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lowcharts 幫助你整理出好設計

花五分鐘讓你的 Flowcharts 更好讀,還精進你的 UX 設計邏輯力&溝通力

Ti Wei Chang
Flow話不完
8 min readOct 7, 2020

--

前言

我在之前的文章「傳達使用者體驗的 Wireframe 技巧」裡,快速整理了三項有效傳達使用者體驗的 Wireframe 技巧:依需求模糊的程度決定 Wireframe 的重心、分析資訊打好體驗基礎,以及選擇最有效的呈現形式但是其實設計師在開始進入 Wireframe 設計前,是需要先做好準備的。接下來的內容,就幫你整理了讓 Flowcharts 更好讀、更好用的心法,不只讓你辛辛苦苦寫出來的文件不會白費,還幫你更有系統性的整理設計流程。

重申:為什麼你需要畫 Flowcharts?

假設看過客戶寄來的設計需求,羅列各項初步構想的業務邏輯,但其中隱藏很多細節尚待你去梳理。問題來了,要怎麼準確抓出尚待討論的議題?要怎麼快速整理那些業務規則跟系統限制?這份需求又需要花多久的時間來進行設計?要出多少個頁面?

整理 Flowcharts(或者類似的 User flow/Task flow,想一步瞭解差異可看這篇文章) 就如同幫一本書整理目錄,讓你在進入畫面設計前先做個整體盤點。好的盤點可以幫你釐清思緒、整理問題、節省設計時間,還可以幫你應付 PM 或 Lead 快速擬訂合理的交付時間。你還可以因應不同類型的設計需求,將 Flowcharts 與 Sitemap 或其他資訊架構圖合併一起研究。

一句話講完畫 Flowchart 的基本技巧

Flowcharts 的特色在於納入了系統判斷條件,針對使用者的 input (輸入條件)會因為不同狀況產出不同 output(回饋)的情況來描述。

畫 Flowcharts 最重要的就是運用鑽石型的「條件判斷式」來幫你整理比較複雜的互動。一個頁面進入條件判斷後,最多可以有三種不同的結果(通常為兩個結果:是/否,但也會有例外狀況)。你可以從決定 Flowcharts 的起點開始,進一步構思流程中會發生哪些狀況,以及最後使用者會抵達哪些結果畫面。

三個進階技巧讓 Flowchart 幫你產出好設計

01 注意流程方向性

你的整體流程會向右方還是向下方延伸?請選一個。一個好懂的流程,即使他再複雜,大迴圈之中又有好幾個小迴圈,也都要釐清主流程及次流程的分別,讓人一眼看懂主幹及支線,才能快速抓到使用者的主要目的,也就是能完成任務的最短路徑。

我推薦保持主要流程在一個向右延伸的路徑上,讓支線向上或向下發展。一路走到底就是任務成功,中途 drop 掉就是任務失敗,或者進入特定情境甚至另一個流程。這樣的寫法可以讓你的 Flowchart 保持在非常乾淨的狀態,讓你能夠快速看出哪些頁面要營造流暢的體驗,哪些頁面要處理使用者的情緒或疑問,甚至幫你判斷隱藏的斷點,順便設計系統性的回饋提示或頁面。

假設你不幸地遇到需求比較複雜的情況,「確保主要流程的方向性」就可以幫你快速整理出好讀易懂的 Flowcharts。以金融業為例,如果使用者目的都是申辦相同的產品,但要讓卡友走 A 流程、本行存戶走 B 流程,就有可能會有兩段主要流程。你可能要確保在這兩個主要流程中:

  • 你的溝通方式(Tone and manner)都是一致的
  • 是否會有類似的系統判斷點或存點
  • 有哪些頁面可以共用

在 Flowcharts 裡列出兩個主要的流程,再梳理支線流程,就可以快速幫上你的忙。當然,如果遇到某些狀況,讓你覺得要保持流程在一條線上有點困難。記住,你的最終目的,是要能夠在複雜的流程圖中一眼看出主線任務,其他寫法都可自由發揮。

02 將複雜流程結構化

延續第一點「注意流程方向性」之後,你可以做的第二件事就是把 Flowcharts 結構化。我常遇到的狀況是,一份 Flowcharts 所涵括的內容太多且複雜,如果不結構化,要找到特定頁面就很麻煩。尤其產出的是結合 Wireframe 及 Flowchart 特性的 Wireflow,那問題就大了。沒有結構化的 Wireflow 或 Flowcharts 很容易把人繞暈,迷失在頁面裡。

要怎麼做結構化呢?通常一份文件中,不論是 APP 還是 Web,都會用固定的寬度來做設計,所以我推薦用向右延伸的方式來繪製的 Flow,並去控制每個頁面/判斷式的間距,將同一個步驟的不同狀態/相關頁面歸為同一個群組,並以清晰的步驟名稱來作為此段落的標題。用這個方法,你的 Flowcharts 就會有好幾個清楚的段落,更容易尋找關鍵畫面。

更進階的做法還有加入資訊架構的概念,你可以延伸出好幾個上下層級,以樹狀結構向右整理。比如說會員登入流程、忘記密碼流程、查詢帳號流程都在同一份文件裡,讓他們起點都在會員登入頁,你就可以向下依序分為三列向右延伸的主要流程。

除此之外,你還可以運用 Service Blueprints 的泳道概念,整理可能會在不同接觸點/人員完成的步驟。這個整理方式幫你釐清頁面會接觸到哪些系統、區分哪些步驟會在線下或後台完成,不僅提供你更多設計脈絡,還可以順帶更了解服務及系統的運作方式,對於 UI/UX 設計新手來說是很好的練習。

03 簡化判斷式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經過了這麼多系統性的邏輯整理,就算是 UI/UX 設計師也會遇到盲點!所以一定要回頭再檢視所有的邏輯判斷式,有沒有哪幾個判斷點其實是可以合併的?盡量去幫使用者找捷徑。

舉個例子,使用者點選活動網頁的「參加抽獎」按鈕前往抽獎,抽獎之前,使用者要滿足已註冊 App 帳號,且已加 Line 官方帳號的條件,兩者都有完成才能夠參加抽獎。這個流程看起來像是有兩個判斷式,來判斷帳號是否註冊、是否加 Line,但其實兩個判斷會同時進行,讓既沒有註冊且沒有加 Line 帳號的使用者,可以一次看到兩個條件的提醒。

如果有很多判斷式會在進入目標頁面前發生,就應該思考這些判斷式的先後關係,有沒有可能同時判斷多個條件。

用 Flowcharts 整理你的系統性 Mindset

最後提點一下,Flowcharts 不是一個要被發表的成果,他只是一個溝通的媒介。我還是新手的時候,也曾認真跟 PM 及開發人員們對著 Flowcharts 講解流程,結果發現大家看了都沒感覺,等到看畫面時大家才開始認真討論。仔細想想也是人之常情,除了畫圖的設計師,團隊其他人很難看著 Flowcharts 就跟畫面連結起來。

所以設計師其實不需要解釋 Flowchart,應該說 Flowchart 是幫設計師更貼近開發者思考的工具,是設計師理解系統邏輯,而從使用者角度繪製的理想架構,真正的開發文件工程師們還是會自己來寫。

我自己的經驗是,用 Wireframe 或 Wireflow 跟團隊討論,可以讓團隊比較有情境、有脈絡,但設計師自己腦袋裡一定要先有大概的 Flowcharts 輪廓,這樣 Wireframe 才不會變得太過冗長、找不出系統性邏輯。而如果設計師有空把 Flowcharts 維護並時時更新,請附在 Wireframe 的前面當作目錄,讓團隊成員可以隨時參照檢閱。

結語

希望根據個人工作經驗所整理的一些 Flowcharts 小技巧跟概念,可以提供你一些有趣的觀點,甚至幫助你的設計更上一層樓。如果對於寫出更有效溝通的 Wireframe 有一點興趣,你還可以看看這一系列的上一篇文章「傳達使用者體驗的 Wireframe 技巧」,那我們下次再見囉!

--

--

Ti Wei Chang
Flow話不完

Senior UX Designer / 最近在整理工作經驗上的一些心得,並試圖把它文字化 / Laurietwc@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