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沒有想過,為何大多數電蚊拍的拍面是圓的?

Unipapa
Unipapa
Published in
5 min readSep 20, 2018

打從芝加哥學派建築大師路易斯・沙利文(Louis Henri Sullivan)提出『 形隨機能 』,強調建築(物體)的型態應該隨著其所需的機能而設計,而非無意義的裝飾後,這四字箴言便大大影響現代設計的走向。

回過頭來,我們發現市面上的電蚊拍,十支有八支長得和羽球拍至少有87%像。的確,這個世界上名為XX拍的物品,不論是桌球拍、羽球拍,還是網球拍,多數都是圓框拍面配上握柄的型態。

左到右分別為桌球拍、羽球拍、網球拍

球拍的拍面設計,與擊球時攻擊或防守的甜蜜點有很大的關係。可是使用電蚊拍時,擊落蚊子的關鍵是電擊而非揮打的力道,同時拍面與蚊子大小的比例懸殊,拍擊的甜蜜點比較不受拍面形狀的影響。

那麼,為何大多數電蚊拍的頭仍然是圓的?

在發想電蚊拍的設計時,我們產生了疑問:這樣的設計方式究竟有沒有我們沒考慮到的意義存在?於是我們開始尋找電蚊拍發明的起源。

不搜尋還好,一搜尋發現不得了,電蚊拍竟然是台灣人發明的。

根據維基的記載,『最早的電蚊拍原型是由台灣發明家徐鴻志於1988年發明,並於1988年8月30日申請專利。

這引起了我們向發明人請教的念頭,於是想盡辦法找到發明人的聯絡方式,致電表明想法後前往拜訪,聊聊當初電蚊拍發明的起源。

從困住蚊子到電死蚊子的設計

1986年左右,徐先生開了一間五金螺絲加工的小工廠,當時工廠周邊雜草叢生,在一次意外中雜草起火波及到工廠。火災過後為了避免事情再度發生,徐先生決定將工廠旁的雜草好好整理,讓工廠不再受可能的野火影響。

「當初我就穿著一件汗衫去除草,草叢裡面蚊子好多,叮得我全身癢,我真的痛恨死蚊子,一直在想要怎麼解決這個問題。」

「後來我觀察到,草叢裡的狗尾草堆裡,密集的絨毛會把蚊子困住,有些蚊子都死掉了。這讓我靈光一閃,如果把絨毛裝在羽毛球拍子上,是不是可以拿來補蚊?」

一試之後發現真的能夠捕捉蚊子,徐先生便開始研究開發能替代狗尾草的細絨毛材質,原本希望複製一支可量產的『捕蚊拍』,但是效果不像狗尾草那麼好,偏偏狗尾草不是可以量產用的材料…

我們按造發明人的做法,復刻出第一支『 補 』蚊拍
狗尾草的絨毛黏性強,確實可以捕捉與困住飛蚊

那如果把電網加在拍面上呢?

沒想到改變設計的方向後效果意外地好,不只捕捉蚊子,更進一步殺死蚊子,比原始的構想優化許多,史上第一支電蚊拍就在此時誕生了。徐先生找來一位工程師朋友合作,設計好結構後註冊了專利,可惜的是因為許多因素導致最後無法順利地推出產品…根據徐先生回憶,真正商品化的第一支電蚊拍,似乎是由一位在泰國的台商推出,從此電蚊拍的造型大致被定義下來,大多不脫離原專利公報上的圓框長相。

史上第一支電蚊拍的專利公報

跳脫既有框架作設計,讓好用的產品更好用

當我們了解了發明的來由後,便不再侷限於圓框拍面的設計。我們觀察到某些使用情境下,蚊子常常躲在邊邊角角,圓框反而無法接觸到蚊子,那我們何不讓拍面可以輕鬆拍擊到邊角呢?

另一方面,蚊子除了在房間惱人的飛舞外,停留在牆上休息的時間也不少,於是如何順利地拍打牆面上的蚊子,是我們想解決的另個痛點。握把上的8度角,是經過再三測試過後得來的最佳角度。

八度角是我們測試後的最佳斜打角度

我們將它取名為『 斜打(Theta)電蚊拍』。比起空前絕後的黑科技,Unipapa 更傾向在不改變原先使用習慣下,跳脫框架找出真正被需要的設計,想盡辦法優化過去幾乎不被認真對待的家用品。

這篇主要是分享電蚊拍的故事,就不在這邊做過多的闡述,如果你對『 斜打電蚊拍』感到好奇,歡迎你到產品頁面多多了解 >『點這邊看更多

Unipapa 斜打電蚊拍,能夠輕巧地融入居家生活環境

--

--

Unipapa
Unipapa
Editor for

從簡約質感出發,重新打造與挖掘台灣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