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紀錄 #35:GeGe 哿哿桌遊「NICE TO MEET YOU」遊戲體驗│桌遊收容所

David Yuan
桌遊收容所
Published in
Mar 23, 2021
桌遊收容所│小聚點 Upper2021/3/13

上上禮拜六是桌遊收容所的第三十五場活動,也是正式的一場對外宣傳我們和 GeGe 哿哿桌遊合作,帶大家來玩「NICE TO MEET YOU」這款由台灣人原創設計的遊戲!

故事緣起

其實打從當初我最一開始,是在 1/29 早上我滑手機的時候,我的 Google 手機剛好推送一則新聞給我:https://udn.com/news/story/6874/5212677

「張倚奇挖掘桌遊新價值 入選富比士傑出青年」

當初我想說:「哇!台灣設計師的桌遊,還登上富比士雜誌,真的好厲害哦!」,剛好這也是和桌遊有關的資訊,我就順手貼到桌遊收容所的教學群組裡面分享給大家。

又過了沒多久,教學群的 Rob 的就在蝦皮上買了這款遊戲,然後我們在 1/20 的時候有私下約一天到集客茶館測試遊戲,就有玩到這個遊戲。

之後我其實也沒想太多,只是想說這款遊戲滿適合在桌遊收容所的活動上拿出來玩的,因此便直接寄信詢問 GeGe 哿哿桌遊有沒有興趣合作,沒想到很快地就收到張倚奇(Ariel Chang)本人親自回信了!後面也順利的用 LINE 陸續確認了後續的細節事宜,現在回想起來真的覺得自己很是幸運!

更巧的是,我還在 2/27 的「150 桌遊展」上直接遇到了 Ariel本人!

活動當天

到了活動當天我有點手忙腳亂,因為小聚點的場地前面剛好有一場活動,但其實不是前面那場活動有延誤到,是我想說我已經很提前開始場佈了,結果一直發現好像哪邊可以擺得更好、哪邊可以再多加什麼,最後就變得有點來不及了XD

而這場活動一樣有邀請到西班牙鐵路(Iberian Rails)的設計師 Tony 來教大家玩,同時這次我也有所準備,已經找好教學的人手來讓其他參加者可以好好體驗這次合作的「NICE TO MEET YOU」;而我自己則是去學如何玩西班牙鐵路。如此雙線進攻的策略,就是這場活動的操作亮點之處!

Edge 帶大家玩「NICE TO MEET YOU」

三桌同時在玩 NICE TO MEET YOU

這次特別感謝 Qoo、Edge、禮仲幫忙各帶三桌的 NICE TO MEET YOU,這次也是很特別的一次,就是第一次各桌都玩同一款遊戲破冰,比較可惜的是因為我在錄音室裡面玩西班牙鐵路,因此沒有拍下珍貴的三桌同玩相同遊戲的照片。

另外還有比較可惜的地方是,我也沒辦法一起去體驗到這次的遊玩過程,不過想必是滿順利的,這次教學群有了第一次帶這個遊戲的經驗,之後要能更上手也會更容易了,後續我們私底下討論這個遊戲的教學技巧時,也會更有畫面跟想法!

我目前在寫這篇文章的時候,是已經有帶過四次 NICE TO MEET YOU 的經驗了,有帶過同時 8 人一起玩的、也有帶過 4 人玩的,我發現會有各自不同適合的節奏,以及「如何更順暢」的來玩這個遊戲,像是:在回答問題選卡片的時候,不要看著卡片想答案,而是先想好答案再去找卡片,會比較容易給出一個不受限制、而且是很有深度、很棒的回答!

Qoo 帶大家玩「NICE TO MEET YOU」

NICE TO MEET YOU 遊玩心得

  1. 不要看著卡片想答案,而是先想好答案再去找卡片:
    我在玩這個遊戲第四次時才悟出這個道理!一般我們會習慣從卡片上的資訊去想答案,這樣做反而會限制了想像力,而且會覺得怎麼每次都是這八張牌很無趣;但如果是反過來的,先不看卡片,而是深刻地去思考出題者問的問題,你會發現自己能非常沉浸在這個遊戲裡面,而且很期待每一個問題!
  2. 跟認識的人玩反而要想比較久:
    因為跟認識的人玩,你對他了解的多,資訊就多,資訊一多起來,處理跟判斷就會變得複雜跟慢;反而跟新朋友玩,你只能依據你認識的這幾分鐘得到的訊息來猜,然後通常有時候直覺又還滿準的!
  3. 跟不認識的人玩,除了認識別人之外,也能認識自己:
    所以我覺得這遊戲似乎跟不認識的玩最適合XD,在自己出題的時候,有時候會有一些深根蒂固的想法,譬如說童年的某件事對自己的影響。但是當不認識你的人、或者是其他人來看這件事的時候,他們或許能觀察到自己不曾發現過的盲點,因此會獲得一些不同的觀點,也能瞬間感受到,原來有時候是既有的價值觀深深影響著自己。
  4. 跟不認識的人玩,要講對方缺點比較難以啟齒XD:
    跟大部分的遊戲一樣,如果一開始彼此都不熟,要選擇殺誰或搶誰的錢都會很難選擇,所以可以多挑一些正面敘述的題目。
  5. 出題的時候,盡量去記住每個人各自說了哪些看法:
    這些他們各自的看法,在公布自己的謎底後,又可以重新當作可以分享的故事素材,來讓大家更認識你。像是我出題我最喜歡做的休閒活動是什麼,有人出了一張牌說我可能很喜歡喝酒,我就可以跟大家分享我喝酒的故事。
  6. 總而言之,這就是一款能讓話題無限連鎖反應的曠世遊戲!
禮仲帶大家玩「火柴會說話」

本次的其他遊戲

Qoo 桌:NICE TO MEET YOU、字字轉機、揭密希特勒、印加寶藏、估估劃劃、骷髏牌

Edge 桌:NICE TO MEET YOU、間諜危機、骷髏牌、一夜終極狼人、爆炸貓

禮仲桌:NICE TO MEET YOU、火柴會說話、山中小屋、(其餘待補)

另外這次也是久違的 Qoo 重回來帶教學,應該是稍微有點生疏了,活動結束後有和他回顧一下帶桌的時候有沒有什麼問題,基本上是沒什麼問題,因為剛好他那桌有三個是彼此認識的朋友一起來報名的,他們也玩過一些遊戲,因此整桌都算好帶的。

而他比較有疑問的地方其實是「玩的流程」和「是否正確」,但這些其實都不算有標準答案,完全可以依照現場氣氛和狀況自由調整,我的做法也不一定最好的做法,搞不好你也能想出更棒的做法。

Qoo 帶大家玩「估估劃劃」

然後我也有和 Qoo 建議:當自己遇到困難的時候,可以把你遇到的問題說出來給同桌的人聽,並分析接下來自己想到的解決方案有哪些。如此除了可以讓同桌的人能了解來龍去脈之外,或許同桌的人有更好的想法能解決也不一定。

因為我們的桌遊聚會屬於娛樂性質活動,而且是偏向自由開放氣氛的,大家通常會樂於互相幫助,因此把狀況清楚解釋給大家:讓大家知道我們現在在哪、想要去哪、該怎麼去,通常會很有幫助,自己的壓力也會沒那麼大。

桌遊收容所的活動訴求

在一開始請 Qoo 帶教學的時候,有和他提到活動當天只要做到三件事情就好:

  1. 有充分的自我介紹與互相認識
  2. 盡量讓大家都能玩到自己想玩的遊戲
  3. 留意時間掌控並提醒有需要趕車趕捷運的參加者

首先第一點其實就寫在我們的活動標題裡了:「玩桌遊順便認識新朋友」,而且幾乎是只能在互相認識以後,才能去玩其他類型的遊戲,不然可能都玩不太起來。

第三點則是讓參加者有好的體驗,讓想玩的人繼續留下來、有時間壓力的人也不會不好意思離開,這對於之後對這場活動的印象、是否會繼續報名都有所影響。

第二點倒是 Qoo 比較不了解的地方,當天我也沒有向 Qoo 解釋得很好,我也能理解他對於「為何要去玩大家想玩的遊戲、而不是帶自己最擅長教的遊戲」感到困惑。我後來是用「多去玩不同的遊戲,也能幫助自己成長」來解釋的,但顯然還不夠完全能說服他。其實玩大家想玩的遊戲,也就是一個非常簡單就能讓大家有良好體驗的方式而已。

西班牙鐵路(Iberian Rails)│Monsoon Publishing

西班牙鐵路(Iberian Rails)

本次活動的第二個重頭戲就是「西班牙鐵路」了,我跟 Tony 是在 TBD(Taiwan Boardgame Design)的台北桌上遊戲測試聚會上認識的,當天我其實沒有預期會玩到遊戲時間較長的策略遊戲(大約一個多小時吧!),因為那次我也是第一次參加,但是命運很巧妙的安排我們坐在同一桌,而且我是玩完之後才好奇閒聊一下的,並且在最後互留聯絡方式。

而這次在活動上玩完西班牙鐵路之後,真的很慶幸自己能認識 Tony!這款遊戲的代入感強、選擇性多、策略思考的程度也很深,我真的很喜歡這款遊戲!只是當天玩完之後的燒腦程度,讓我不得不休息一下才能繼續玩派對遊戲XD

西班牙鐵路是一款需要在實體地圖上放置鐵路的板塊控制遊戲,透過連結越多座城市來讓公司的股價上升,遊戲裡面也有不同的角色可以選擇,每回合也會依照順序輪選,而行動順序卻是依照公司來執行,擁有一半以上的公司股票才有執行動作的權力,最後錢也有分為玩家本身和公司的。

這是我近期內玩過我覺得最複雜、但是代入感又最強的遊戲了!因為你的所作所為都跟錢有關,包括買賣股票,也有分成公開募股跟私下募股,因此這遊戲還會有一點點心理戰的成分可以運用。我也從來沒想過我會這麼喜歡這類 Economic Games,真的是讓我大開眼界!

玩完之後 Tony 也向我們介紹了其他今天沒有玩到的其他角色,我也分常喜歡其中幾個角色別出心裁的彩蛋,像是環遊世界 80 天的那個人,因為會多一天,所以可以多一次行動XD。在介紹這個角色的時候,我跟 Tony 都同時笑了出來,我也能完全感受到 Tony 當初在設計這個人物時、甚至是設計這整款遊戲時的樂趣與熱情!

最後我和 Tony 也相約四月的桌遊測試年會上再相見,也預計五六月的場次他會再來帶大家測試新的一款遊戲「FUGGEREI」,我也期待今年年底或明年能正式在小聚點合作舉辦他的遊戲體驗會!

玩完之後的合照。由左至右分別是:宜謙、Sky、Tony、David 我本人

總結

這次雖然沒辦法認識到大部分的參加者,不過換個角度想,或許之後經營模式也有可能會變成這樣,沒有辦法每一場都自己跳下去做了,那要如何去收集參加者的感受呢?這就是值得思考的問題了!

這次活動也是我首次幾乎完全抽離現場的一次,算是一次初體驗也是創新的嘗試,未來我應該能更有彈性的去面對更多樣的活動調整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