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話 Unipapa的自白-挫折與轉變

Jimi Chen
Unipapa
Published in
6 min readSep 27, 2018
圖片上方為我在創立Unipapa之前做的設計,因蠻多品項需偏向流體感,所以用Chris Bangle的方式較多。圖下方為Unipapa團隊一起設計開發實用的生活產品,帶著Deiter Rams的精神

我是腦闆,我今天要說一個由你啪啪的故事(文長慎入)

首先要從有點無聊的背景說起。

我大學念工業設計系就開始學做產品,對音樂跟影像也有濃厚興趣,自己歸類一下大概是對創造出新事物很著迷。就以設計而言,當時受到 BMW 設計師 Chris Bangle 的仿生,及早期百靈設計師 Deiter Rams 簡約精神很大啟發,Apple 與無印良品的設計也是受到 Deiter Rams 的影響,隨後他們發揚光大後又影響了小米等企業,有興趣可以估狗一下。所以說產品簡約的始祖是 Deiter Rams,現今極簡風要說抄襲或致敬應該都是對他才是…因此我一直遊走在簡約與機能的學習基因裡。

當時總覺得老外好厲害,也想用設計讓台灣產業有點了不起(幻想)

畢業後到了不同家公司做設計開發,從交通工具設計、運動用品、小家電都有,所以對於設計與生產還算熟悉,邊走邊學。當初從沒想過要創業,覺得很麻煩(現在也是)會出來創業大概就是想法跟當時老闆不太一樣。在 2013 年時創業,還沒有 Unipapa 前先做了小家電,但老實說一開始我管理做得很爛,除了產品開發之外很多事都不懂,創業前 3 年大概就在亂七八糟挫折低潮掙扎中成長練身體。

我很明確知道產品該怎麼做,能怎麼推廣,但創業前期沒資金還負債,常緊繃心力憔悴。中途還放棄做產品跑去開發軟體,以為軟體不用生產就比較好做,雖然開發出來了,但市場推廣也需要資金,所以也算失敗了。

在2015年掙扎的那段日子,有些企業知道我設計的產品顏值高又賣不錯,常收到詢問是否能接產品設計開發案。但問題來了,設計費該怎麼收?這是整個大環境共同的無解,設計與研發價值到底怎麼衡量,收得少就是貶低設計環境,設計費收很高但賣不好不是更破壞設計的價值。另一個大問題是,通常就算設計合作了,客戶老闆或PM也會干涉,sense 好再干涉就算了,要是 sense 差最後東西做出來就會四不像。如果設計師本身sense或能力不足也是一場悲劇….所以我就在沒錢開發自己的產品,幫有錢有廠的客戶設計,卻不知道怎麼收費還會被干涉的窘境。

眼睜睜看著台灣廠商很有能力生產很會製造,但設計出來的使用者體驗卻很慘,難以跟國外品牌設計競爭,行銷老派雪上加霜。因此很多產業喊著要轉型做品牌,但充其量只是做個造型貼上 logo 打文創牌,這樣真的很難觸碰到使用者的心,很快就成為市場削價競爭的一粟,幾乎又退回做代工競爭。

2016 年初突發念頭想說,好吧那我不收設計費了,至少不要干涉,我再幫忙銷售能糊口飯吃(但這只適用在產品,要強調好設計是很值錢的)。我對我們自己的設計負責,合作廠商也可以能降低風險轉型與年輕人大膽合作,似乎可以雙贏。

2016 年中開始做 Unipapa,但我們連網站都還沒有,沒人認識,挨家挨戶拜訪還好有幾家願意給讓我嘗試看看,有的態度很好,有的覺得我是騙子,當然設計開發不收費也有心理準備會被吃豆腐,就這樣小貓兩三隻開始架網站跑廠商。當時有一個困難點是產品從設計到開模量產平均起馬要半年以上,沒這麼多時間可以燒錢,再沒收入就要跑路….但我想如果先找一些覺得不錯的選品幫忙銷糊口飯吃。於是就這樣一邊設計開發合作一邊選品銷售,打帶跑很慌亂的在年底上線。

剛上線需要有點話題,於是我想說那先打個「不收設計費的電商平台」話題好了,反正世界很多企業都在破壞規則,例如 google,youtube,line,Facebook 等等服務…一般消費者是不用付任何一毛錢,我知道對設計師圈來說可能會有爭議,但能讓設計對自己負責,台灣產業也能加速轉型或許可以試看看。

正式上線後話題有點傳開,但也被誤解,我們努力在研發設計,有些品項先簡單的小改很快就可以先滿足像我這種消費者,不過還是有「沒在研發只是把東西改成白色的」的刻板印象在,且研發設計需要時間與資金,一開始的銷售收入很難支撐。幸運的是有得到一些新創事業獎項有出現幾則小報導,因此受到學學董事長夫婦的天使投資,非常感激讓我們能夠再往前一點。

在2017年陸陸續續很多年輕優秀的同事設計師加入了Unipapa,但那段時間開始矛盾了,我們是設計與產品起家,投資資金很有限,我為了求營收,想要花很多功夫在”電商平台”上,選了很多很棒的產品,像是 Citiesocial 或 Pinkoi 那樣,也花很多不同方式行銷,一心想在網路技術與電商銷售上追求營業額。

我發現我錯了,團隊在定位之間討論方向分歧,也很明白那也不是我內心最想要讓 Unipapa 成為的樣子,營收雖然一直有在慢慢上升,但團隊跟市場對unipapa似乎失焦了。一家小公司沒辦法顧到這麼多事情,我們能力強項及價值所在是做出大家會愛上的雋永好產品,不管是我們自己的產品還是跟品牌 crossover 合作,要無遠弗屆任何地方都能銷售都能買到,才能讓更多人理解Unipapa才是該走的路。

於是就在今年初,Unipapa的第二年,大膽下了決心開始取捨,與同事不斷溝通改變作法,慢慢大幅減少選品只留下最好的,能搭配的我們設計的項目為主,將聚焦在自有開發與品牌crossover項目,往外部通路發展,優秀的設計同事們能更專心在手上每一件會讓人心動的產品,與台灣的合作品牌夥伴更緊密。

以及Unipapa官網的大改版。

我們團隊對產品的想法也很一致,有些品項適合小改即可,例如衛生紙,有些需要長期研發投資,小家電之類。但無論大改小改,我們希望擺脫台灣傳統開發思考模式,往往以功能與技術導向優先,卻忽略了使用者實際的行為體驗。在這麼複雜的資訊與產品爆炸時代,技術取得較容易,贏得使用者與市場的『長期心佔』卻很難。我想Unipapa 將合適的技術透過設計轉為良好的使用體驗才是值得長期耕耘的路,才能有效的從台灣走向海外。

每一家公司在發展橫空出世的模式時,因沒有前例所以都是在黑暗與泥濘中不斷摸索修正,也許這兩年來我們有還不夠成熟的疑慮,團隊之間的磨合消長,消費者對我們的誤解,都是Unipapa非常好的成長學習。我們要改變的議題很大,我們還需要更多支持與資源,才能讓很棒的設計生產出來,才能好好活下來對台灣有些貢獻。套一句我們設計師的話:經的起考驗才man…..

FB留言連結

https://www.facebook.com/unipapa/posts/%E3%80%90-unipapa%E7%AC%AC%E4%B8%89%E8%A9%B1-unipapa%E7%9A%84%E8%87%AA%E7%99%BD%EF%BC%8C%E6%8C%AB%E6%8A%98%E8%88%87%EF%BF%BD/79533727733111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