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手做用戶研究的 4 個建議

Anne Chang
UX/UI 新手村
Published in
5 min readFeb 16, 2019
photo by Bongkarn Thanyakij on Pexels

如果你剛開始涉足 UX Research,4 個簡單直接的新手建議

前陣子和一個產品經理朋友聊到怎麼做 UX 研究,他沒有相關背景,討論過程讓我想起自己剛入行的懵懂時刻,於是寫了這篇文章,總結 4 個新手做研究要注意的事。目標讀者是有興趣或剛開始做研究的新手,亦歡迎各路大神交流 💡💡

1. 一定要有明確的研究目的

想清楚要獲得哪些資訊,否則白忙一場

有點老生常談,但是把研究目的放在第一條,是因為有些新人(包括當年的我)並不清楚知道什麼是研究目的,或是把『手段』誤當成『目的』。

研究都有出發點,有想要解決的問題,那就是目的

『目的決定結果』,商業上的UX 研究是目的導向。一個研究需求,背後往往是商業問題、產品設計、甚至組織發展問題交織而成,需求方因為缺乏資料,需要通過研究(或其他手段)獲取更多資訊,輔佐進行決策。

好的研究員,職責是幫助需求方做到 “data-informed”,而在開始研究前,最重要的就是明確目的,框定研究範圍,預先設想產出是什麼。

若沒有充分認知目的,即便研究能力無懈可擊,若偏離關鍵問題,就像使盡全力把箭射在靶心外,對決策沒有幫助,有可能就是白忙一場。

2. 避免研究規劃時的資訊不對稱

再仔細問問,到底想從研究中得到什麼?

如果是產品經理/設計師自己做研究,這一點可能影響不大;但如果是一個 UX researcher 或者外部研究公司,那會有一個很關鍵的差異:資訊不對稱。

簡單說,研究員具備規劃研究方案的能力,但是對於研究目的,一定不比提出需求的產品經理或設計部門更了解。(有另一種情況是研究員自發地發起專案,希望推進某個目的,此處暫不討論)

所以,為了避免不對稱,研究員要盡可能和需求方溝通、明確他們想得到什麼。包括但不限於:

  1. 從需求的角度出發:公司/團隊/產品遇到甚麼挑戰?這些挑戰帶來什麼結果?要做出什麼決策?決策如何符合商業/團隊/體驗目的?
  2. 從資訊的角度出發:目前缺乏哪些幫助決策的資訊?有哪些資訊輸入來源(用戶、競品、技術、政策監管、其他利害關係人等)?獲取資訊的成本為何?資訊可否統合以幫助決策?
  3. 從用戶研究的角度出發:如何設計研究方法,以獲得需要的資訊?這種方法的成本和所需時間?資訊的可信度和效力?還有沒有其他更有效力/更快/成本更低的方法?

寧可事前多問、多討論,也不要最後出來的東西對決策沒有幫助。甚至有時候,這麼討論完一圈,發現問題不明確 or 有比用戶研究更好的資訊獲取方式,結果不用做研究了XD 從商業角度來看,也不是壞事。

3. 執行研究過程

質化量化分清楚,用戶是誰很重要

關於研究本身,網路上有很多關於研究方法論、樣本設定的文章可以參考,我想簡單分享自己的幾個 tips:

  • 質化方法用來挖掘動機,量化方法用來定義規模
  • 最好能結合多種研究方法和資訊來源,綜合性輸出
  • 用戶對象的定義和招募過程,超級重要

關於質化和量化

不要混淆質化和量化研究的用途。質化是回答動機、原因、Why,量化是回答有多少、有多嚴重、How much?

無須糾結質化樣本的「統計代表性」。代表性問題是執行質化前或後續階段該處理的。比如先質後量,就是先挖掘需求再用定量排序規模;先量後質,就是先得到規模輪廓再深入剖析原因。

同一類別的質化樣本覆蓋 3–5 人就可看出模式,量化則依成本和對信賴區間的要求決定,一般不少於 30。

關於用戶招募

多數狀況下,樣本決定了能夠得到什麼資訊,務必事前透過桌面資料搜集、相關利益人訪談等,推敲決策樣本條件。事前信息很重要,避免憑感覺生出標準,招募人群決定錯了,結果很可能偏離,成果效益也大大降低。

實際招募時,正確有效的管道能幫到很大的忙,無論是專精的招募公司、客戶端資源牽線、網路論壇或實地苦力招募等等,總之不要在招募這件事上省錢省心,務必盡力核實招募來的對象「是對的人」。

最後,實際執行研究部分,包含問卷設計、訪談題綱、訪談技巧等,網路上有很多技能文章可參考。我個人認為沒有甚麼捷徑,新手最有效的進步途徑是多實戰演練,並且要盡量找到有經驗的前輩/朋友給 feedback。(有點像一個運動新手,初期有個好教練就事半功倍 💪)。

4. 研究成果要提煉觀點

精簡、有架構的呈現提煉後的觀點

新手常做的一件事是,把調查過程得到的所有資料全部倒進一篇報告裡。看起來很豐富、很認真,但是讀完後,很難想起這個報告想表達什麼。

我記得我的第一份調研報告,當時一名資深人員直率地說:「這東西不是報告,是你自己的筆記」,我才被一語點醒。(所以有反饋還是很重要)

筆記是散亂的,而研究報告需要經過提煉、聚焦,是有邏輯、有架構的。一份好的調研報告往往很精簡,緊扣著專案的關鍵問題和解決方案。

常見報告架構是:

  1. 研究概述:專案背景、研究目的、研究方法設計、樣本定義等
  2. 總結建議/重點發現:大觀點扣小觀點,觀點要提煉、總結,有主次架構
  3. 支撐材料/證據:研究中獲得的資料、推導出總結建議的過程

和關鍵議題無關的素材,全部丟到附錄,不要怕報告看起來太少。

寫完,請同事花 3 分鐘、15 分鐘,讀一遍你的報告。3 分鐘目的是檢驗能不能短時間一眼看出結論重點。15 分鐘是針對資料、邏輯挑錯,並反饋有沒有缺漏、看不懂的信息。

補充一句,如果關鍵信息在一開始研究設計時就缺漏了,等到寫報告的階段往往已經太遲。所以事前準備真的很重要。

希望以上建議對大家有幫助,也希望各位做研究時,都能和我一樣享受研究的樂趣。如果你對 UX Research 領域感興趣,歡迎多多和我交流 ✋✋

祝研究順利!

--

--

Anne Chang
UX/UI 新手村

Mixed-methods UX researcher. Grew up in Taiwan, worked in East Asia, now study HCI & Data Science at U of Michigan.