!老實說,我已經畢業好久了,要試著回想當時的自己應該做的、不應該做的,真的可以想到腦袋痛了還想不起來(笑)不過,我倒是對當時的情緒狀態很記憶猶新。就是那種很興奮、期待,卻又很焦慮、害怕的心情!興奮是因為終於可以用『設計師』的身份,在真實環境中做自己想做的事、建造自己夢寐以求的產品了。焦慮是怕自己沒辦法撐過求職的地獄、跟別人比較起來很差,會被有經驗的設計主管一眼看破😭

你也是這樣嗎?我想了想,也許我可以分享過去一年我看到在Unblock學院輔導轉職、求職的設計新鮮人的一些常見的情境,還有幾個我的小秘密,希望能給你一些指引和力量!

當然,以下只是我個人的看法,如果對你而言不適用也千萬不用太擔心唷!

秘密一:環境其實很重要

今年的畢業生要面臨的挑戰很多:裁員潮後求職市場的不穩定、新科技的瞬息萬變、疫情後對遠端工作的嚮往與現實的脫節… 你們即將第一次面對的職場,相較於當時的我,實在風雲詭譎太多了!在Unblock學院裡,也可以看到許多學員因為求職不順利,決定以『先求有再求好』的策略,不論給予offer的公司環境如何,以「能拿到工作機會」為最優先的考量。這樣的策略,我當然能夠理解,比起沒有工作、沒有機會更好的鍛煉設計能力,先讓自己進入狀況,的確是很好的方向!然而問題是,我們到底應該妥協多少呢?

如果你常看youtube上成功人士的影片,你一定聽過一句話:

You Are The Average Of The Five People You Spend The Most Time With. 參考影片:https://www.youtube.com/watch?v=KdDIPLGKNCI&ab_channel=TheArtofImprovement

是不是很耳熟呢?簡單來說,就是我們老祖先的教誨:「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看看你的四周,你的朋友、家人,他們都有什麼習慣呢?工作的時候等著下班,下班以後看Neflix、線上購物,隔天刷先再來一遍(笑)?回頭看看自己,你是不是和他們有很相似的習慣呢?誒誒誒,我不是叫你急著批判朋友或是批判自己!我只是想鼓勵你思考,有沒有發現我們和我們生活圈裡的人,做的事、價值觀都很相近呢?一個人的環境,真的可以大大影響他的思考和行為,在職場上的人當然也會深遠的影響我們對工作的方法、態度,甚至是在人生中扮演的角色。

我永遠記得,我第一份正職工作上遇到的第一個老闆。她是一個海歸的女子,在美國長大、學習設計、生活,因緣際會下回到台灣做設計。我從來沒有遇過一個對產品設計有這麼大熱忱的人!我們第一天一起開始工作,就花了好幾個小時討論一個手機程式的一個簡單的畫面。從使用者旅程討論到視覺體驗,沒有一個細節她不在乎,好像時間、功勞、職場政治都是次要的,只有做出好產品才是唯一的第一優先考量。這樣的行為,在我在那間公司工作的過程中,她從來沒有改變過。我很確定,她幫助我奠定了對工作的態度、嚮往,還有責任感。

雖然說在求職市場的動盪下,我也鼓勵大家以找到工作機會為優先,求有再求好,但我會鼓勵大家:**千萬不要停止找尋可以讓自己成長的環境。**如果你得到了一份不甚理想的工作,但你決定先去試試,千萬不要忘記這個地方可能只是你的中繼站!不要因為老闆的情勒、工作的繁重,就將尋求自己理想環境的任務擺到後頭!當我們在不適合、不喜歡的環境待久了,我們很可能在不知不覺中逐漸被那個環境同化,變成我們自己不喜歡的樣子。提醒自己保持對環境的敏感度,絕對是一生都受用的技能。

秘密二:先別太急著解鎖『成就』

「我真的蠻焦慮的!我常常覺得自己跟其他設計師比起來,好像達到水準…我擔心自己會一直找不到工作😭」類似的話,在每週與Unblock學員的1對1諮詢裡,常常會以各式各樣的形式出現。這句話裡的關鍵字,你看到了嗎:**『跟其他設計師比起來』!**在現在這個網路社群時代,大家都知道如果在社交平台營造好的形象,慢慢累積出『大神』的名號,名聲、認可、好機會都會隨之而來。然而也因為如此,間接鼓勵了許多人在網路上報喜不報憂,甚至「膨風」的行為。『一週內找到理想工作』、『3個月讓你變成設計師』、『一個月內賺進百萬』…等快速成功、解鎖成就的活動,也變成非常受歡迎的人生哲學。

做Youtube接近一年半了,我理解到,社交媒體上的『喬治先森』,只是我願意分享的『喬治先森』。雖然我盡量保持真誠,但那仍只是一部分的我,不是全部的我。當我在夜深人靜,為我自己職涯的道路感到迷茫而失眠不已時,這些時刻並沒有被我分享出去。因此,如果有觀眾在職涯迷茫時,拿自己和網路上的『喬治先森』做比較,他可能會感到焦慮、不足,因為他沒有機會看到私底下的我,其實也和他一樣!

畢業後的第一份工作,或者說前幾份工作,我認為最重要的是『過程』,而不是『成就』。因為越年輕的時候,失敗的風險越低,學習、試錯的空間越大。而這剛好也是你最需要累積技能、經驗的時刻。你需要在這個階段嘗試各種新事物,了解自己的偏好,透過實作認識自己想要投資的事物和領域。等到成為資深的設計師時,你需要肩負的責任和影響範圍越大,反而可能會綁手綁腳,讓你不再能自由運用時間,學習對你而言有興趣、有用的事。當你和別人比起來『不夠資深』、『不夠厲害』時,那其實是你最好的學習資本!因為大家對你的期待,相較於『表現』,更著重於『成長』。你不需要肩負太多『成就』的責任。所以何必急著獲得『成就』呢?比起外在用來炫耀的東西,何不讓我們專注在真正對自己職涯有幫助的成長呢?

秘密三:養成『紀錄』的好習慣

『紀錄』的好處,我認為簡單來說有2個:

  • 建立屬於自己的工作流程
  • 自省職涯旅程,深刻了解自己的長短處

建立自己的工作流程

設計師的工作方法很多,能使用的工具也是五花八門,有時接到一個企劃,尤其是經驗還不足時,我們很可能會手忙腳亂,不知從何開始。因此,從第一份工作開始就好好記錄自己如何面對不同的工作類型,用什麼樣的方法處理,成功或是失敗,能幫助我們建立自己的一套工作流程,累積成工具箱,未來面對挑戰時隨時再回頭翻看。既然第一份工作重點是『學習』,我們就應該好好記得這份學習,不要讓它輕易在記憶中模糊。

自省職涯旅程,深刻了解自己的長短處

面試時,我們常會遇到這樣的問題:「你覺得自己的優點是什麼?有什麼可以改進的?」除了被別人問,這其實也是很適合我們問自己的問題。在Unblock的『百萬設計職涯』課程中,我們第一個讓學員練習的,就是『了解自己的喜好』。聽起來很簡單,但我發現許多學員其實回答不出自己的喜好,甚至連自己的長短處都說不出個所以然!如果在每一份工作、每一個企劃中,我們都記錄了自己的成功與失敗、學習與反省,自然而然就能漸漸看出自己的pattern(選擇模式),找到自己的喜好與強弱項。

我在5月的文章中有提到,我認爲未來的設計師可能走向『海膽型的人才』。(看出處)如果在嘗試不同的技能時,沒有好好記錄自己的心得,探索出偏好,那這顆海膽…看來會長成很隨機、很怪異的樣貌吧!(笑)等到需要時,例如面試、升職準備…等情境,我們就無法有意識地利用我們的刺(長處+興趣),準確提升自己的形象增加成功機率了。

秘密四:把遇到的人都看成『reference』

Failures of kindness by George Saunders Convocation Speech 2013 影片:https://www.youtube.com/watch?time_continue=27&v=-1KCzrTg9ic&embeds_referring_euri=https%3A%2F%2Fwww.openculture.com%2F&source_ve_path=Mjg2NjMsMzY4NDIsMjg2NjY&feature=emb_logo&ab_channel=AboveAverage

在美國求職時,當進到最後階段,許多公司會要求和你過去的雇主、同事聊一下,了解你過去的工作狀況,也就是常見的『reference』。這個時候,如果你和過去的工作夥伴相處不是很融洽,為了避免他們說不對你不利的話,你可能會很頭痛還能找誰當你的reference。相反的,如果你們關係健康,你就能相信這個reference對你只會加分而不是扣分了。

畢業後,每一份工作上遇到的人,都有可能成為你的reference。不僅僅是上面提到的,對工作有直接影響的場合,在其他環境中我們曾一起工作或接觸的人,都很有可能會帶來異想不到的機會、人際關係,或是啟發。如果我們用「每個人都可能成為我的reference」的角度,謹慎地看待我們的人際關係,長期累積下來,你將會擁有非常大量的人際後盾,當你需要時隨時讓你詢問、尋求協助。這樣的待人態度和人際關係是非常需要時間訓練的,你越能越早開始,越能越早收穫甜美的果實!

各位親愛的設計畢業生們,希望你們能把我的私藏秘密收藏在心底,當你遇到需要做關鍵職涯決定時拿出來看看,我想多少會有些幫助的!祝你求職順利~Fighting!

👉 訂閱Unblock電子報,提早了解Unblock的設計新動態:

https://www.unblock.academy/unblock-1-a490b295-ceda-4cbe-8c73-d628d47a97a2

👉 想要確保自己理解設計職涯、全面破解求職嗎?

--

--

Unblock Design
Unblog 設計時代

Unblock是一個結合各方設計領導人,透過提供領域內的軟硬知識,幫助起步階段的設計師/求職者在設計職涯中躍進,並逐漸發揮其影響力的團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