釐清這三個組織內部角色定位,邁向成熟的 UX Researcher

Anne Chang
UX/UI 新手村
Published in
6 min readNov 26, 2020
拍攝於十二月的北京
11/27 更新:最近看到 Microsoft 招募UXR 的工作敘述,跟本文不謀而合XD 請參考:https://www.linkedin.com/jobs/view/2307240118/?refId=7ec36f97-319e-4887-8847-ab81c8763d56 

不論研究方法及執行能力,也不論在何種職涯階段(初級/中級/資深等),作為業界的使用者研究員,有些共通的心態及能力很重要,能夠決定你是否能為團隊帶來幫助與價值。

這篇文章寫我在業界做使用者研究員三年,總結出需要具備的三個心態,供想要在這條路上繼續前進的人參考。

1. 敢於提出新觀點,拓展「認知邊界」

拍攝於九月的台東

工作上,工程師產出 code,設計師產出設計稿,那研究員產出什麼呢?

是「觀點」,用研究方法找到的、有依據的觀點。

研究員的職責以及對團隊的最大貢獻,就是用「觀點」推進團隊成員的『認知邊界』,就像一支探險隊的雷達或哨兵,去發現產品問題、用戶行為洞察、隱藏的產品機會點。

(我記得我現公司的老闆招募我時,job description 直接寫希望這名研究員的角色是 ‘The eye of the design team’ ,很直白地說明了他的期望XD)

因此研究員要敢於用研究說話。用資料大聲提出新觀點,不要擔心業務、產品經理、設計師比自己資深(如:十年業界經驗)而妄自菲薄。從用戶角度得來的觀點自有它的價值,是不一樣的 perspective,很多時候能夠啟發團隊成員更多的思路或想法。

如果不能提出新觀點,研究員有什麼用呢?既不對產品 KPI 負責,也不會畫稿或寫程式。一個好的研究員,一定要有提出問題的能力及膽量。

(如果你沒有自信,回頭多練練研究方法及總結觀點的能力。就像工程師練習刷題,研究員要練習提出觀點!)

2. 判斷何為「已知」,不重複提 common sense

再來一張美麗的東海岸

前面說要提出新觀點,所以一個重要前提是,研究員必須判斷哪些是「已知觀點」,哪些是未知而需要發現的新事物。

對用戶研究而言,最讓人氣惱的結果之一或許是,你洋洋灑灑寫了五六十頁報告,並花了一小時 present,而你的 stakeholder 只是淡淡地說:「跟我想的差不多。」或是:「還不錯,不過我本來期待有更多發現。」

(通常會比較委婉,前面說一兩句「挺好的」「辛苦了」等等,但是你我都知道,這個 But 後面才是真正的意思 XD)

沒有新的發現,研究價值就大幅縮水。所以一方面,研究員要有好的溝通能力,知道哪些觀點對團隊成員而言已經是「已知」(這個下一點說);另一方面,要時刻記得不去重複提 “common sense”。

如果一件事情,用經驗推測就能知道得八九不離十,那可要認真思考清楚做研究是否必要。(除非這個研究的目的就是支撐某種『表態』,此類用途暫且不提 XD)

同理,梳理研究資料時,要想想提出這些觀點,是否能夠推進新的認知?還是只是為了交報告而寫報告?如果報告裡有很多 common sense,那些真正有意思的觀點也會被埋沒失焦。

舉例而言,做汽車的研究,如果我提的觀點是「有些用戶會用車上的語音系統」,這是一個粗淺的 common sense,寫在報告裡沒有太多價值;但如果能深入一層,提出是什麼樣的用戶目前會用語音、用語音來做什麼、使用語音時的習慣動作、系統跟他認知的操作方式差異,等等,這些才是值得深入挖掘的金礦。

說起來容易,寫報告時很容易迷失在 common sense 之中。如果是新手,最好找到有經驗的研究員或其他 stakeholder 幫忙指點。(我很幸運在前公司遇到有嚴格要求的 mentor,訓練我判斷觀點「值不值得寫」的能力。)

3. 研究員是團隊的「輔助」,與團隊有良好的溝通與信任

和同事一起去體驗特斯拉XD

研究員不直接對產品 KPI 負責,也不在產品第一線衝鋒陷陣。研究員的角色定位實際上是「輔助」;使用研究能力,幫助團隊成員更好地發現觀點或資訊,以打造更好的產品或策略方向。

玩過電玩就知道,一個團隊裡「輔助」一定是跟團員緊密連動。沒有團員,輔助什麼都不是 XD(有些輔助也可能變成「團長」,但無論如何都要跟團員有好的配合)。

在這個基礎上,「閉門造車」的研究員是沒有辦法發揮很多價值的。業界講求團隊合作,因此研究員非常吃溝通能力(及溝通意願)。如何通過溝通,理解團隊成員的認知狀態、缺乏什麼資訊、有哪些 concerns、對用戶研究的期望…… 都是研究員需要面對的課題。

尤其,如果是跟沒有與用研合作過的團隊一起工作(which 經常發生XD),那就要有心理準備,要花更大的 efforts 在溝通上,因為他們並不知道你能幹嘛,也不會把你「安排」進團隊規劃裡。你得積極主動的溝通、把自己打入團隊的一份子、彰顯你能帶來的價值。

好消息是,合作默契與信任是會慢慢建立與累積的。所以到後來,會看到有的產品經理「指定」找某個研究員,有什麼想法就先找他討論(就像到理髮店指名要某個設計師 XD)。這代表那名研究員擁有激發他人想法、幫助團隊創造價值的能力,與團隊已經建立了很好的合作關係。

反之,自我中心、自尊高傲(?)、「研究本位」的研究員,多數狀況下可能路途會走得比較艱辛。(也許如果是個超級天才,可以忽略與人溝通的必 要XD 但是這也是很少數吧)

最後,信任是一次次累積出來的。所以我自己每次做每個專案都很慎重、在能力範圍內力求最好。畢竟研究成果是一個研究員的金字招牌。

每次交報告前,想到我的名字會印在這份報告的封面,可能還會被存擋好幾年給後面的人看(?),就忍不住再去檢查一遍有沒有錯字、有沒有能夠表達更好的觀點。

拍攝於台北的咖啡館。看看這個觀點,一個多麽重複的……觀點XDD

最後,作為一名業界的使用者研究員,我最大的樂趣與動力,就是發現我所不知道的新事物的瞬間所激起的好奇新鮮感,以及團隊成員 feedback 我的研究很有幫助時的滿足成就感。期望這篇文章,能幫助想在業界做使用者研究員的人,也獲得這樣的快樂。

共勉之!

--

--

Anne Chang
UX/UI 新手村

Mixed-methods UX researcher. Grew up in Taiwan, worked in East Asia, now study HCI & Data Science at U of Michig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