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疫情之下的UX求職 — 英國篇

Cindy Yeh
Flow話不完
Published in
Oct 14, 2020

2020年是求職的黑暗期,在職缺銳減、公司縮編、薪資倒退的情形下,UX設計師們更需要運用自己洞察與同理的能力聰明找工作。文章分享英國目前UX就業環境,以及面試時的小技巧。

疫情造成的全球不景氣直接影響就業市場,就連日夜蒸騰的科技業也逃不過這一波衝擊,許多知名科技公司大動作裁員,產業結構與人員需求一夕翻轉。英國雖然因為政府補助的有薪假而減緩裁撤,卻也不是救命仙丹。在如此狀況下,轉職、求職、畢業生需要付出更多倍的努力,而除了過往以(投履歷)量取勝的做法外,精確定位自己的專長與市場需求變得更為重要。

Photo by Ksenia Makagonova on Unsplash
首先,深呼吸一下,然後告訴自己:這是大環境的問題,真的不是我不夠好。其次,要找到一份工作,你不需要成為世界上最棒的設計師,你需要的是擁有職位所需的技能,並且在經驗及知識上能媒合公司需求。最後,找工作就像找伴侶,就算Tinder一直滑,最後只需要找到一個人,也只能和一個人結婚。無論你得到的面試數量如何,最後有一間公司願意聘你就好。

英國就業市場近況

英國就業市場從四月凍結之後,近期開始緩慢回溫,但比較起去年同期仍然僅有50%職位釋出。而因為大量裁員狀況下,倫敦求職者需同時和較過去更多的歐美資深設計師競爭,要謀得好工作更加困難。

建議放寬選擇公司與市場條件,設計團隊規模較小的公司也不妨嘗試。以下是目前英國UX職缺的顯著改變:

新創資金告急,裁員、重組、砍資金 — 新創可大可小,知名的Spotify、Airbnb仍將自己定義為新創,一來反應公司文化,二來直接指向公司資金及現金流。科技公司如果有跟上 遠端、數位化等項目,比較容易在現階段穩住資金。而中小型新創極可能因為資金問題而裁撤或凍聘。相比之下,資金穩定的科技公司急於在此時延攬人才,因此,跟著大量招聘的公司走,表示該團隊較為穩固。

傳統零售數位化轉電商,急創UX但組織缺乏Agile概念 — 不確定要不要走科技業?電商是另外一個選擇。英國的零售百貨業電商轉型較意料之外的緩慢,此次因為疫情關係需求大增,零售百貨無一例外開始大量建立設計團隊。這些公司過往都是外包,因此公司內部的UX文化相對不成熟,但產品深度和複雜度也非一般個人電商平台能比擬,是一個和團隊一起成長的好機會。加上這是零售業一戰生死的轉型戰,資源、招聘條件及穩定度都不會太差。

UX團隊崛起,以Senior — Lead level 優先 — 招聘是有流程的。如上述提到的電商,由零開始建造團隊,基本上都會以Senior — Lead level 開始,等團隊地基成型,再往上往下開職缺。現階段沒有合適的職缺只是因為還沒開出來,不代表今年都沒有機會了。職缺變化速度大,不妨緊盯求職網站。

和六月份相比,UX職缺已經回溫了,大家不要氣餒,繼續努力!

英國求職關卡

  1. 和HR電話面試,簡介自己過去經驗、設計流程、想找的工作方向和理想公司、預期薪資。
  2. 可能會有設計作業 (Yes — 3.1; No — 3.2)

3.1 視訊討論設計作業,加上作品集Review

3.2 視訊討論作品集

4. 和團隊其他成員面試,可能再講一次作品集

面試中的問與答技巧大公開

下面提供一些常見問題以及我虛構出來的回答,並解析這樣回答的目的。

Q1: 闡述你的設計流程

我想知道你的工作方法和公司團隊合不合得來?你有沒有什麼技術知識是我們可以應用的?

範例一:
我使用Agile 及兩週週期的sprint(點出團隊合作方式),和工程師團隊(點出你習慣的思考角度與跨團隊溝通)緊密合作。在我建立了Design system之後(邀功),設計師得以加快prototype iteration循環,以A/B testing方式驗證新設計。(著重在delivery)

範例二:
我主要透過UCD framework(概括設計流程),專注在和BA及PM共同理解使用者需求,並藉由wireframe產出解決方案,和設計團隊通過Workshop激盪出最易用並吸引人的設計。(著重在UX research和creativity)

Q2: 說說過往專案 — 電話中

我想快速聽你作品集的重點,從中找到你抓問題的模式、有沒有媒合技術性關鍵字

範例:
我最近期/最喜歡/印象最深的設計專案是 在三週內為我所在的Fintech 公司CEO提出的想法 進行設計與驗證 (間接表示困難度)
因為想法是將目前市面上缺少的電話詐騙驗證導入手機app(專案重點),有加大產品線成本無法導入老年市場的風險(問題點)
在以Design sprint的方式小組討論產出測試劇本後,我們實際和老年用戶進行實境模擬,發現可以在第一時間讓子女接手詐騙電話已達到阻止受騙的目的,受到用戶及其子女的正面迴響
有趣的是我的設計產出並不是實體介面,而是著重在語音的使用者經驗,{講一兩個範例}。而過程中的{某一設計或流程}因為使用者的意見{敘述意見}需要修改成{最終設計}。

接續:
這個專案有很多有趣的事情,您有時間聽聽詳情嗎?

Q3: 說說過往專案 — 面對面,有畫面附註

時間大概抓10–15分鐘,留點時間給Q&A。內容和上一題差不多,但你自己可以掌握節奏,建議多加點互動,諸如:過程中如果有任何疑問,歡迎馬上跟我說。

基本上需要跑過的內容包含:專案背景、當時所處的時空背景(Context)、需要解決的問題及和釐清問題相關的研究、使用者族群、UX設計項目、測試成果、反饋意見、最終成果、中間遇到的挫折、失敗(穿插在各項目間講)。

Photo by Campaign Creators on Unsplash

Q4: 你怎麼面對意見與反饋

可以將重點放在你在哪個流程中會去聽取哪個團隊的意見、如果沒有測驗時間,你如何以設計師的專業做出判斷、如果各方意見相左,你如何下決定?

Q5: 你的強項是什麼?

有什麼設計部分是我不用花心力去教你,你可以馬上上手開始做的?

一般建議將UX拆成 研究・使用者經驗・視覺 三方面去看,點出擅長的部分,輔以你最自豪的Toolkits。另外也可以點出個人在理解能力或個人特質上出眾的地方,並在之後接續案例分享。

例句一:
我最擅長利用 User journey mapping和 wireframe來連結問題與解決方法。

例句二:
我能夠快速透過各種不同Prototype tools來進行快速迭代,和工程部門及使用者直接溝通改進點。

例句三:
我能透過隻字片語理解公司的商業需求,並且將設計準則和使用者需求與商業目標連結。

Q6: 你的弱項是什麼?

是不是這項工作的“必備條件”?你未來想加強這邊嗎?我們團隊中有人可以補足這一塊嗎?需不需要我另外聘一個人在穩固團隊能力?

硬實力或軟實力都可以講,但軟實力比較多牽涉到文化媒合,所以確定不會阻擋你進入公司再說。相對之下,硬實力屬於可以成長的部分,除卻很核心的設計能力外,可以選一個比較無傷大雅的來說。

婉轉版本範例:
按照前一個案子的經驗,我發現我現階段和數據分析師溝通時較不能跟上他們的思維(給出具有時空限制的事實),我覺得我需要加強對方思維的理解力、溝通能力、數據相關知識(表達弱項的同時補充學習意願),以便之後有相關專案時減少雙方溝通成本(提出修正後的預期結果)

Photo by Thought Catalog on Unsplash

結語

此篇總結我在過去三個月求職的狀況與心得,加以和多位設計畢業生、求職者聊過之後歸納的面試問答集,希望能幫到正在求職的設計師們。

最後的最後,自信及氣場都會影響面試的成功機率。把自己照顧好,然後穩穩地踏出下一步吧。

若對理解UX產業及如何選擇職務有興趣,請看文章:

喜歡我的設計心法分享,請不吝以 拍手10–30下 給予支持和動力,也讓我們更了解你喜歡的方向和主題。 
訂閱追蹤 Flow話不完,一起在設計領域與產業新知中,隨時隨處話不完。

--

--

Cindy Yeh
Flow話不完

Designing SaaS products from startups to growth stages. Accustomed to jumping across different industries, currently landed in the vast sea of AI/Web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