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磁共振(MRI)原理介紹與理解架構:機台是怎麼創造成像?

我們這一生中,很有機會有照到MRI,那其後原理是什麼?要怎麼樣入門瞭解?剛好近期在備課要準備相關內容,本文章主要是快速帶大家瞭解MRI的原理,對應的理解與注意事項

George Chan
Unmet Needs
4 min readJul 8, 2020

--

人體內的狀況,我們沒辦法直接看到,往往都要透過其他方式來窺探。而常見的方式之一就是MRI(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又稱「核磁共振造影」,就是讓我們能「看見」人體更細節軟組織的非侵入式醫學影像檢測方式,以下分成M、R與I做解釋。

M(Magnetic)指的是其原理是透過外加的強力磁場,讓人體中的原子暫時改變方向,測量改變間的磁力變化。而在MRI中,磁場大致上分成三種:主磁場(B0)、射頻磁場(B1)與梯度磁場(Gradient)。

「主磁場」通常來說,因為人體中的原子會到處亂跑,增加亂度(熱力學中的熵)。而此時我們透過一個均勻在空間中,外加的主磁場(B0),即可以讓原子核順/逆著磁場方向移動,這邊可以想成小學老師叫大家列隊站好的狀況,一開始小朋友的亂跑,而當老師叫大家排隊排好時,大家才會列隊。

「梯度磁場」主要是為了「空間定位」用,簡單來說產生磁場變化來協助「定位」,透過X-Y-Z軸上創造梯度變化的磁場,讓原本產生出的訊號,都再加上對應梯度變化的空間資訊。如果用顏色來想,原本的磁場是統一的是繪畫的「顏料」(舉例來說,都是深藍色),而梯度磁場就是不同量的水,同樣的顏料透過不同深淺,就能藉此辨別出差異。

R的部分指的是共振(Resonance),指的是當給予射頻(Radio Frequency)(B1)方向的磁場時,透過調整頻率來讓原子核共振,進而測量接收到能量後,原子核回到平衡態所放出的能量,而接收這個訊號,接著就是用來造影。正常來說,射頻(B1)會和原始的主磁場垂直。

這邊可以想像成是橡皮筋,當我們用力的垂直(B0)拉緊橡皮筋的同時,與此同時在水平方向(B1)也將橡皮筋拉開,我們就可以計算放開後恢復正常的時間、力量等。而不同的原子(橡皮筋),就會有不同的時間與恢復時產生的力量,將這記住這變化的資訊變成訊號搜集起來。

I是指Imaging造影,就是透過共振所吸收與沒吸收的對應的訊號。對應吸收到的訊號,因為一開始收到的是波,所以需要透過數學的轉換(傅立葉),去看到對應的資料(亮度、暗度)。也因為是收到的資料是波,紀錄每個原子核吸收能量與釋放產生的時間差,進而有在臨床上我們常會看的T1、T2的參數等。

總結來說,快速瞭解MRI三個詞的含義,分別表示著三個磁場、共振方式與成相方式,背後細節還很多,但大概的架構是這樣,透過MRI三個字抓到脈絡後,要深入時會比較有方向。

參考資料:
[01]: https://www.howequipmentworks.com/mri_basics/
[02]: https://en.wikipedia.org/wiki/Magnetic_resonance_imaging
[03]: https://en.wikipedia.org/wiki/History_of_magnetic_resonance_imaging
[04]: http://bml.ym.edu.tw/bmlab/mri22522264122140729702.html

--

--

George Chan
Unmet Needs

Scrum Master / SDE @Amazon Health | Strategy Designer@Business Models Inc | Content Developer@Intellect | Cognitive Researcher@NYCU | 我想支持人們看見更多選項,建構出帶給自己力量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