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敞篷馬車到裝甲坦克?「微創手術」的革新與演進

蕭精誠
Unmet Needs
Published in
5 min readDec 2, 2019
近幾年來微創手術這個名詞充斥在各大醫院外牆的廣告與新聞媒體中,那究竟甚麼是微創呢?微創手術面臨的困境又是甚麼?

從傳統手術到微創

文章開始之前小編想先請各位看這兩張痛痛der照片~

左側為傳統腹腔手術後所留下的傷疤,右側則是微創手術所留下的傷疤

正如圖片說明所說,上圖為各位拍下了傳統手術與微創手術後所留下的傷疤,相信不管有沒有醫學相關的背景,只要用身為生物的直覺應該就會知道右邊比左邊還要沒負擔吧XD,是的,這也是從古至今的外科醫師所追求的最高境界之一,盡量縮小開刀的範圍,最小化病人的受創面積,受創面積越小代表術後感染機率越低;術後感染機率越低代表病人死亡機率越低;病人死亡機率越低代表成為天才外科醫生的機會越高。因此甚至有一段時間,術後傷疤的大小成為了名醫程度的指標。

後來,在 1984 年英國醫生John EA Wickham提出微創手術 (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 的概念,要比傷口小?OK!我把傷口縮小到只有手術器械的大小,看你怎麼比?內視鏡手術將手術創傷達到無人能及的境界,逼得連黑傑克醫師都要把匾額砸一砸了。微創手術的主要宗旨就是盡量減少手術病患的傷口面積,加速傷口癒合時程。這個想法一提出便受到廣大醫界人士的支持(不用說病患一定更支持XD)。

微創衍生的問題

但這樣問題就來啦~傷口如果只能讓手術器械進去的話......那我要從哪裡看到該切哪個位置???

這時候有一群頭腦好棒棒的工程師就出現啦~看到這些在偉大的杏林之路上仇眉苦臉的醫師們,決定對他們伸出援手,運用前人所留下的工程智慧,將他們運用在微創手術的領域,期望可以合作拯救更多的天下蒼生。

那這個偉大的工程智慧是甚麼呢?沒錯!就是我們在標題上就提到的殺人機器「戰車」啦~

戰車與微創?

從古代馬戰車到現代坦克發展

早在 5000 年前,人類就懂得在馬車上作戰的優勢,由一名老司機負責開車,其他人在後座逢人就戳、見人就射,讓馬戰車在上千年來世界各地的戰場都可以見到它的身影,隨著朝代的興衰更迭,科技也不斷地推陳出新,人類的殺人手法也是越來越獵奇、越來越奇葩。

超級小的坦克窗戶

漸漸的,馬戰車已經不堪在戰場上使用,取而代之的是一次大戰出現的裝甲坦克。把整個鐵箱子罩在身上到處跑,防禦等級又再向上提升了一個檔次。然而,坦克車雖然將自己包得死死的,但取而代之的問題是士兵的視野被侷限在一個小小的窗戶裡,造成許多死角。這好比微創手術過度追求縮小傷口面積後的結果,那難道真的就沒方法解決了嗎?

如果今天我要開一台視線受阻的戰車,我要怎麼確保前方的安全呢?

1. 我可以在車外設一個攝影機,這樣我就可以用第一人稱看到車外的戰況 — — 也就是「周視儀

烏克蘭公司 Photoprylad所生產的坦克用外部周視儀PNK_6

2. 我也可以在遙遠的太空架一個攝影機,用第三人稱拍出戰車附近的景象 — — 也就是「 全球定位系統 — GPS

全球最大軍火商 Lockheed Martin所生產的系列人造衛星

這同時也點出了兩個重要的醫材應用模式,既然我看不到體內的狀況

1. 那我可以在體內架攝影機,這樣就可以以第一人稱看到體內的狀況 — — 也就是「內視鏡( Endoscopy)

內視鏡示意圖

2. 我也可以在體外架一個攝影機,用第三人稱拍攝體內的狀況 — — 也就是「手術導航(Surgical navigation)

手術導航示意圖

簡單的說內視鏡就是將攝影機放入體內,替代醫師的肉眼直接看到內部的病灶;而手術導航則是將醫學影像與實際人體結合,讓醫師在螢幕上間接看到體內的病灶。

醫院如戰場,每一個躺在手術台上的病人,對醫師來說都是一場與病魔的戰役,而微創手術的出現就彷彿是各國之間的軍備競賽,使用更精良的武器,力求快、狠、準的解決對手,並盡可能地降低因戰爭而受到破壞的平民與領土。然而即使微創手術再厲害,也不是能面面俱到,正如同不管配備再精良的坦克,仍然不會捨棄掉最原始的肉眼觀察口一樣,不論是內視鏡手術或是手術導航都是犧牲其部分方便性來換取傷口的縮小。

微創手術的應用-腹腔鏡手術

微創手術是個很大的概念,自從此概念被提出後就衍生出許多醫材,今天提到的只是內視鏡跟手術導航的基礎原理與概念,正如其他醫材一樣,他們背後還有很多複雜的原理與應用,但礙於篇幅,小編將在之後特別為他們再寫兩篇獨立的文章,如果各位讀者有比較想看的主題也可以在下方留言,看看能不能召喚出拖稿大魔神盡快為各位填坑XD

撰稿:蕭精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